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捷博士是数字方舟的CEO,此前,作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创业者,他创办了瑞得在线。对于互联网,他有很多真知灼见。日前,记者在数字方舟公司聆听了他对中国ISP、ICP发展的见解。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国外投资者纷纷看好,力图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加之中国的Internet发展的市场机制又很不完善,给国外投资者很大的可乘之机。而对于ISP/ICP来讲,发展Internet产业,经历了种种困境,举步难艰,很难克服由资费、政策、法令等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发展困境。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属禁止外商投资领域,大量投资资金困在门外,但这扇大门迟早要打开,而一旦大开方便之门,只怕ISP/ICP们要重蹈前些年某些行业引狼入室,之后与狼共舞,最后不幸被狼吃掉的覆辙。Internet市场最终谁主沉浮?让人不禁担忧。
中国的ISP/ICP近几年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自欺欺人了,应该说,如果政府、运营商、大环境更努力的话,结果远远应该比现在好几倍,甚至更多。
近些年来,中国各职能部门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几十年的心理经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不足不是短短几年能解决的,所有细节积累在一起,造成了决策上的种种不尽人意的情况,资讯不灵,作风不严谨,给行业甚至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对中国ISP/ICP的表现,有这样一种说法:1998年是门户年,1999年是电子商务年,2000年则是上市年。对此,田博士却没有觉出这种“发展”有什么值得令人兴奋之处:“我们将这些概念玩弄于股掌之中,兴高采烈地放出了无数卫星之后,得到的是什么?泡沫而已,这和二三十年代美国的广播概念、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概念没什么区别。最后,如果不踏实认真地发展的话,泡沫只能是泡沫,永远成不了泡沫塑料。田博士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己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上搅乱了通讯、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行业界限:电讯公司开始拍电影,做芯片的要放卫星,利用微机可以打电话,开发软件的正在播新闻,只要在互联网的电脑上敲击几下键盘,就像从阿里巴巴口中念出了“芝麻开门”。这使得行政性地划分的电子、通讯和媒体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中国信息产业需要的是有明确的技术发展路线的产业政策和整个信息产业,包括通讯、电子和媒体、文化产业的重新整合。
田捷提出了信息的数据化、信息的移植和培殖的三个过程,对于这三个过程,数字方舟分别推出“数字图书馆”、“数字城市”和“数字理财”技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作为解决海量信息非键盘数据化的最佳手段——“数字图书馆技术”已获得包括图书馆、出版机构、图书网站等广大用户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可以服务于图书、情报、档案界,更可以服务于财政、金融、司法等部门,实现纸介质信息的电子化存贮、管理和调用。
从创办瑞得在线到担当“数字方舟”CEO,田捷博士说,目前国内有一些传统的中小企业面对互联网经济,虽然极想参与,但常被一些技术和人才瓶颈所制约,有的缺乏电脑专业人才,没有独立建设网络系统的能力,有的不知如何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从事产品营销,得不到市场信息和金融咨询服务,有的无法利用网络将自己的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针对这种需求,“数字方舟”致力于为这些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技术和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最后,田捷博士提出了“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概念,希望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线产品和全程服务,将互联网的优势成本地迅速转化为企业效益。他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电子商务应走好“三步”:丰富或适用的数据化信息;通过信息应用平台使信息优化配置、移植;最终为电子商务服务,实现信息增值。
中国Internet产业的发展不过五年左右,但其发展速度却不亚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据资料统计,1995年中国的上网机器总数仅有400台,上网人数也不过7000人,而据2000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上网人数高达1690万之多。Internet在中国发展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超过40%。
中国Internet的迅速发展,远远超过了在中国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话等的发展速度。虽然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从联网主机的地区分布看,北美与欧洲的联网机器数占世界联网主机总数的80%之多,亚太地区只占总数的16%。截至1999年7月,全球上网人数2.59亿人,中国居第八。
