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华:成长的幸福就是苦中作乐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这并不是一场“忆苦思甜”式的回忆访谈,年过七旬的徐心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用了很多时间去追寻半个世纪以前的经历,那个日子苦吗,徐认为,这得看人怎么理解,其实,成长的幸福,从农村到城市,其真谛就在于苦中作乐,并从中获取充实的精神满足。
  徐心华,1940年生,江苏涟水人,曾任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经济日报社社长、中国记者协会党组书记。
  乡村成长二三事
  《农家书屋》: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生活过的农村,以及扎根于农村的家庭生活,当年是怎样的情况?
  徐心华:我出身的时辰家境已经是很贫寒了,但我的祖上是有点文化的人,我的太爷爷是前朝的举人,祖父教过私塾。那时候家庭教育观念是很强的,对于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家里还准备了专门惩罚我们的戒尺。戒尺是用厚厚的木头做的,宽约3到4厘米,长30厘米左右。小孩子学习偷懒、逃课,都要被要求伸出手掌,啪啪几下子,没有几个小孩子不怕这个的。
  在家谱上,我的辈分是“心”字辈,祖父说,人不仅要有名字,还要有字号,就取个字号吧,所以就取了一个名字:徐步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九是最大的,也是最尊贵的。祖父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我能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事业的巅峰。这是老一辈人非常朴素的愿望,也是传统文化和价值的具体表现。祖父还说,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没有信念和追求。
  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老家经常发大水,水很深,遍地汪洋,哪里还有什么庄稼啊?基本颗粒无收。人们用树枝、竹子等编制的筐在水里抓鱼,筐口很大,往水里一按,就能抓住鱼。那可是全家最幸福的时刻。最好吃的东西,在我的记忆里莫过于榆树皮、榆钱了,可是榆树皮很难消化。由于水太大,根本就没有什么野菜可挖的。只有地头、家门口因为地势比较高,水淹不到,还能吃一点自己种的红薯,红薯叶子在平时是用来喂猪的,那时候却也成了老百姓的口粮,每天吃饭,就是用一口大铁锅熬一大锅甜菜粥,加上一点棒子面混合起来熬,那粥稀的能照出人影来,甜菜也不甜。
  稀粥与上学
  《农家书屋》:时间上那个时候正处于战乱渐平、和平初兴的阶段,物资上比较匮乏。
  徐心华:就算是粥,也经常不够吃。每次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问祖母是不是已经吃过饭了?祖母双目失明,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老太太故意在孩子们放学前,把自己的碗里先盛满稀粥,然后,再全部倒进锅里,装作已经吃过的样子。孩子们要是问起来,她就会指着自己刚才那碗说:“我吃过了,那就是我用过的碗。”就这样骗过了大家。
  但小孩子嘴馋,我看还是吃那样的饭,有时候就没什么胃口,背着书包扭头就走。这时候,祖父拦住了我,说:“你不吃饭,怎么去上学啊?”我停住了脚步,不敢往外走,心里着急啊,就在院子里的一口水缸周围转圈,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一只粉笔,在水缸的周围乱画,不知道怎么竟然写出两句话:三天不吃饭,不能缺一课。
  祖父看到后,半天说不出话来,说去吧去吧,我不管了。
  后来上高小,离家远,自然不能中午回家吃饭,用一个小口袋背了一点棒子面,自己带上柴火,中午放学,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熟人家借锅熬稀粥喝。平时柴火干燥还好,要是遇到阴天下雨,柴火潮湿,那就麻烦。灶台是用泥土砖块砌起来的,不像现在有煤气。一边着急上学,这边火还直冒浓烟,就是着不起来,我就趴在地上吹啊吹啊,一会就呛得从浓烟里窜出来,脸上全是黑的,使劲揉揉眼睛,擦擦眼泪,再深呼吸几口气,然后又冲进去,继续做饭。
  夏天割麦子的时候,等人家收割完回家了,我就背着篓子去地里捡麦穗,然后带回家。家里人就把我捡来的麦穗单独弄干净,打出来作为上学时的口粮,或者卖了钱,供上学用。
  对幸福的理解:首先是精神充实
  《农家书屋》:您怎么看物资匮乏?
  徐心华:那时候物质生活上虽然很苦,可是我精神上很充实,也很幸福……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和我的同龄人也都没有放弃读书。“不读书,不得志”,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地扎根于那辈人的心里。我是家里的老大,下边还有7个弟妹。那时候我还有个想法,就是学习长辈们的做法,为家里做点事,减轻点负担,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看。
  《农家书屋》:有人说,幸福是由三方面组成的,一是物质,二是情感,三是精神。但是据调查,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是相应地提高了,而是不断下降。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徐心华:精神就是信仰,人没有了信仰,等于没有了脊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是没有信仰的,一个没有韧性和脊梁的国家也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三者之中,物质是基础,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情感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感情和亲情的高度统一,这个层次包含的内容最多;精神属于最高层次的,它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可以用生命去捍卫的。
  过去,最困难的时候,老一辈领导人带头吃苦,不吃肉、不吃鱼,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定量是一样的。那时候一般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说了,可是大家心里很踏实、也很有干劲。我们最敬爱的人都和我们吃一样的喝一样的,我们怎么能挺过不去呢?这就是同甘共苦。我记得在人大读书时,有一次财务给我多发了十几斤发票,我就找到财务说算错帐了,粮票多发给我了,就这样把多出来的饭票退回去了,虽然少吃了粮食,可是幸福感增加了,人的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我当时在人大念书,人大校长是吴玉章先生,吴老吃过多少苦啊?我们年轻人吃点苦算什么呢?那个时期,老师和同学之间都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都想去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感除了物质上的,还有就是人的价值、人的信仰。
  《农家书屋》: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人员不断流动、农村与城市不断变迁的时代,您对生活在当下的农村青年有什么建言?
