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社会和谐的基石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六字心经”对后世影响极大,笔者从对他的释疑开始,认识到“心经”对“危微之心”的重视,是为了“执中”;而礼法“同心”才能最终实现“公正”,达到“和谐”。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心经”,挖掘其“中”的原始深意,以便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服务。
  【关键词】“十六字心经” “道”“中”“心” 和谐社会
  
  一、解读“十六字心经”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大禹谟》),在历史上被盛誉为“十六字心经”,其来历大致如此:帝尧在禅位给舜时告诫他“允执厥中”,帝舜在禅位给禹时也如是叮咛,并在此前增加了三句话。之所以又增加三句话,原因在于舜认为心灵只有达到前三句境界,行为才能“中”。据考古学家及训诂学家考证:中,以□象四方,以∣界其中央;最早的“中”是氏族社会中的徽帜,古有大事则建“中”以集众;“中”也是古战场王公将帅用以指挥作战的旗鼓合体物之象形。古人立“中”位而号令指挥,为的是众人共同生存的公益,因此其所在的“中”位就代表着“公正”。其实,《尚书》尚“中”的思想比比皆是;《中庸》也主张“执两用中”,其“中”都代表“公正、中立”,即要统治者拥有公正之德、保持中间立场。“允执厥中”就是“保证行为公正”之意,关于此句的理解基本无异议。
  那么,心灵应处于怎样的境界才能“确保行为公正”?对这一点的看法歧义较大,其中争议的关键是对“危”的理解。以朱熹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危”是“危险”、“变动不居”、“不安全”之意,笔者在查阅了一些文献后,认为“危”应解释为“警惧”、“谨慎”之意。理由如下:
  其一,从经济与文化间关系来看。“十六字心经”形成于尧舜禹时代,也就是孔子认可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运》),私有制还未产生,人没有私心可言,也就不存在“人心险恶”的说法。只有到了后世,人各亲其亲,私心胜于公心,私有制产生,才会有“人心险恶”一说,也才会从思想文化上有所表现。朱熹等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其根本原因正基于此。其二,从文本考据看。“十六字心经”最早见于《尚书》,而《尚书》反映的时代,也就是西周及之前,还没有见于文字的“人性”讨论,更遑论“人性”的属性了。若“危”解为“危险”,则意味着“人心是危险的”,也就隐含着人性是危险的、恶的判断。实际上时人认为: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君陈》),则意味着人性本善。所以包括孔子在内的多数古代思想家倾向于“人性”本善。何况,若古人认为人心是危险的,人性是恶的,则当行为人触犯刑律应受罚时,就可直接推断行为人用心不良,大可不必区分行为人动机的善恶及主观状态的故意或过失;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详见后文。其三,从传统主流文化看。古人一直推崇这种“谨慎小心”、“警惧”的文化传统,如“君子乾乾夕惕,若厉,无疚”,“或跃在渊,无疚”等,就是要人早晚保持小心谨慎、如临深渊的状态。孔子也曾批评子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不足取,认为只有“临事而惧”方可成就大业。总之,君子应该“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睹”,这种“见乎隐,显乎微”而“慎其独”的“警惧”文化传统,是与《尚书》“危微之几”思想一脉相承的。对“危微”做出明确释义的是荀子,他认为:处一危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唯明君子而后能知之。“危”即解为“警惧”、“谨慎”之意。
  综上所述,这段话的大意即为:人心应该时时警惧,道心应该细致入微,心灵应该集中专一,行为才能(体察天道)确保公正。由此可见,要做到“处事公正”何其不易,先贤圣王尧舜禹尚且如此谨慎小心,时时警惧,何况吾辈后人。
  
  二、礼法“同心”——实现“公正”的途径
  
   “十六字心经”是最早关于道、心与行的关系的阐述,对后世影响极大。能否“执中”取决于“心”对“道”的体验,所以“心”才不得不时时保持于“危微”之际,警惧外界及心灵自身,以保证行为合于“道”、“中”、“心”的作用如此重大,难怪古人不屑于专使用刑,而重视教化的功用。
  历史是有根的,诚如“十六字心经”所要求的,为达到“公正”,礼法共同对“人心”给予了重视。当行为人不“用心”时,就会反过来依据“心”即主观状态的不同追究责任。反映到礼法上,法律对行为人主观状态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实行对故意犯、惯犯从重,过失犯、偶犯从轻处罚的刑法原则(《舜典》),刑与不刑,视其主客观恶性程度,全面审查之;从而避免了单纯依客观行为定罪的片面化,不失为“公正”之举。从《尚书》对“眚”与“非眚”、“终”与“非终”的区别(《康诰》),到汉律立法对“故意情节”-“造意”与“非造意”的区分(“造意”指犯罪前即有谋化、策动如何实施犯罪行为,即蓄谋;而“非造意”则指事先无计划预谋的、临时起邪意的故意犯罪行为),此举不仅是立法技术上的长进;也是当时世界法史上所罕见,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也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概而言之,在礼法、心与“公正”的关系上,礼法是手段,“公正”是宗旨,礼法“同心”,才能达到“公正”。为了“执中”,礼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重心”的特征,原因正如荀子所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解蔽》),正是对“十六字心经”的发展。但是,当法律沿着“心化”这一思路发展到极端,法以礼为指导思想时,法就失去了他自身的特点,沦为礼的附庸,“原心论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就成了必然,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统治者随“心”所欲;古代最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旨在“惩其未犯而防其未然”,究其思想根源,与传统“重心”的文化源头不无关系。
  
