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分类
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何谓教学反思?它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地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主体自身及其活动为意识对象,是意识的一种最高形式。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它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这节课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本堂课的效果?例如:在刚拿到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时候,备课无从下手,感觉学科体系、知识完整性与传统性有很大的区别,教学重、难点很难把握。经过对新教材编写理念的认识,经过几堂课的实验,终于明确了新教材备课:一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备课决不动摇;二要以全章内容为整体来考虑。如:七年级上册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有关内容涉及了“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胚胎发育”、“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卫生”、“人体系统的组成”、“人体系统的功能”,如果孤立看,每节内容的知识点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从整体上把握,然而从全局看,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完全是一个整体,如:从精卵结合———新生命诞生———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卫生)———发育成熟;又如:从精卵结合(受精卵)———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目标指定、重难点把握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遥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在整个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所望?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哪些内容?为什么?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是否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在这几天中一直苦思苦想?我怎样才能找到答案?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中的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一堂活动课,我指导学生结合有关图片和包装食物,通过调查、分析、自由论坛、归纳等形式进行活动,使学生了解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生产原料等。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氛围热烈、合作互动形成高潮,应该说是一堂较成功的活动和实验课。然而,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思考:活动课“表演”的成分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在活动课中,学科色彩的浓淡尺度如何把握?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能力?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教师和学生露脸的比重失衡该如何看待?活动是对学生有益还是加重学生负担?一学期这种活动搞几次最有效果?等等。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著名教育家叶澜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没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有的也仅仅停留于形式,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了事;有的虽然平时在写,但只是蜻蜓点水;有的只是课堂实录,没有自己的总结思考。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反思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真正贯 彻到具体的行动中去。细细想来,不觉脸红,恐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长期以来,因生物始终处于结业会考的地位,所以思想上比较放松,没有养成坚持教学反思的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首先教学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是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通过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也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次,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回首已度过的十年教学生涯,深深感到:学生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他们所见识的、所了解的往往比我们教师丰富得多、新奇得多,他们时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有时可以摆出一副师道尊严来,有时也可以凭经验主义勉强应付过去。但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他对生物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及时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创新等等,使自己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有着近十年的教龄,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会有点滴疏漏之处、失误之处;而教育是一项崇高又伟大的事业,是一项科学的事业,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它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马虎。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当代教师,我们更应不忘祖训,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成功的经验,改正弥补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面对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好反思呢?这是摆在大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令许多同行困惑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1、加强理论学习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未来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观、师生观。无疑这些先进的理念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和反思的结晶。如:经常看看《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参考》等,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并及时调整。另外,我还订了《中学生物》一书,其中有教材分析、专题复习、试题研究等,题目新颖、灵活,紧跟时代,经常翻翻,受益匪浅。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因为已经上了近十年的生物,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常常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有时连自己也觉得枯燥的很、乏味的很。因此,课后我时常思考,怎样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牢牢把握所学重点与难点。例如,在讲完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后,我请大家花几分钟时间把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记忆一下,结果许多同学收获甚微。然后我说:“下面请大家试试老师的方法如何?”说完便把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用雅称的形式给大家做了归纳,雅称———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某些事物形成的特定称呼。可把血细胞的三种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称作“搬运工”、“铁血卫士”和“修补匠”。“搬运工”日夜不停的把呼吸进来的O2和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然后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搬运到泌尿系统排出体外。“铁血卫士”一旦发现入侵者就会迅速包围上去,与入侵者展开搏斗,导致人体组织出现红肿热疼,最终白细胞与入侵者同归于尽,形成了我们平时看到的“脓”。当人体某处破裂出血时,血小板就会挺身而出,修补破损的伤口,止住涌出的血液,所以,人们就送给它“修补匠”这个雅称。顿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赞许、洋溢着钦佩。短短的瞬间,寥寥的数语,就囊括了本课的重点。看着学生的认真劲,我很开心。殊不知,那可真是我智慧的结晶、心血的结晶啊,我也尝到了教学反思带来的甜头。
3、通过向同行学习加强教学反思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局限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中,很难跳出那个框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与同事交流,不仅可以使自己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激起更深入的思考,激发更多的创意。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时,大家都有同感:教师难讲,学生难懂;而这一章在整本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泌尿系统)。经过商量,决定如下:通过介绍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来学习本章。这样条理清楚,思路通畅,教师易讲、学生易懂;达到了“教与学”的双赢。事实证明: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反思。譬如学校为大家定的教学光盘,那可都是名校、名家的经典之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其对照自己的教学真可谓是一面明镜。我们可将别人的经验经过提炼转化为自身的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
教学反思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而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生涯。它借助于行动研究来探讨解决教学目标的完成,提升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它贵在坚持,贵在及时,“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要我们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怀疑自己,敢于超越自我,就一定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英颖《生物学通报》2006第9期
[2]王文乔王雪琼《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第10期
[3]吴振利《江西教育科研》2006第10期
