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国庆档,四部国产电影组团厮杀。然而,与《港囧》、《夏洛特烦恼》《九层妖塔》三部电影明显的商业指向不同,《解救吾先生》这一本该商业味道更浓郁的警匪题材影片,却出人意表的在先期点映中获得了不少文青影评人的“自来水”。朋友圈中,鹦鹉史航的评论相当具有代表性:满意。
满意,两个字简简单单,说明了什么?电影取材于2004年初发生在京城轰动一时的绑架大案——著名的影视红星吴若甫被人强掳,之后又奇迹般地在22小时后被警方解救。电影做到了对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且不说戏中警、匪、人质三方在言行貌心的表演上高度生活化,就连彼时劫匪为了逃遁在自己内裤中藏匿手铐钥匙的细节都被导演挖了出来予以演绎!这和过往那些动辄意淫好莱坞大片,活儿却做得极为粗糙的同类国产电影显然不同。
与这两年学院派导演先后拍摄《白日焰火》、《烈日灼心》的气质也不相类,《解救吾先生》在讲好故事之外并没有什么形而上学的追求,人性的拷问、善恶的焦灼在这部快速剪辑,节奏明晰的电影中压根就没怎么铺叙着墨。基于这两点,《解救吾先生》诚意满满,在这个IP电影、粉丝电影满天飞的时代因其难能,更显可贵,赢取人们的好评轻而易举,但你要非在影评里拎出个子丑寅卯的深度,恐怕也并非导演初衷。
和不能一下子归纳的电影类型一样,电影导演丁晟,现实中也是个轴得无法归类的人物。这位1970年出生的山东大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同门师兄中后来当上导演的,最出名的是尹力。丁晟早年梦想是当个画家,千禧年偶得机缘拍了处子作《大惊小怪》反响平平,赌气一跺脚重返电影学院,找老师谢飞在导演系又进修一年。再出江湖时,正赶上电影院线改制,中国进入到大片时代。市场火了,丁晟却出奇地冷,他没有急着拍片证明自己,一猛子扎在广告界拍了六年商业广告。丁晟对这段经历非常坦诚,在他看来广告作品也是作品。
直到两年前,《警察故事2013》五亿多票房的佳绩让丁晟进入当红商业片导演之列,他却依然故我:接拍商业广告养家糊口,可是他几乎不参加商业活动,空下来的时间除了陪老婆孩子,就是一个人关起门来“憋”剧本——从2008年凭借《硬汉》杀回电影圈后,丁晟的每一部电影都是自己抠剧本,用他的话讲“别人写自己不踏实。”
也许就是这种执著打动了成龙——新千年后,大哥的事业基本都放在了内地,迫切地想从昔日银幕上的“皇家警察”转而成为更接地气的“人民公安”。同是山东老乡,丁晟同他颇为投合,至今两人合作的《大兵小将》、《警察故事》都有不错的口碑和票房。说来有趣,在尔冬升《新宿事件》中成龙怎么也演不像一個内地农民,但在《警察故事2013》中,真有了几分北京警察的神采和做派。认同这一点的不是旁人,是现如今在首都地铁车站海报栏里随处可见的公安英模曹志刚。
当初为了拍《警察故事2013》,丁晟拉着成龙在北京警队体验生活,接触最多的便是传奇人物曹志刚,曹的成名之战正是2004年第一个破门冲进去解救被绑架的吴若甫。形容当时的情形,用《解救吾先生》里“悍匪”王千源的台词来说:子(弹)儿都压着膛呢,谁进去爆谁头!这段同吃同住同出警的日子,给丁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完整跟过七起绑架案,有时一天还会遇到两起绑架案,从接到报案到分析案情、到确定嫌疑人再到抓捕、回来审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中国的警察和匪徒是什么样!”
如果说《警察故事2013》只取其神,那么在《解救吾先生》中丁晟是想完整再现当年的那个惊天大案。“某种意义而言,《大兵小将》、《警察故事2013》还是被人们认为是大哥的作品,但这一次,我想用一个好故事再次证明自己。”丁晟告诉记者时,一字一顿。
Q&A
Q:2004年吴若甫绑架案时,你正在做什么?这个案子当时颇为轰动,那时候就吸引你了吗?
