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院落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路愈往山巅,愈陡峭,愈感觉那座院落的离世与神秘。
  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向朋友问候着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朋友远远地朝店主喊话,寿宁话。店主很快扛出两箱冰啤到车上,在他们一问一答的问候里,我被亲切的乡音缭绕着,感觉此山离彼山那么近,家乡与寿宁仅一县之隔,而自己平时足不出户,便以为寿宁县要翻越崇山峻岭,天遥地远。耳畔仿佛的乡音,打开了心灵的话匣,语言倾吐在一瞬之间,有时却在喉头哽塞许久。只要融入到语境的暖流里,身处异地便也是田野上飘摇的青青麦草,且歌且吟、且迎风舞蹈。
  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他们举着手机、相机,对准紫朵儿拍个不停。变换方位、再对焦,尽量捕捉不同方向的不同色彩、不同形态。每一种深浅的色彩和各种形态能呈现出不同光影里的流年,触动不同心绪的感想。的确,城里哪有静对一朵花的闲情呢?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在日常路途上,一粒尘埃从上一秒碾转到下一秒,都被匆匆的车轮子追逐出长长的距离,上一刻已不再是下一刻的粉尘。一朵花在镜头里永恒,就能随时从目光里飘散出远方土壤的气息,恋情一样纠结着芬芳的心思,这种际遇可遇而不可求。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胡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一位女孩上前摘下它,洗也不洗,直接往嘴里送,咔吧咔吧咬起来,她想要的不只是一尘不染的绿色原味吧?还有一见倾心的纯真感觉,如寻觅見三生石上的前缘,洁净、甜润、清爽、青脆,带来轻歌般美妙的通感。
  鬼灯笼鼓着满腹的鬼故事,等着人用手指戳破它。这种植物,儿时就纠缠过。通常被小伙伴采下来当玩具,放在掌心用力一拍,“啵——”一声脆响。干净利落的响声带给童真诡异的乐趣。它被牵进院里来,同玫瑰、月季一起尊养着,如一盏盏灯笼,为夜间赶路的昆虫指明方向。野草被人文的情怀关照着,是不是会放弃野性的生存挣扎,滋生出温润的情感?鬼故事的传说随着成长时光飘散了,目光下的鬼灯笼,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更显艺术性。它昭示着另一种生存艺术,生物成长拥有适应的空间,就会发展成独特的个性。
  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庸常习惯中,娇花不与野草混杂,菜地里必除杂草,花朵独自招摇,蔬菜自在碧绿,杂草依然是谦卑的杂草。生物品类不同分出高低格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以分工发展。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伴着院落来来往往的身影,谈笑风生的声音,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并没有宏远眼观,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我们远程的脚步。
  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绘画:蔡 嘉
其他文献
再次见到槿槿是一年之后的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那天,我帶着一身的露水和油菜花香快步迈进了江岭农家客栈:  “老板,来碗面条,我好饿啊!”客栈的柜台没有人,厅堂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上身趴在窗台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大爷,老板呢?”因为我已经是第二次来,知道这位大爷是老板的亲戚,我问。  老人用手扇走忽蓝忽白缭绕在他面前的烟雾,冲着我笑了笑,又摇摇头,然后不紧不慢抽着他的旱烟。显然,老大爷没有听懂
期刊
我7岁时,全家人随父亲下放到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今赤峰市)一个偏远荒僻的山村。  那个年代,无论城里还是乡下,食粮短缺是每家每户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每年秋收过后,便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到田里挖鼠洞,以获取点粮食糊口。好玩好乐的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么有趣的“游戏”,积极踊跃地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我们居住的这个村子水浇地很少,大部分是山坡地,较适合种一些谷物、豆类等耐干旱的作物,而这些当时恰恰属于“细粮”类,
