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多样化课堂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方式比较单一,育人功效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单一课堂的弊端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影响了学生物理综合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因此,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方式,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感,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师最为关键的教学任务。本文从多样化课堂构建背景入手,提出了多样化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力求突破现状,推动多样化课堂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153-02
在以往的教学思路下,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堂活动缺少相应内容的延伸、拓展以及实践机会,同时重视学生的成绩,但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没有帮助,课堂效率也不高。因此,多样化课堂成为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
1 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构建背景分析
首先,多样化物理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单一课堂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构建多样化课堂势在必行。
其次,多样化物理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考高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多元教学,搭建多样化物理课堂[1]。
2 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2.1 物理学史入课堂,增加课堂趣味性
趣味课堂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形式之一,教师将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一方面能深化物理课堂内涵,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史学内容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学科价值并树立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物理现象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被科学家发现的,很多定律也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这些小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一则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则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2]。如牛顿由苹果落地的现象探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并不是从一个苹果落地就发现了定律,而是由一个现象联想到其他的现象,然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再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了自己的
猜想。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瓦特与蒸汽机车、富兰克林与雷电等,教师可将这些小故事融入到课堂中,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与物理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总结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2.2 探究活动入课堂,创造学习机会
兴趣是基础,那么探究活动则是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的重要举措。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地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的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探究活动中[3]。
2.2.1 探究实验入课堂
将物理探究实验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这一章节时,本章的内容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师可结合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力求通过创设情境、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总结等探究流程完成“声音的产生”这一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手、脑、口并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建立起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总结为辅的课堂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开始前,教师需准备多种实验工具,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教师可首先创设“趣味猜猜猜”环节,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发出声音,然后让猜想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材料准备:橡皮筋、直尺、非洲鼓、音叉、塑料水杯、水等。
实验过程:小组一拨动橡皮筋,观察状态,记录结论;小组二拨动直尺,观察状态,记录结论;小组三敲击非洲鼓,观察状态,记录结论;小组四将水倒入空水杯,观察状态,记录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通过敲击、拨动等不同的方式,验证声音产生的条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小组汇报(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结论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而要引导学生在分享、总结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结果如下:
小组一:橡皮筋震动发出嗡嗡声。
小组二:直尺上下振动、敲击桌面都会发出声音。
小组三:敲击非洲鼓,鼓面会振动,还发出了咚
咚声。
小组四:水倒入空水杯会发出哗哗声。
教师:非常棒,那么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探究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动手探究相关物理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的总结。与教师直接给出结论相比,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其实就是拓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规律[4]。
2.2.2 多样复习,提升能力
多样化物理课堂教学是基础,那么阶段复习课和总复习课中,创设多样化的复习情境也是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关键。以往复习课中,教师习惯于通过习题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能力始终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上,也不会灵活運用所学知识。究其根源,学生只是懂得了知识的表象,没有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让学生自主复习,从而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制定措施,让学生查漏补缺[5]。 在章节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章节的内容通过简单的树图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先列出大致的框架,然后填充概念、定律、典型习题等内容。如“声现象”这一章节的总结,学生可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感知、声音的分类、声音的利用等几方面入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拓展。然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总结的过程和结果,适当地穿插专题讲解,并以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课堂一方面能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 多样化评价入课堂,提升课堂质量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以往单一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都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收获以及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共同发展,主张借助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因此,多样化课堂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将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评价表将评价过程量化,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提升哪些方面。如“声音的产生”探究实验的评价量表中可以包含能否提出问题、能否做出假设、能否合理制定探究实验计划、能否按计划进行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等。通过评价量表,将提问、设疑、计划、探究、总结、反思等活动过程都融入到具体评价中,让学生能明确自己学习的疏漏之处,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评价内容也要多元化,评价标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而言之,多元教学,多重收获,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趣味内容入课堂、探究实验入课堂、多样化评价入课堂等举措,全面改善传统单一課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
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柳.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
(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2]刘瑞国.论初中物理情景教学[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3]罗全宇.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
[4]乔学华,刘桂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6).