  三、公正——和谐的基石
  
  通过对“心经”的解读,结合他的发展,得知“公正”作为“心经”的核心是无疑义的。但“心经”本身并没有明确“执中”的原因与目的,联系《尚书》上下各篇,应是“和”:不仅应“协和万邦”(《尧典》),还应“神人以和”(《舜典》),要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应在一切事务上“执中”。这大概源于古人对天道所具有的“公正、和谐”等自然属性不言自喻﹑不证自明的普遍认同。在古人眼里,天不仅有情绪,还具有废私弃偏的公正之德,他对人间一切不公正的行为都将予以惩罚;若天惩罚不公,天下老百姓便没有好的政令(《吕刑》)。天的“中”即是为保证“和”,人类应遵循、效仿天道,实现天人合一。
  “和”既是“执中”的原因,也是“执中”的目的。“执中”自然达到和谐,也必然达到和谐,二者是应然与实然的统一;或者说,“执中”是实现和谐的基石。追求“中和”的理想,在“礼”被体系化之后依然如故,只是“中和”的依据主要换作“礼”。而等级制是礼的核心原则,在这种条件下,“中”逐渐失去原始平等意义上的公正性;后世八议入律、官当请减即为明证,这些等级特权的制度化,从法律上保证了以“礼”制“中”。当然,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追求原始公正、平等意义上的“中”的理念仍会时不时地出现,但这已不是历史的主流了。
  今天,我们致力于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强调与国际接轨,更不能抛弃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用“心”求“中”。在公正的基础上追求和谐,既是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公正的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才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实际上,现当代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激化,都源于不“中”即不公正,“公正”应成为社会各行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目标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依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的和谐社会不能失去历史基础,脱离民族特性的社会将难以更好地推进。当然,以等级性“礼”作为“中”的标准是后来阶级社会的产物,在平等日渐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显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理应遭到摒弃。
  总之,“十六字心经”所反映的谨慎、公正观念,即使是现代,仍不失其进步性,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在我们今天大力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力图融入世界,学习、移植西方文化理念之际,尤其不能忽视民族本土固有的优秀文化;且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在重视心性教化的基础上由“中”而“和”,必将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参考文献】
  [1] 杨任之:尚书今译近注[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2] 胡念耕:唐兰释“中”补苴[J].安徽师大学报,1991,(2)
  [3] 王筠:文字蒙求[M] .中华书局,1962
  [4] 唐兰:殷虚文字记[M] .中华书局,1981
  [5] 李裕华、马银华:论语·大学·中庸[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6] 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 周山:解读周易[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8] 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 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的确立,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校园是社会的首善之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期刊
2005年8月20日至11月28日,中共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院党委”),按照中共中央、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教育厅的部署,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学院党委共有党员256人。其中,在职教工党员146人,学生党员12人,学习活动参与率100%。61名离退休党员除个别家住外地外,也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对长期病休在家的老党员也送
期刊
【摘要】在一定流域小型水利设施的使用中,农民居住集中,利益相似,用途相同,收益来源一致,收益和设施使用成本对称,他们的策略行为亦可相互观察,加之农民之间的声誉机制,使得小型水利设施使用者的使用策略更接近于长期合作动态博弈,这为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小型水利设施长期合作博弈    引言    公共资源模式常常被格式化为囚徒困境博弈,囚徒困境博弈则被概括为
期刊
【摘要】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有两个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一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有走向整合的趋势;二是西方发达国家正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本文对21世纪西方经济思潮在这两方面的新动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西方经济 思潮 新动向    一、新综合市场理论思潮: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整合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B2B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然后把关注点放在了第三方B2B门户的收费问题上。文章详细分析了第三方B2B门户的几种收费方式,对可收费途径给出建议,最后对第三方B2B门户的收费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第三方B2B门户 交易费用 收费模式 增值服务  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目光被它所吸引。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有B2B、B2C和C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手段,过度包装会削弱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严格上市资格审查、严格退市机制、加大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执业资格建设力度,加大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等措施可有效防止公司过度进行首发(IPO)盈余管理。  【关键词】盈余管理IPO资本配置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又称为利润操纵或财务包装,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术研究不实的现象,分析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强调高校学术研究更需求真务实,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术研究不实问题的措施。  关 键 词:高校 学术研究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每一位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胡锦涛总书记针对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弄虚作假的行为作了一系列讲话,其实质是要求改变不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实
期刊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的FDI(外国直接投资)一直迅猛增长。但是FDI对于北京地区的技术进步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经济学界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通过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化增长模型定量研究了这种影响,认为FDI对于北京地区技术进步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很小。  【关键词】FDI北京技术进步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的FDI(外国直接投资)一直迅猛增长。这个增
期刊
【摘要】在技术进步、微利竞争和顾客需求多样化等市场环境下,服务正渐渐被融入到有形产品之中并成为产品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都把服务纳入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中。本文将制造业中的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在以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标准化和差异化区分,进一步了解服务对制造业的影响,并简单提出在战略的角度如何实施制造业中的服务。  【关键词】制造业 服务标准化 服务差异化    许多学者指出,制造和服务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加速向国际化进程迈进,既精通中文,又通晓外语、WTO规则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涵要素。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高效、优质培养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本文拟就WTO规则课程的双语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WTO 规则 课程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应时之举,然而国内真正意义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