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课外阅读兴趣氛围的营造、加强学生引领授之以渔、引领互动在交流中提高,以及倡导积累拓宽视野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探索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提升语文技能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开展课外阅读的成败与否,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它是确保课外阅读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催化剂、润滑剂和航向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外阅读兴趣氛围的营造
作为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广、感情充沛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与方法,积极稳妥地调动学生广泛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现在一些家长和教师深受应试教育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情感上限制甚至是抵制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显然是错误的认识与行为,应该破除这种思想或心理干扰,在思维上向素质教育靠拢,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有的家长甚至老师还固执地认为,初中生所谓的课外阅读不过是看一些小说,要么武侠,要么言情,对学习毫无裨益。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要知道,哪怕是上述类型的阅读,只要加以适当的引领,这样的课外阅读同样会有大量有益知识与信息的占有与收获,同样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平台很广泛,诸如报纸杂志、广播、新闻传媒等,它涵盖了凡是课外的一切阅读行为,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上述知识与信息做有益的关注与收集,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心得分享活动,让学生讲心得谈体会,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设立引领标杆,这样假以时日就会逐渐形成一个人人向学,乐于争先的良好课外阅读氛围。
二、加强引导授之以渔
在指导、引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一些奇思妙想会使老师啼笑皆非,这正是指导老师发挥特长,教给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分析问题认识世界与人生的最佳关节点。教师要千方百计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立场,较为精准的思维方向和实行有效的阅读技能。
教师在授予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中,要善于区分层次,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对普遍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在个性问题上一定要个别引导,讲细讲透。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提问,要有意识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破除权威意识和标准答案的固化思维。要积极引领学生在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释疑,努力培育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放飞思想的翅膀,在探索质疑中使自身素养得到诗意的陶冶。
此外,教師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要加以甄别,理性推荐,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流于泛滥,要让学生弄清精品与糟粕的区别,使之明了美与丑的界限。要让那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精品走进学生审美视野。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掌握好循序渐进的节奏,分阶段,由浅入深,渐次推进,防止欲速不达。同时老师还应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的补充作用,与此相应,也应积极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技法主动地运用到课外自主阅读中,使两者成为有益的互补。
三、引领互动,在交流切磋中提高
要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兴趣探讨会,给学生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阅读所得公之于众,形成互通有无,互相推荐,共同品介的状态。充分利用阅读小组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定期展开探讨,共享知识资源,碰撞思想火花,砥砺切磋,相互促进。
建立阅读小组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兴趣与爱好的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类型,合理调配。不同小组的阅读选材也应各有侧重,小组的组成人数不宜过多,以6—9人为宜。这样就形成了“班中班”、“班中组”的阅读格局。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通过沟通与共享,破除阅读壁垒,拓宽学生兴趣面,使得个体得以在群体中收获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中体验亲切感、合作感、成就感。这样,课外阅读就不再是以兴趣为支点的学生个体的单兵作战,而是我为人人的集体斩获,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倡导积累,拓宽视野
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指导老师切忌急功近利,要明白,只有当学生积累了深厚的语感和充沛的信息量,阅读能力才会有质变的可能。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阅读量的积累。一般来说,初中生应该不低于260万字的阅读量,名著不少于6—9部。在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过程中,作为指导老师,一方面要解惑答疑;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诸如精美的句子、格言、警句甚至是优美的语义意境等,使之学会用心体悟,形成美感享受。要让学生形成对美文名篇朗诵与背诵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为其推荐一些至美篇章,从而使学生在甄别遴选时少走弯路,使之通过“捷径”选美善而从之,让更多的好书美文熏染提升学生的素养与修为,最终促使其将探究性阅读形成一种行为自觉,内化为一种能力。
另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能够促使阅读者与文本之间,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多层面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互动,这样就容易使深邃的语言意象或哲理植根于学生脑海,形成优美而深刻的记忆乃至形成受益终生的唯美画面。否则在阅读时只读不记,就只会得到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片段、点滴信息并且很容易忘记,阅读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当然,做阅读笔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笔、杂感、心得、体悟等不一而足。记录的文字不但能成为提升自己的信息资源,还能成为互相交流探讨的信息源。作为指导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运用表扬激励这一有效工具,使善于做笔记的同学,得到自尊心的满足,更容易成为别人效仿追慕的对象。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其内涵的延展与拓宽。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索阅读,在指导引领阅读过程中,老师更应该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本体的哲理思考引入阅读思考范畴,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语文知识技能与思想情感双向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朝晖.语文教育改革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庞秀娥,女,1975年生,沧州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讲师。