[5]储呈美.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多样化教学探索[J].中学物理,2015(10).
【作者简介】
洪康(1976~),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新课改下课堂结构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153-02
在以往的教学思路下,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堂活动缺少相应内容的延伸、拓展以及实践机会,同时重视学生的成绩,但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没有帮助,课堂效率也不高。因此,多样化课堂成为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
1 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构建背景分析
首先,多样化物理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单一课堂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构建多样化课堂势在必行。
其次,多样化物理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考高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多元教学,搭建多样化物理课堂[1]。
2 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2.1 物理学史入课堂,增加课堂趣味性
趣味课堂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形式之一,教师将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一方面能深化物理课堂内涵,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史学内容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学科价值并树立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物理现象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被科学家发现的,很多定律也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这些小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一则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则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2]。如牛顿由苹果落地的现象探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并不是从一个苹果落地就发现了定律,而是由一个现象联想到其他的现象,然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再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了自己的
猜想。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瓦特与蒸汽机车、富兰克林与雷电等,教师可将这些小故事融入到课堂中,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与物理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总结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2.2 探究活动入课堂,创造学习机会
兴趣是基础,那么探究活动则是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的重要举措。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地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的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探究活动中[3]。
2.2.1 探究实验入课堂
将物理探究实验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这一章节时,本章的内容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师可结合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力求通过创设情境、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总结等探究流程完成“声音的产生”这一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手、脑、口并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建立起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总结为辅的课堂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开始前,教师需准备多种实验工具,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教师可首先创设“趣味猜猜猜”环节,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发出声音,然后让猜想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材料准备:橡皮筋、直尺、非洲鼓、音叉、塑料水杯、水等。
实验过程:小组一拨动橡皮筋,观察状态,记录结论;小组二拨动直尺,观察状态,记录结论;小组三敲击非洲鼓,观察状态,记录结论;小组四将水倒入空水杯,观察状态,记录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通过敲击、拨动等不同的方式,验证声音产生的条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小组汇报(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结论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而要引导学生在分享、总结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结果如下:
小组一:橡皮筋震动发出嗡嗡声。
小组二:直尺上下振动、敲击桌面都会发出声音。
小组三:敲击非洲鼓,鼓面会振动,还发出了咚
咚声。
小组四:水倒入空水杯会发出哗哗声。
教师:非常棒,那么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探究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动手探究相关物理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的总结。与教师直接给出结论相比,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其实就是拓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规律[4]。
2.2.2 多样复习,提升能力
多样化物理课堂教学是基础,那么阶段复习课和总复习课中,创设多样化的复习情境也是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关键。以往复习课中,教师习惯于通过习题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能力始终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上,也不会灵活運用所学知识。究其根源,学生只是懂得了知识的表象,没有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让学生自主复习,从而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制定措施,让学生查漏补缺[5]。 在章节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章节的内容通过简单的树图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先列出大致的框架,然后填充概念、定律、典型习题等内容。如“声现象”这一章节的总结,学生可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感知、声音的分类、声音的利用等几方面入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拓展。然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总结的过程和结果,适当地穿插专题讲解,并以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课堂一方面能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 多样化评价入课堂,提升课堂质量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以往单一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都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收获以及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共同发展,主张借助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因此,多样化课堂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将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评价表将评价过程量化,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提升哪些方面。如“声音的产生”探究实验的评价量表中可以包含能否提出问题、能否做出假设、能否合理制定探究实验计划、能否按计划进行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等。通过评价量表,将提问、设疑、计划、探究、总结、反思等活动过程都融入到具体评价中,让学生能明确自己学习的疏漏之处,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评价内容也要多元化,评价标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而言之,多元教学,多重收获,初中物理多样化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趣味内容入课堂、探究实验入课堂、多样化评价入课堂等举措,全面改善传统单一課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
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柳.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
(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2]刘瑞国.论初中物理情景教学[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3]罗全宇.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
[4]乔学华,刘桂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6).
[5]储呈美.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多样化教学探索[J].中学物理,2015(10).
【作者简介】
洪康(1976~),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新课改下课堂结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