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钟爱谣言和鸡汤?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中老年人正逐渐成为微信的活跃用户。据2016年微信官方后台的统计,中老年人每日发送微信消息次数达44次。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成为微信朋友圈谣言的转发大户。调查显示,每个月转发五条以上谣言的用户,80%都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在过去的半年里,中老年人朋友圈被这些内容充斥着诸如“转基因有毒”、“食物相生相克”、“日本核辐射海鲜致癌”之类的消息。这些谣言虽经多次被辟谣,但一些中老年人仍旧是它们的拥趸,频繁转发,仿佛生活里处处充满着危机。
  老年人为什么特别容易信任他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信任他人都是积极正面的品质。如果无法信任别人,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从这个意义上看,信任十分必要。中老年人愿意信任的心理构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成分。它帮助面临中年危机的人更好的接纳社会,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关爱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下属和朋友给予更多的帮助。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子女之间因为信任能够分享爱的感受,构成了健康亲子关系的基础。
  然而,一旦涉及道德判断和财产管理,愿意信任的作用则恰恰相反。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老年人的高信任度使他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道听途说的信息并不鉴别真假,这和我们的日常见闻不谋而合。
  也就是说,在面对他人不同目的的行为时,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信任方式十分不同。对于对方善意的举动,青年人和老年人都能保持较高的信任度。但当面对欺骗时,中老年人更容易选择相信,对骗局的识破能力也更低,骗子或保健品推销商利用的正是老年人的这种心理。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不同呢?在针对青年和中老年人的大脑扫描中,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前脑岛区域对主观感受状态实例化、做出行为决策时,中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的反应更缓慢。缓慢的前脑岛活动,某种程度上在神经学上解释了身处骗局中老年人为何更容易相信骗子。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种行为模式其实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相关,岁月的打磨让人褪去消极情绪的影响,更注重塑造自己的精神健康。在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中老年人看世界的方式更加积极:他们对生活满意度更高,遇到违背心愿的事情时情绪反应更为温和,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也显得没有那么在意。而年轻人更看重得失,对于骗术的识别更快,情绪反应也更加激烈。
  如何“拯救”中老年人的朋友圈
  加拿大滑鐵卢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ss)研究了1993年至2013年间九项美国有关诈骗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老年人的受骗概率更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罗斯做出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活重心从如何将收益最大化转变到了如何将损失最小化,他们花钱更少,对金钱支出也更加谨慎。中国中老年人在花钱上也是出名地节约,所以这样的道理自然也应该适用于他们。
  然而,倘若物质、情感两大需求变扭曲,落入骗局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当今中国,中老年人确实有物质、情感危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择独居,过于封闭。一方面,在物价、医疗费用上涨等背景下,中老年人的安全感降低;另一方面,在一个少子化的社会里,年轻人的负担非常重,即使一起住,对老人的情感照顾和联系还是疏离的,情感陪护也跟不上。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谣言帖”的特征总少不了“情感引诱”这样的元素,例如“太可怕了,太恐怖了”,渲染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以获取转发,又或者是“求扩散”,“转发可……”利用老人的不安全感,用“诚恳”的语气获得认同。
  当和亲人缺乏沟通、联系时,谣言营销很容易找到突破点乘虚而入。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人到晚年往往将与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联系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则是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前提。
  中老年人使用朋友圈向往的是一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他们希望被关注,重视健康,又渴望保护子女,这是他们喜欢刷这类消息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平时经常转发这些“谣言”的中老年人都表示,微信上的东西看着都挺有道理,反正多信点没坏处,转给孩子们看看,希望儿女平时能够多关心身体,老人们也因此成了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
  解决中老年人易被夸张失实内容欺骗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子女加强和老年人的联系,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闭塞,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目前,可以考虑鼓励中老年人进行“同伴教育”,鼓励发展中老年人自己的“舆论领袖”,让他们之间相互给予积极正面影响,在化解“交流困境”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代际紧张。
  与此同时,子女和家属可以利用中老年人对金钱支出更为敏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心理建设。子女可以教中老年人一些基本的辨别谣言技能,如留意是否为权威媒体或医院的公众号,发布微信的账号是否有公司身份认证,常常将辟谣信息转发给父母长辈,并告知他们,朋友圈的健康谣言大多出自营销账号之手,多受商业利益所驱使。某些营销号片面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有意无意地制造噱头、编造信息。用户“随手转发”实则是被营销账号所利用,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一旦牵扯到金钱利益,中老年人的警觉度会大大提高。
  随着中国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朋友圈谣言帖”其实就是在老龄化、独生子女化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众多养老难题之一。
其他文献
研究了脂肪酸对玉米固态生料发酵生产乙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酸可提高玉米固态生料发酵乙醇中酵母菌的乙醇耐性。几种脂肪酸适宜的添加量:油酸0.5 g/kg(原料)、硬脂
陈茜,高智商理科女,身高1.68米,外企销售经理,因忙于工作,沦为29岁的“大龄剩女”,从此踏上相亲寻爱的征途。因择偶条件过于“苛刻”,陈茜相亲屡屡失败,并遭到相亲对象的嘲讽。此后,她拿出销售精英的职业范儿,为自己制定了一套“科学相亲法”,最终一步步搞定了优质男神。 女白领成了“优剩女”  2014年9月的一天,外企女白领陈茜特意来到北京玉渊潭公园参加相亲会,结果却遭到相亲对象嘲讽,原因是29岁、
目的针对存在问题,探究"慕课"(MOOC)学习者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问卷调查广东省全日制362名高校MOOC学习者参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只有11.88%的学生完成取得证书的
采用水回流煮沸的方法提取中国树花中的地衣多糖。以Vc为参照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多糖溶液的还原力、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树花多糖有较强的还
新教师初登讲台,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驾驭和控制课堂状态,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会感到能力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对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难免会走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医学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科研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系列活动式教学
家有“熊孩子”   2012年,陈周全的一家终于搬到了丽江假日居住。在南昌市,这算得上是高档小区了。多年的打拼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落脚处,陈周全和妻子姜美莹感觉未来充满了希望。   1979年,陈周全生于江西省广昌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小的贫弱之家,给了他向上的动力。1999年,陈周全考取了南昌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在一家汽配公司做业务员。两年后,他有了自己的汽配店。与此同时,他在一次同学聚会
亲了继子伤了亲儿,逃离那个偏心父亲  郑玉祥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塘镇人。1990年9月,28岁的郑玉祥带着6岁的儿子和与他同岁、带着两个儿子的许存梅再婚组成了新家庭。许存梅的长子赵南比郑晓晖大4个月,次子赵东比郑晓晖小3岁,郑玉祥一再嘱咐自己的儿子郑晓晖:“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们哥仨就是亲兄弟。你要尊重哥哥,爱护弟弟。”郑晓晖望着陌生的继母和兄弟,怯怯地点头……  几个月前,郑晓晖刚刚被亲生母
(1)  前段时间,我陪表姐去医院看病。  表姐说,她有朋友在医院工作。我们找到她的朋友,朋友一脸的冷漠,看病过程丝毫没有关照,只有片子拍出来的时候,朋友才淡淡地说,回家等消息吧。  我和表姐灰溜溜地走出医院。  下次别和我说,你在医院有好朋友,什么鸟呀,连个笑脸都没有。我气哼哼地说。  她有职业病,笑不出来了。表姐解释。  职业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没有看出你们是好朋友呀。  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
利用重点学科的科研优势,以课题为中心,采取导师组"四阶段一贯制"培养,通过选择导师、拟定科研训练计划、指导理论课程学习、参加课题研究、实验操作能力训练、课题设计能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