中国向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互联网在世界上的迅猛发展,不能不说确实给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Internet从1994年开始真正走进中国,短短五年的发展,其速度超过以往任何行业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到人民生活,Internet无处不在的发挥着其高效性。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国外投资者纷纷看好,力图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加之中国的Internet发展的市场机制又很不完善,给国外投资者很大的可乘之机。而对于ISP/ICP来讲,发展Internet产业,经历了种种困境,举步难艰,很难克服由资费、政策、法令等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发展困境。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属禁止外商投资领域,大量投资资金困在门外,但这扇大门迟早要打开,而一旦大开方便之门,只怕ISP/ICP们要重蹈前些年某些行业引狼入室,之后与狼共舞,最后不幸被狼吃掉的覆辙。Internet市场最终谁主沉浮?让人不禁担忧。
中国的ISP/ICP近几年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自欺欺人了,应该说,如果政府、运营商、大环境更努力的话,结果远远应该比现在好几倍,甚至更多。
近些年来,中国各职能部门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几十年的心理经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不足不是短短几年能解决的,所有细节积累在一起,造成了决策上的种种不尽人意的情况,资讯不灵,作风不严谨,给行业甚至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对中国ISP/ICP的表现,有这样一种说法:1998年是门户年,1999年是电子商务年,2000年则是上市年。对此,田博士却没有觉出这种“发展”有什么值得令人兴奋之处:“我们将这些概念玩弄于股掌之中,兴高采烈地放出了无数卫星之后,得到的是什么?泡沫而已,这和二三十年代美国的广播概念、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概念没什么区别。最后,如果不踏实认真地发展的话,泡沫只能是泡沫,永远成不了泡沫塑料。田博士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己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上搅乱了通讯、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行业界限:电讯公司开始拍电影,做芯片的要放卫星,利用微机可以打电话,开发软件的正在播新闻,只要在互联网的电脑上敲击几下键盘,就像从阿里巴巴口中念出了“芝麻开门”。这使得行政性地划分的电子、通讯和媒体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中国信息产业需要的是有明确的技术发展路线的产业政策和整个信息产业,包括通讯、电子和媒体、文化产业的重新整合。
田捷提出了信息的数据化、信息的移植和培殖的三个过程,对于这三个过程,数字方舟分别推出“数字图书馆”、“数字城市”和“数字理财”技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作为解决海量信息非键盘数据化的最佳手段——“数字图书馆技术”已获得包括图书馆、出版机构、图书网站等广大用户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可以服务于图书、情报、档案界,更可以服务于财政、金融、司法等部门,实现纸介质信息的电子化存贮、管理和调用。
从创办瑞得在线到担当“数字方舟”CEO,田捷博士说,目前国内有一些传统的中小企业面对互联网经济,虽然极想参与,但常被一些技术和人才瓶颈所制约,有的缺乏电脑专业人才,没有独立建设网络系统的能力,有的不知如何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从事产品营销,得不到市场信息和金融咨询服务,有的无法利用网络将自己的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针对这种需求,“数字方舟”致力于为这些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技术和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最后,田捷博士提出了“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概念,希望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线产品和全程服务,将互联网的优势成本地迅速转化为企业效益。他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电子商务应走好“三步”:丰富或适用的数据化信息;通过信息应用平台使信息优化配置、移植;最终为电子商务服务,实现信息增值。
中国Internet产业的发展不过五年左右,但其发展速度却不亚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据资料统计,1995年中国的上网机器总数仅有400台,上网人数也不过7000人,而据2000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上网人数高达1690万之多。Internet在中国发展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超过40%。
中国Internet的迅速发展,远远超过了在中国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话等的发展速度。虽然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从联网主机的地区分布看,北美与欧洲的联网机器数占世界联网主机总数的80%之多,亚太地区只占总数的16%。截至1999年7月,全球上网人数2.59亿人,中国居第八。
中国向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互联网在世界上的迅猛发展,不能不说确实给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Internet从1994年开始真正走进中国,短短五年的发展,其速度超过以往任何行业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到人民生活,Internet无处不在的发挥着其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