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掌握知识的科学技能,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果进行科学探究是数学课不断追求立新方法的问题,即激发兴趣、实际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数学探究 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小学数学教学就在于适应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数学领域里的研究者和探索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数学活动动机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感知、体验、探究、反思与调整的过程,具有“过程性”、“亲历性”、“体验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均表明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首要前提是学生要“活动”起来.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促使学生“活动”起来?活动理论表明,“感受”引起“需要”,“需要”激发“动机”,“动机”引发“活动”.学生只有在感受到新异、冲突和不足时,才会产生一种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学生感到需要时才能产生属于学生自己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性”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追求自身兴趣的动机,促使他们付出努力主动的探索和创造,于是活动就开始了.然而,“需要”是由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和感受的情境引起的,什么样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主动的关注和感受?
  二、 在探究活动中侧重于融合行为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经验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向学生抛出特定情境下的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其中,既有外显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学生能获得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类探究活动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而非获取第一手直观体验。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有体验,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经历着数学思考。
  三、数学活动经验层次转化
  学生要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还需处理好3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学生活动时间的充足性问题;二是学生活动的方式问题:三是活动机会的公平性问题.
  首先,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获得最初的“原初经验”是基础,对“原初经验”进行评价、反省、内化和运用是关键.如果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只注意到一些动手能力強思维又敏捷的学生比较快地完成了数学任务就从一个活动的某一环节转换到另一个环节等方式,都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只能完成活动的一部分,而不能获得较为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手段,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完整的数学活动并对已获得的经验进行评价、反省和应用。
  其次,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该怎样组织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学生学习风格不同,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也十分不同,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操作,有的学生却喜欢小组合作,有的学生活动能力强,有的学生却不知道或者不能及时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等等事实的存在,都表明作为学生数学活动情境的提供者、引导学生活动如何开展的组织者身份的教师,在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比如,课堂上教师决定某项操作活动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及时停下来反思、哪些小组运用什么方式演示、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等,都将直接地影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创造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适合学情的活动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对活动对象和活动任务的选择、适应和体验,并教给学生怎样进行活动的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活动全过程的体验。
  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机会公平性问题,与学生的个人因素和教师的活动组织形式密切相关.例如,有时教师可能只关注到一些提前完成数学活动任务的学生而转换了数学活动,却间接影响了未完成该数学任务、但如果时间充足又能够完成该任务的部分学生关于该活动的体验.有时教师安排谁回答问题、谁上台板书、谁上台展示活动成果等关于学生活动公平性问题的现象,也会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
  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常常是整合了多种资源、充分利用了替代性经验的课堂.替代性经验的提供者,有可能是高于学生经验的教师,也有可能是优于学生个体的其他同学的示范性演习和说明,但是更多的往往是呈现接近生活原型的“现实”情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能够超越时空和现实条件的限制,逼真呈现各种直观的数学模型,动态演示许多抽象程度较高、变化精细、难于想象又因现实操作条件限制而难于进行实物操作或者模型操作的活动过程,能给学生提供因不能操作而缺失的直接经验而越来越受到当代教育者们的日益重视.确实,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接近生活的原型情境,这些模拟的原型情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表象,学生在观察这些仿真的动态的模型中,逐渐获得生动的“观察经验”等“替代性经验”。
  以上只是我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些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更加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已有经验在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中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这种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考试中考生碰到阅读题型时,大多数学生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甚至答非所问。做阅读理解题时唱好三部曲把握四个技巧、注意四个问题可以破解这一局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谈三
5月28日《文摘报》转载《组织人事报》报道,近年来,领导干部“读研”热了起来,但有些干部一味追求文凭的倾向令人不安。在这些人看来,要使自己被人看好,被组织重用,在仕途上
期刊
[摘 要]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  [关键词]语感形象 生活  语文讲究听说读写,这几方面贯穿语文教学的始末,实际上,这些要素中,语感又是其中的“线”。若没有语感训练,根本谈不上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语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就语感的训
作为估计权益资本成本最普遍方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Model,CAPM)的前提假设是市场有效,而在并非完全有效的中国证券市场中使用CAPM估计权益成本并不适
[摘要]在“以人為本”的大背景下,我校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要关注学生“学的活动”,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生学、学的活动、数学经验、主动学习 
[摘要]职业中专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的要求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注意到美术基础术科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中心线,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美术常识、技能指导为
自主是自己做主,不依赖他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儿有自己的思想,幼儿有自己的力量,不让幼儿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让幼儿去想自己能想的事情,等于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发展,所以让幼儿使用自己的手脑确是一件要紧的事。”因此,如何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提高幼儿自主能力,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教师在生活和活动中大胆放手,以教师的“懒”去促进幼儿的“勤”,能使幼儿的自主能力大大
[摘要]学生怕写作文,在农村小学不是个例。破解此现象:一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写;二是要出好的主意让学生爱写;三是在指导上下工夫使学生能写;四是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许多刚毕业的语文老师刚接触到作文教学时,也会感到非常茫然。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不会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笔者有如下看法:  第一,要巧设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