A:我当时是追着《法治进行时》看这个案子的进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案件。首先案件中的绑匪很特别,一般绑匪被抓到以后都会比较老实,但匪首华子不是,他一直非常顽抗,带着特有的一种玩世不恭。这人咱们先不评论,只是从戏的角度看,他有意思。再一个特别之处是被绑架者是一个大明星,又是在首都发生这样的案件,社会聚焦效应不一样。在拍《警察故事》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曹志刚等人,那时和他们聊这个案子只是为了让《警察故事》更接地气。事后我一看,收集的材料这么多,这个案件本身又那么有戏剧色彩,不能拉倒喽。
Q:毕竟已时隔十年,现如今再把它还原到银幕上,从眼球效应来讲不会有当年的热度。
A:做导演,你得首先相信故事好就能赢得观众,否则会很容易迷失。我对整个吴若甫绑架案这个事件的采访时间特别漫长,在结束对警察的采访之后,我发现关于人质信息的空白比较大,我觉得必须要采访到吴若甫本人。
通过接触采访,对于电影故事的完善帮助非常大——吴若甫在被绑架以后的状态简直是完美的人质状态,这是警方的看法。作为人质,首先不能表现得自己太聪明;另外就是要尽量的去配合绑匪,你要保全自己,不要让绑匪觉得你是在耍滑头或者有对抗的意思,这很关键;还有就是不放弃任何机会和外界取得联系;最后还要观察和判断劫匪,为今后警方破案提供帮助。这些吴若甫都做到了。其实吴若甫当过兵,摸过枪,曾经在被扣押过程中有机会抢夺到枪支,但是通过判断,他选择暂时合作,他甚至曾利用单独和其中一个绑匪接触的机会,分化争取这个绑匪反水。这些都体现了他不同常人的心理素质,反映到电影情节里也非常有戏剧性。
Q:你怎么说服刘德华来演人质的?据说当年香港娱乐圈被黑道控制,他曾经受过类似的威胁…… A:那些传闻我后来旁敲侧击问过刘德华,他淡淡地一笑不置可否。他是个大风大浪都过来的人。吾先生这个角色写完我就觉得华仔来演特别合适,他在刘烨、王千源、吴若甫的眼里就是个大明星,而且比较正面、儒雅,没有很强的攻击性。我专门去香港和他聊了大概一小时,这个事就定下来了。我认为这个剧本吸引他的地方就是有个好故事……
Q:大家对王千源的表演一致叫好!
A:我反而想说一下刘烨,他这一次的表演非常的精准。通过一块儿下警队体验生活,他完全体会到警察的那种气场,和带一点儿匪气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味道。这种“匪气”不是贬损人民警察,而是他们必须具备一种可以和犯罪分子交流,在审讯中斗智斗勇的能力,说白了,他们得在同一种语境里對话。刘烨这回演的很多警察都说好,带着点调侃,眼神又很锐利,你能够看到他的眼睛一直在盯着对手,咄咄逼人,这种表演方式是他以前没有的。我们合作了四次了,这次是彼此最满意的。
再说王千源,他当然有非常好的塑造角色的功底,但关键是这个角色本身非常有张力,也有足够的表演空间。因此每一个演员在我与他们说起这戏的时候都是一个反应——能不能让我演华子?不仅王千源、刘烨,连刘德华也想演,甚至吴若甫看完剧本也说:“我能演华子吗?华子这戏太丰富了。”他们都是老戏骨了,一看就知道这角色能不能火(笑)。
最后我决定用王千源,是因为他身上有那种邪性劲儿,有我要的那个东西。决定了以后我就给他打电话,说:“王千源我要是让你演华子,你是不是得请我吃饭?”给这小子高兴坏了:“牛B!我请你吃饭。想吃啥我请你吃啥!”这小子确实是邪性,我能感觉到他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一点点的就变成了华子,就说现在,我看他已经和我第一次跟他见面握手那感觉不一样了,我觉得他就是华子!