期刊
泰丰于我,就好像地坛之于史铁生,地坛离他很近,泰丰离我很近。  从北京做完手术回来,泰丰是我唯一可以去的地方。化疗后的我,反应虽不像别人那样严重,但白细胞受到了严重损伤,打了两针长效生白针,血项离正常值还有一段距离,医生告诫我不准外出,尤其不能到人多的地方,非得出门的话一定得戴上口罩。家里实在憋不住了,照顾我的表姐说,戴上口罩吧,我带你出去走走,就这样,我来到了经开区新建的泰丰公园。从此,泰丰公园
期刊
三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盆君子兰。他说君子兰是名贵花,不好养,即使养不死,也很难开花。他的话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还像养其它花一样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天冷了搬进室内,暖和了又搬到院子里。我精心伺候它两年多,虽长得还算茂盛,可就是不开花。一天去广场书市闲逛,无意中发现一本《君子兰莳养知识问答》,我如获至宝,赶紧买了下来。回家仔细品读后,才知道莳养君子兰有好多学问。  我便按照这本小册子的要求去管理
期刊
云南有着“植物王国”的美誉,西双版纳州“一树成林”的景致鲜为人知。而我的家乡就地处滇东乌蒙山西南麓地区,百年古树是每个村落的神韵和象征。曾经有过古树梦想的我,已离家多年,偶尔想起村里的古树也仅是支离碎片的记忆。可偏偏园林城市建设需要大树,我随之成了下村挖大树的领路人。  村里大舅听说要把老树连根带拔搬移进城,很少会发火的大舅,气得脸色发青,喝斥我的声音像惊雷般炸响:“你们有钱是吗?有钱也把我挖走。
期刊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16岁的孙子刘安受封淮南王。劉安生性好道,广邀方术之士以求长生不老之策。忽一日,有八公求见,个个眉须皓白。刘安不以为然。八公显术,即刻变成八个童子,角髻青丝,面若桃花。刘安大惊,忙躬身相迎,携手来到紫金山上,终日谈仙论道,终于炼成仙丹,服食后一起升天去了。盛放仙丹的器皿扔在院中,鸡狗舔啄后也随之升天——这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由来,紫金山也更名为八公山。  显然这是一
期刊
一九七九年农历八月十六,对我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晚饭后,在媒人立青奶奶的引领下,我提着两包点心和2斤块糖,兜里装着60块钱,去和她见面。我戴着军帽,上身穿绿色军衣,下身穿的蓝裤子,我和她虽然只隔着一条胡同,吃着一口井的水,平时早起担水经常碰到一块,但订婚前很少说话。  那个晚上,一轮明月高高悬在空中,满天的星星像多情的女子向你眨着眼,蛐蛐在低吟,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在大街两旁的草丛里,悦耳动人
期刊
去商场闲逛,在一处卖饰品的摊位见了几只做工精细的不锈钢饭盒挂件。不足两厘米长的饭盒不仅雕有花纹,还刻有“小时候一起带过的饭盒”字样。摊主见我有心把玩,摘下一只向我演示饭盒的别致,轻轻按动侧面一个米粒般大小的按钮,盒盖竟开了。真心喜欢,问了问价钱,四十一件,若实在诚心,可以便宜两块。因为嫌贵,思来想去终是没买。  读小学时候,学校是在村子最南边的。说是最南边,其实,离我家也不过两百米距离。因为冬天雪
期刊
“儿——捡粪”,那个“儿”字,像山歌开唱前,那悠长、悠长的一声铺垫。  那鸟,是打陶渊明那桃花源飞来的吧?落英缤纷、芳草鲜美之世外桃源,盛产花木,盛产山泉,盛产没有污染的空气,鸟儿们食山果,饮甘露,因此每一次亮嗓,必是一缕拂面的清新。悦的,又岂止是耳朵,每一个毛孔都齐刷刷打开,只为这一声天籁。  “儿——捡粪”,空灵,清澈,不带一丝杂质,即使那吆喝声里带了个粪字,我敢打赌,也绝不会让你皱了眉头,作
期刊
“嘎嘎、嘎嘎”,一阵阵响亮的嘎嘎声从远处传来,透过四周苍茫的山峦,划破了宁静的天际。  我不禁抬头凝望,啊!蔚蓝与白云相间的天空中,黑压压一片,前边,是组成人字形的队列,后边拖着长长的尾巴的队形,自北向南,呼啦啦地飞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当队伍飞临头顶上空时,我看清了,清一色黑亮的羽毛、油光翠绿的头冠,肚皮底下泛着一撮白。这是传说中的水鸭吗?没错,是水鸭,成百上千只。不,或许有上万只。在这秋冬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