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何谓教学反思?它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地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主体自身及其活动为意识对象,是意识的一种最高形式。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它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这节课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本堂课的效果?例如:在刚拿到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时候,备课无从下手,感觉学科体系、知识完整性与传统性有很大的区别,教学重、难点很难把握。经过对新教材编写理念的认识,经过几堂课的实验,终于明确了新教材备课:一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备课决不动摇;二要以全章内容为整体来考虑。如:七年级上册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有关内容涉及了“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胚胎发育”、“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卫生”、“人体系统的组成”、“人体系统的功能”,如果孤立看,每节内容的知识点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从整体上把握,然而从全局看,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完全是一个整体,如:从精卵结合———新生命诞生———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卫生)———发育成熟;又如:从精卵结合(受精卵)———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目标指定、重难点把握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遥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在整个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所望?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哪些内容?为什么?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是否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在这几天中一直苦思苦想?我怎样才能找到答案?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中的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一堂活动课,我指导学生结合有关图片和包装食物,通过调查、分析、自由论坛、归纳等形式进行活动,使学生了解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生产原料等。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氛围热烈、合作互动形成高潮,应该说是一堂较成功的活动和实验课。然而,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思考:活动课“表演”的成分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在活动课中,学科色彩的浓淡尺度如何把握?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能力?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教师和学生露脸的比重失衡该如何看待?活动是对学生有益还是加重学生负担?一学期这种活动搞几次最有效果?等等。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著名教育家叶澜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没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有的也仅仅停留于形式,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了事;有的虽然平时在写,但只是蜻蜓点水;有的只是课堂实录,没有自己的总结思考。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反思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真正贯 彻到具体的行动中去。细细想来,不觉脸红,恐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长期以来,因生物始终处于结业会考的地位,所以思想上比较放松,没有养成坚持教学反思的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首先教学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是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通过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也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次,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回首已度过的十年教学生涯,深深感到:学生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他们所见识的、所了解的往往比我们教师丰富得多、新奇得多,他们时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有时可以摆出一副师道尊严来,有时也可以凭经验主义勉强应付过去。但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他对生物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及时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创新等等,使自己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有着近十年的教龄,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会有点滴疏漏之处、失误之处;而教育是一项崇高又伟大的事业,是一项科学的事业,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它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马虎。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当代教师,我们更应不忘祖训,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成功的经验,改正弥补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面对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好反思呢?这是摆在大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令许多同行困惑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1、加强理论学习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未来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观、师生观。无疑这些先进的理念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和反思的结晶。如:经常看看《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参考》等,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并及时调整。另外,我还订了《中学生物》一书,其中有教材分析、专题复习、试题研究等,题目新颖、灵活,紧跟时代,经常翻翻,受益匪浅。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因为已经上了近十年的生物,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常常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有时连自己也觉得枯燥的很、乏味的很。因此,课后我时常思考,怎样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牢牢把握所学重点与难点。例如,在讲完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后,我请大家花几分钟时间把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记忆一下,结果许多同学收获甚微。然后我说:“下面请大家试试老师的方法如何?”说完便把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用雅称的形式给大家做了归纳,雅称———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某些事物形成的特定称呼。可把血细胞的三种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称作“搬运工”、“铁血卫士”和“修补匠”。“搬运工”日夜不停的把呼吸进来的O2和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然后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搬运到泌尿系统排出体外。“铁血卫士”一旦发现入侵者就会迅速包围上去,与入侵者展开搏斗,导致人体组织出现红肿热疼,最终白细胞与入侵者同归于尽,形成了我们平时看到的“脓”。当人体某处破裂出血时,血小板就会挺身而出,修补破损的伤口,止住涌出的血液,所以,人们就送给它“修补匠”这个雅称。顿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赞许、洋溢着钦佩。短短的瞬间,寥寥的数语,就囊括了本课的重点。看着学生的认真劲,我很开心。殊不知,那可真是我智慧的结晶、心血的结晶啊,我也尝到了教学反思带来的甜头。
3、通过向同行学习加强教学反思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局限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中,很难跳出那个框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与同事交流,不仅可以使自己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激起更深入的思考,激发更多的创意。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时,大家都有同感:教师难讲,学生难懂;而这一章在整本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泌尿系统)。经过商量,决定如下:通过介绍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来学习本章。这样条理清楚,思路通畅,教师易讲、学生易懂;达到了“教与学”的双赢。事实证明: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反思。譬如学校为大家定的教学光盘,那可都是名校、名家的经典之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其对照自己的教学真可谓是一面明镜。我们可将别人的经验经过提炼转化为自身的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
教学反思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而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生涯。它借助于行动研究来探讨解决教学目标的完成,提升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它贵在坚持,贵在及时,“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要我们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怀疑自己,敢于超越自我,就一定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英颖《生物学通报》2006第9期
[2]王文乔王雪琼《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第10期
[3]吴振利《江西教育科研》2006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