Q:看完电影后,我听有很多人说这是部艺术片……
A:哈哈,我始终没有研究过怎么拍就是艺术片,怎么拍就是商业片……这电影要怎么分类呢,我觉得就像我,轴得也没法归类。具体到这部电影,我有一个对自己的界定,就是镜头离这件事特别近,但是我导演的态度要离这件事远,而且我一定不会说教。一个真实的案件背后肯定会藏着一个道理,我很清楚我要传播的道理,但是我不说教。
我的审美习惯就是节奏快,但我觉得节奏快并不一定就是商业片。这部戏里的确有一些枪战、追车、抢银行、爆炸,我只是想观众是来看一个警匪片的,如果没有这些他们可能不会接受,这好像是一个商业片的思路。这部戏里面有三场戏是虚拟的:拿枪、抢银行和假想的枪战。但这些仍然是我采访素材的一部分,在原始故事中华子抢银行的计划已经很成形了,如果他拿到了赎金,下一个目标就是抢银行。
我在构思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基本上忠于自己而且让观众也喜欢。
满意,两个字简简单单,说明了什么?电影取材于2004年初发生在京城轰动一时的绑架大案——著名的影视红星吴若甫被人强掳,之后又奇迹般地在22小时后被警方解救。电影做到了对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且不说戏中警、匪、人质三方在言行貌心的表演上高度生活化,就连彼时劫匪为了逃遁在自己内裤中藏匿手铐钥匙的细节都被导演挖了出来予以演绎!这和过往那些动辄意淫好莱坞大片,活儿却做得极为粗糙的同类国产电影显然不同。
与这两年学院派导演先后拍摄《白日焰火》、《烈日灼心》的气质也不相类,《解救吾先生》在讲好故事之外并没有什么形而上学的追求,人性的拷问、善恶的焦灼在这部快速剪辑,节奏明晰的电影中压根就没怎么铺叙着墨。基于这两点,《解救吾先生》诚意满满,在这个IP电影、粉丝电影满天飞的时代因其难能,更显可贵,赢取人们的好评轻而易举,但你要非在影评里拎出个子丑寅卯的深度,恐怕也并非导演初衷。
和不能一下子归纳的电影类型一样,电影导演丁晟,现实中也是个轴得无法归类的人物。这位1970年出生的山东大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同门师兄中后来当上导演的,最出名的是尹力。丁晟早年梦想是当个画家,千禧年偶得机缘拍了处子作《大惊小怪》反响平平,赌气一跺脚重返电影学院,找老师谢飞在导演系又进修一年。再出江湖时,正赶上电影院线改制,中国进入到大片时代。市场火了,丁晟却出奇地冷,他没有急着拍片证明自己,一猛子扎在广告界拍了六年商业广告。丁晟对这段经历非常坦诚,在他看来广告作品也是作品。
直到两年前,《警察故事2013》五亿多票房的佳绩让丁晟进入当红商业片导演之列,他却依然故我:接拍商业广告养家糊口,可是他几乎不参加商业活动,空下来的时间除了陪老婆孩子,就是一个人关起门来“憋”剧本——从2008年凭借《硬汉》杀回电影圈后,丁晟的每一部电影都是自己抠剧本,用他的话讲“别人写自己不踏实。”
也许就是这种执著打动了成龙——新千年后,大哥的事业基本都放在了内地,迫切地想从昔日银幕上的“皇家警察”转而成为更接地气的“人民公安”。同是山东老乡,丁晟同他颇为投合,至今两人合作的《大兵小将》、《警察故事》都有不错的口碑和票房。说来有趣,在尔冬升《新宿事件》中成龙怎么也演不像一個内地农民,但在《警察故事2013》中,真有了几分北京警察的神采和做派。认同这一点的不是旁人,是现如今在首都地铁车站海报栏里随处可见的公安英模曹志刚。
当初为了拍《警察故事2013》,丁晟拉着成龙在北京警队体验生活,接触最多的便是传奇人物曹志刚,曹的成名之战正是2004年第一个破门冲进去解救被绑架的吴若甫。形容当时的情形,用《解救吾先生》里“悍匪”王千源的台词来说:子(弹)儿都压着膛呢,谁进去爆谁头!这段同吃同住同出警的日子,给丁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完整跟过七起绑架案,有时一天还会遇到两起绑架案,从接到报案到分析案情、到确定嫌疑人再到抓捕、回来审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中国的警察和匪徒是什么样!”
如果说《警察故事2013》只取其神,那么在《解救吾先生》中丁晟是想完整再现当年的那个惊天大案。“某种意义而言,《大兵小将》、《警察故事2013》还是被人们认为是大哥的作品,但这一次,我想用一个好故事再次证明自己。”丁晟告诉记者时,一字一顿。
Q&A
Q:2004年吴若甫绑架案时,你正在做什么?这个案子当时颇为轰动,那时候就吸引你了吗?