(编辑:陈岑)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探索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提升语文技能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开展课外阅读的成败与否,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它是确保课外阅读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催化剂、润滑剂和航向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外阅读兴趣氛围的营造
作为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广、感情充沛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与方法,积极稳妥地调动学生广泛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现在一些家长和教师深受应试教育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情感上限制甚至是抵制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显然是错误的认识与行为,应该破除这种思想或心理干扰,在思维上向素质教育靠拢,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有的家长甚至老师还固执地认为,初中生所谓的课外阅读不过是看一些小说,要么武侠,要么言情,对学习毫无裨益。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要知道,哪怕是上述类型的阅读,只要加以适当的引领,这样的课外阅读同样会有大量有益知识与信息的占有与收获,同样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平台很广泛,诸如报纸杂志、广播、新闻传媒等,它涵盖了凡是课外的一切阅读行为,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上述知识与信息做有益的关注与收集,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心得分享活动,让学生讲心得谈体会,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设立引领标杆,这样假以时日就会逐渐形成一个人人向学,乐于争先的良好课外阅读氛围。
二、加强引导授之以渔
在指导、引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一些奇思妙想会使老师啼笑皆非,这正是指导老师发挥特长,教给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分析问题认识世界与人生的最佳关节点。教师要千方百计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立场,较为精准的思维方向和实行有效的阅读技能。
教师在授予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中,要善于区分层次,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对普遍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在个性问题上一定要个别引导,讲细讲透。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提问,要有意识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破除权威意识和标准答案的固化思维。要积极引领学生在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释疑,努力培育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放飞思想的翅膀,在探索质疑中使自身素养得到诗意的陶冶。
此外,教師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要加以甄别,理性推荐,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流于泛滥,要让学生弄清精品与糟粕的区别,使之明了美与丑的界限。要让那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精品走进学生审美视野。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掌握好循序渐进的节奏,分阶段,由浅入深,渐次推进,防止欲速不达。同时老师还应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的补充作用,与此相应,也应积极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技法主动地运用到课外自主阅读中,使两者成为有益的互补。
三、引领互动,在交流切磋中提高
要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兴趣探讨会,给学生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阅读所得公之于众,形成互通有无,互相推荐,共同品介的状态。充分利用阅读小组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定期展开探讨,共享知识资源,碰撞思想火花,砥砺切磋,相互促进。
建立阅读小组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兴趣与爱好的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类型,合理调配。不同小组的阅读选材也应各有侧重,小组的组成人数不宜过多,以6—9人为宜。这样就形成了“班中班”、“班中组”的阅读格局。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通过沟通与共享,破除阅读壁垒,拓宽学生兴趣面,使得个体得以在群体中收获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中体验亲切感、合作感、成就感。这样,课外阅读就不再是以兴趣为支点的学生个体的单兵作战,而是我为人人的集体斩获,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倡导积累,拓宽视野
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指导老师切忌急功近利,要明白,只有当学生积累了深厚的语感和充沛的信息量,阅读能力才会有质变的可能。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阅读量的积累。一般来说,初中生应该不低于260万字的阅读量,名著不少于6—9部。在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过程中,作为指导老师,一方面要解惑答疑;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诸如精美的句子、格言、警句甚至是优美的语义意境等,使之学会用心体悟,形成美感享受。要让学生形成对美文名篇朗诵与背诵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为其推荐一些至美篇章,从而使学生在甄别遴选时少走弯路,使之通过“捷径”选美善而从之,让更多的好书美文熏染提升学生的素养与修为,最终促使其将探究性阅读形成一种行为自觉,内化为一种能力。
另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能够促使阅读者与文本之间,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多层面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互动,这样就容易使深邃的语言意象或哲理植根于学生脑海,形成优美而深刻的记忆乃至形成受益终生的唯美画面。否则在阅读时只读不记,就只会得到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片段、点滴信息并且很容易忘记,阅读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当然,做阅读笔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笔、杂感、心得、体悟等不一而足。记录的文字不但能成为提升自己的信息资源,还能成为互相交流探讨的信息源。作为指导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运用表扬激励这一有效工具,使善于做笔记的同学,得到自尊心的满足,更容易成为别人效仿追慕的对象。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其内涵的延展与拓宽。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索阅读,在指导引领阅读过程中,老师更应该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本体的哲理思考引入阅读思考范畴,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语文知识技能与思想情感双向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朝晖.语文教育改革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庞秀娥,女,1975年生,沧州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讲师。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