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符合RMPP诊断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根据镜下表现分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组和非塑型性支气管炎组,并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所见和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RMPP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98例RMPP患儿,其中非塑型性支气管炎组151例(76.3%),塑型性支气管炎组47例(23.7%)。2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热、咳嗽和喘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塑型性支气管炎组比较,塑型性支气管炎组住院时间更长[13(8,23) d比9(7,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持续时间越长(OR=6.10,95%CI:1.60~23.50)、淋巴细胞百分比(L%)越低(OR=0.90,95%CI:0.81~0.98)、乳酸脱氢酶(LDH)越高(OR=1.03,95%CI:1.01~1.08)、C反应蛋白(CRP)水平越高(OR=1.10,95%CI:1.01~1.16)为RMPP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发热持续时间、L%、CRP和LDH的临界值分别为11 d、30%、50 mg/L和550 U/L。

结论

发热持续时间≥11 d、L%<30%、LDH>550 U/L、CRP>50 mg/L为RMPP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介绍了2018年度美国重症肌无力(MG)基金会科学会议的主要内容,显示出以下的研究趋势:国际上对MG的研究热点已由最常见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MG(AChR-MG)转为其他的亚型,特别是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MG;胸腺切除术在整体AChR-MG群体有效,但在其他MG亚群效果不佳;现有治疗MG的药物还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层出不穷的新药研发业已成为MG研究的热门领域;基础研究方面更加重视
介绍各种神经生理检查方法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中的临床应用。包括神经传导、F波、针电极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单纤维肌电图(SFEMG)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是ALS早期诊断的重要客观指标。ALS患者的肌电图为广泛的分布异常,以进行性和慢性失神经共存为特征。前者主要指异常的自发电位(包括纤颤电位、正锐波和束颤)。神经传导测定的目的是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和临床表现类似于AL
自《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发布以后,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大型人群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进行更新。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修订工作,组织多名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重点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经过学组专家多次讨论后定稿。新指南更加强调应针对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初步探讨与急性脑梗死相关的高危斑块的HR-MRI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的57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及MCA HR-MRI检查。根据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短
目的探索我国山东省的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三率)及其危险因素,并对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共调查了25 190名居住在山东省内的成年人,数据来自8个疾病检测点,分别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北区、枣庄薛城区、烟台芝罘区、莱芜莱城区、烟台蓬莱市、潍坊高密市、枣庄沂源县、临沂莒南县。既往经历卒中的幸存者被认为是该时间点(2013年8月31日)的患病病例,2012年9
目的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ICoVT)发病率低,极易误诊。通过分析3例ICo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ICoVT患者的临床表现、检验、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症状主要表现有头痛、痫性发作、单肢麻木无力及精神异常。腰椎穿刺颅压均正常,头颅核磁显示皮质脑沟内及皮质下异常信号,T2*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均可见病灶内低信号。1
期刊
本诊断要点结合中国新版脑血管病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11,在关注各主要脑血管病类型的症状和体征基础上,强调影像学检查在确诊中的作用;细化了各类型脑血管病的病因学诊断依据,涵括了临床常见脑血管病的各主要类型,共给出11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并按照病变部位、病理学和病因学分型做了重要亚型的进一步细分,对部分特殊类型的临床过程,也提出了诊断要点。是我国历年来最具体、全面而精确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从而使脑组织产生缺血或出血性损害。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前存在脑小血管病将增加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风险。文中从脑小血管病不同影像分型角度对脑小血管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静脉溶栓治
近年来虽然早产儿管理手段不断成熟,但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仍是呼吸系统重要疾病。自2006年以来,来自欧洲许多国家的新生儿专家每3年一次回顾最新文献,就RDS或有RDS风险的早产儿的防治达成共识,旨在改善欧洲新生儿预后。本指南对截止到2018年初发表的文献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后,对先后发表的4版指南进行更新,提出了最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