A:我当时是追着《法治进行时》看这个案子的进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案件。首先案件中的绑匪很特别,一般绑匪被抓到以后都会比较老实,但匪首华子不是,他一直非常顽抗,带着特有的一种玩世不恭。这人咱们先不评论,只是从戏的角度看,他有意思。再一个特别之处是被绑架者是一个大明星,又是在首都发生这样的案件,社会聚焦效应不一样。在拍《警察故事》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曹志刚等人,那时和他们聊这个案子只是为了让《警察故事》更接地气。事后我一看,收集的材料这么多,这个案件本身又那么有戏剧色彩,不能拉倒喽。
Q:毕竟已时隔十年,现如今再把它还原到银幕上,从眼球效应来讲不会有当年的热度。
A:做导演,你得首先相信故事好就能赢得观众,否则会很容易迷失。我对整个吴若甫绑架案这个事件的采访时间特别漫长,在结束对警察的采访之后,我发现关于人质信息的空白比较大,我觉得必须要采访到吴若甫本人。
通过接触采访,对于电影故事的完善帮助非常大——吴若甫在被绑架以后的状态简直是完美的人质状态,这是警方的看法。作为人质,首先不能表现得自己太聪明;另外就是要尽量的去配合绑匪,你要保全自己,不要让绑匪觉得你是在耍滑头或者有对抗的意思,这很关键;还有就是不放弃任何机会和外界取得联系;最后还要观察和判断劫匪,为今后警方破案提供帮助。这些吴若甫都做到了。其实吴若甫当过兵,摸过枪,曾经在被扣押过程中有机会抢夺到枪支,但是通过判断,他选择暂时合作,他甚至曾利用单独和其中一个绑匪接触的机会,分化争取这个绑匪反水。这些都体现了他不同常人的心理素质,反映到电影情节里也非常有戏剧性。
Q:你怎么说服刘德华来演人质的?据说当年香港娱乐圈被黑道控制,他曾经受过类似的威胁…… A:那些传闻我后来旁敲侧击问过刘德华,他淡淡地一笑不置可否。他是个大风大浪都过来的人。吾先生这个角色写完我就觉得华仔来演特别合适,他在刘烨、王千源、吴若甫的眼里就是个大明星,而且比较正面、儒雅,没有很强的攻击性。我专门去香港和他聊了大概一小时,这个事就定下来了。我认为这个剧本吸引他的地方就是有个好故事……
Q:大家对王千源的表演一致叫好!
A:我反而想说一下刘烨,他这一次的表演非常的精准。通过一块儿下警队体验生活,他完全体会到警察的那种气场,和带一点儿匪气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味道。这种“匪气”不是贬损人民警察,而是他们必须具备一种可以和犯罪分子交流,在审讯中斗智斗勇的能力,说白了,他们得在同一种语境里對话。刘烨这回演的很多警察都说好,带着点调侃,眼神又很锐利,你能够看到他的眼睛一直在盯着对手,咄咄逼人,这种表演方式是他以前没有的。我们合作了四次了,这次是彼此最满意的。
再说王千源,他当然有非常好的塑造角色的功底,但关键是这个角色本身非常有张力,也有足够的表演空间。因此每一个演员在我与他们说起这戏的时候都是一个反应——能不能让我演华子?不仅王千源、刘烨,连刘德华也想演,甚至吴若甫看完剧本也说:“我能演华子吗?华子这戏太丰富了。”他们都是老戏骨了,一看就知道这角色能不能火(笑)。
最后我决定用王千源,是因为他身上有那种邪性劲儿,有我要的那个东西。决定了以后我就给他打电话,说:“王千源我要是让你演华子,你是不是得请我吃饭?”给这小子高兴坏了:“牛B!我请你吃饭。想吃啥我请你吃啥!”这小子确实是邪性,我能感觉到他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一点点的就变成了华子,就说现在,我看他已经和我第一次跟他见面握手那感觉不一样了,我觉得他就是华子!
Q:看完电影后,我听有很多人说这是部艺术片……
A:哈哈,我始终没有研究过怎么拍就是艺术片,怎么拍就是商业片……这电影要怎么分类呢,我觉得就像我,轴得也没法归类。具体到这部电影,我有一个对自己的界定,就是镜头离这件事特别近,但是我导演的态度要离这件事远,而且我一定不会说教。一个真实的案件背后肯定会藏着一个道理,我很清楚我要传播的道理,但是我不说教。
我的审美习惯就是节奏快,但我觉得节奏快并不一定就是商业片。这部戏里的确有一些枪战、追车、抢银行、爆炸,我只是想观众是来看一个警匪片的,如果没有这些他们可能不会接受,这好像是一个商业片的思路。这部戏里面有三场戏是虚拟的:拿枪、抢银行和假想的枪战。但这些仍然是我采访素材的一部分,在原始故事中华子抢银行的计划已经很成形了,如果他拿到了赎金,下一个目标就是抢银行。
我在构思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基本上忠于自己而且让观众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