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lee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学生素质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等,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具有基础性、工程化和服务于专业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建筑力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达到为后继职业技术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建筑力学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它既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又在工程实际中有着独立的作用,但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普遍感到当前的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不高,课堂重视度不够,建筑力学的课相当难教,课堂上一些学生“一上力学课就睡觉”的现状。下面谈谈我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具体教学中,要加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对刚刚进校的一年级的新生,首先对其进行专业教育,让他们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现状、所需掌握的知识作一个系统的介绍,同时部分专业课教师再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一定的施工现场参观,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让学生在这一系列安排中逐步树立起对本专业的兴趣,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步脱离高中阶段养成的过分依赖师教授的学习方式,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教学内容的优化
  《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知识,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高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课堂讲授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建筑力学》课程将三大力学相同或相近的力学理论进行重组和整合,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去一些纯理论的证明和重复内容,使整个内容紧凑贯通,达到节省篇幅和时间,便于学生自学的目的。
  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因此在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學质量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课程考核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面,传统教学活动中,不管什么课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模式就是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这种不考虑课程特点,片面依赖笔试的评估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客观、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能力,应该采用综合考核其学习态度、课堂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的全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积极性、作业和小测试完成情况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采用了填空、选择、绘图、改错及计算等多种类型进行全面考核。
  5、结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根本尺度。教学质的提高涉及到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尽可能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加以合理利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建筑力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跋而就,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晓玲,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
  [2] 王英.浅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
  [3] 张立柱.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N].
  [4] 陈家颐.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与科学”教育是一种适应21世纪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正处在实验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靠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科学素养绿色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教学    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教育教学操作层面上,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与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渗透“社会与科学”教育的意义  1、学习化学由“为了考试”
伴随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电脑、网络、投影、实物展台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深入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一、声、色、形兼备,激发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班上总是免不了有几个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这成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热点,不少教师纷纷拿出奇招妙法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有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学生由不爱学习变为爱学习了,提高了学习成绩。有的方法却反而使后进生更加厌学和对教师强烈不满,收效甚差。在此,我对这个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在教学中,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或主动交作业给教师检查的学生多半是优生,少数
写作文是令大部分学生束手无策的一件事,小学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目前小学生教学高耗低效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综合分析,问题有来自学生的内在因素,也有来自教师教学的弊端。  一、习作中人文性的消失  当前在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那就是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比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富有童趣。这是为何呢?其原因在于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写不出真情实感,他们对于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能轻车熟路地“写”出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受历史文化以及私塾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课程总体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重、旧"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老师在讲授时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教学在数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做会几道题,同学们的学习是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测试,学习完全与我们的生活脱离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修行在个人,先要领进门,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先要引导学生入门。熟能生巧,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要在其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
作文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文评改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审视目前的作文评改,探究其效率不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少教师习惯找“问题”:从标点使用到布局谋篇都要“诊断”一番,大大小小罗列了诸多毛病;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于越俎代疱,大段大段的修改看不到作文方面所具有的潜能和谋求自主发展的倾向。于是,作文评改的形式主义,即蜻
【内容摘要】新课标更适应现代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它在理念上非常突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注重语文运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出了具体回答。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 探究能力 途径    2009年开始实施的高中语文新课改目标体系,用专家的话来说,就像是自助餐。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一些学习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摆脱就业依赖、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就业是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保就业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中之重。但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不同步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民工返乡现象并存,就业矛盾更显突出。深入分析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学校地处区县边沿地区,全校不足20个教学班,教学基础设施低下。我是全校唯一的美术教师,在我来之前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有都是来支教的,上一年就又走了。学生对美术好奇、感兴趣,但积极性不高,尤其像我今天所教的“重点班”,是学校培养升学重点对象,以前上课经常被别科老师挤占,学生也想上美术课但他们也深知成绩对升学的重要,所以也支持上“主”科课。就是普通班一到期末像美术、音乐这样的“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