  徐心华:我在经济日报社做社长,有一次去印度尼西亚访问,那里有我们的一个记者站,常驻记者是一对年轻夫妻,也是农村出来的。我和他们聊天时说过一些话,权当是对自己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一个总结,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贫贱不失青云志,富贵要持平民心,待人以诚善为本,做事认真勤为先。”不论贫贱与否,都要有志气,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站在一起是平等的。要以诚待人,要认真做事,而且要勤奋,不要怕苦、怕麻烦。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这四点,这一生也就无怨无悔了。
其他文献
提起知识产权,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但是农业知识产权就未必那么多人了解了。简单说来,农业知识产权包括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农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是最主要的保护对象,而这恰恰也是最难做到、最易被忽略的方面。  根据2011年上半年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显示,在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年)》背景下,
期刊
最近“二维码”这个词很火。看电视时,屏幕的一角会出现一个二维码,诱惑道:“扫描有惊喜哦!”街边广告牌的一角也会赫然印着一个二维码,下注小字:“扫描此码有优惠!”车票机票上印着二维码,使用微信、微博的朋友还可以自动生成一个个人专属的“二维码”。据说,以后看病、坐公交、购物……都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付费。一些前卫媒体已在宣称:“二维码作为当今信息技术最实用的成果之一,正在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的
期刊
世界最大二维码  位于加拿大亚伯达省拉科姆市的克雷家庭农场以玉米迷宫而出名。原来,农场主人突发奇想,把玉米迷宫种成了一个二维码的形状。  农场女主人雷切尔·克雷在翻看杂志时发现里面有许多二维码,于是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农业和二维码这种高科技结合起来。深思熟虑后,克雷把她的想法付诸实施,造出了一个面积达2.876万平方米的“二维码”玉米迷宫。神奇的是,这个二维码绝不是什么摆设,如果有人乘坐直升机飞到玉米
期刊
1996年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第一次到中国,参与美国和平队在中国的一个支教项目, “坐着慢船”来到涪陵。在涪陵支教两年后,他于1998年冬回到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海斯勒,找到了一份500美金的工作,当上华尔街日报北京办公室的办事员。1999年春,30岁的海斯勒又来到了中国,在中国一直生活了10年,由于对中国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他在美国成了名,被誉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
期刊
3月1日,辽宁省大洼县西安镇王家塘村一名普通农民朱宝振在大洼县工商局领到了“大洼县宝振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这是辽宁省首家正式的家庭农场。朱宝振算了笔账:按去年亩产粮食1300斤、每斤1.5元算,除去土地流转租金及种子、化肥、人工及购置大型农用设备的支出,这1000亩水稻田或有七八十万元年收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期刊
从“小康”折返“贫困”  大同县发展之路求解  2013年1 月21日,山西省大同县扶贫办主任王汉斌拿到了山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文件,文件明确,大同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样待遇。  1月25日,该县开会讨论了《山西省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若干政策(初稿)》,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明确今后大同县扶贫攻坚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  1月29日,山西省经信委员会调研组对大同县的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
期刊
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低碳我先行·全国青少年系列科普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从小提高科学素养和树立低碳理念,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勤快的查小查:妞妞关上电视机,没把插头拔下就睡觉了。电视机无奈地对电线说:“对不起朋友,你还得继续为我供电。”电线里的电子们疲惫地从插座走向电视机
期刊
寒窗苦读十八载,大学毕业。随即漂泊塞北,务农、做工、教书,本与“功名”无缘,后来鬼使神差地进了机关。在机关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且不经意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从小干部到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吾本来就是一个凡夫俗子,加之其间几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故功功过过、是是非非自然是少不了的。同事、熟人对吾有臧有否,但有一点几近一致:认为云溪子是一个“平民官”。  吾自认是一个还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对他人送的
期刊
2011年3月,嘉兴市秀洲区西北角新塍镇,在申嘉湖高速和乍嘉苏高速包围着的肥沃土地上,陈明泉挥起了人生的第一下锄头。  45岁的陈明泉称自己骨子里是一个农民,这个说法源于他的户口簿上登记着“农村居民户口”。实际上,作为一名生活在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速度较快地区的农民,陈明泉从小就没有下过田,不仅是他,很多人都如此,从他们的父辈开始就已经远离土地了。  陈明泉做过很多生意,开过宾馆、酒店、广告公司,
期刊
2011年12月11日,81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接受美国电视节目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农夫”儿子霍华德可以继承其市价达245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说:“只要董事会批准,霍华德今后就将成为公司的‘价值守护者’,但不是首席执行官。”  就在半年前,老巴菲特还刊登招聘广告“海选”接班人,现在突然传给自己务农的儿子,让人大跌眼镜。对于父亲的计划,霍华德表示没有意见,但他也不打算在接手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