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有效的课堂中闪光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练习度,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有机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我想语文课的诸多快乐中练习的快乐不亚于其他状况的快乐,因为有效的训练除了检查本节课知识反馈的情况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训练呢?
  首先,激发学生训练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写作时倾注了强烈的思想情感。学生也应是有情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用美读或是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回忆、联想和想象,以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去越过文字这座桥梁,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深切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引起情感共鸣,触发情感体验,在喜怒哀乐之中得到升华。这样每篇文章的学习都会有新意,都会有兴趣。那么,这样基础上的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设计新颖的训练形式。比如,能说一段流利的话;能答一道有挑战性的题;能想象一幅美好的诗卷,能仿写或续写,能向同学展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之,每节课训练的形式尽量不雷同,可以是书面的训练,也可以是口头的训练;可以动脑,也可以动手。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开启学生的多向思维。
  如,在学习李瑛的新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时,我及时叫学生仿写一段诗,所写的诗异彩纷呈。例如:
  我骄傲,我是一朵雪花
   我在半空里潇洒
  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花园等待我的探望
  我一直飞扬,飞扬
  凭借我轻柔的力量
   将这世界
  染成了银色的天堂
  再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鲜活的。有时预设的课堂训练确实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但有时不能。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教育机智。
  例如:在学习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节选巴金的《家》)片段时,诵读品味后,我本想要学生当堂背诵片段,但发现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就立即改变了预先的设定,而是叫学生也写一段描写人眼睛的文字。结果,学生兴致极高,三分钟后,每人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眼睛。请看下面几例:
  他那帅气的头发披在泛着红润的苹果似的脸上。细小的四肢动起来是那么灵活。当他向你走来时,他那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会像玻璃球一样吸引着你,让你的内心涌动着一股莫名其妙的快乐。那是一种智慧、灵动的眼神。即使他生气时,眼睛里透露的还是可爱。
  ……
  她喜欢穿暗色调的衣服,一头乌黑的短发,颇有几分樱桃小丸子的味道。在她一身暗色衣服的衬托下,忽见两个闪光点,那是她那明亮、清澈的大眼睛。这双眼睛总是对你笑,似乎永远传递着快乐。
  ……
  她那柔软的如瀑布般的乌发里,躲藏着一张鹅蛋形的脸庞。在那白皙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狐狸般的眼睛。纤细柳眉下,明眸散发出火焰似的光芒:热烈、活泼。她一走进花圃,所有花儿都低下了头。
  ……
  水,仿佛要从那明眸中渗出。眼中只剩下了一个背影,但又被泪水所模糊了。不知为什么,那水始终都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她的目光又转到我的身上,那水灵灵的泪光把我的心也揪起来了。那两只明眸终于淌出了一颗泪珠,她哭了。那微红在白色的眼棱中已经散开,我的心也在这种目光下,变红了。
  ……
  这种片段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片段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富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长此以往,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写作水平又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最后,给予相应的训练评价。对学生的训练予以评价,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形式可以打等第,可以积分,可以将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表扬,客观地评价训练的优和劣。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从正面加以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有效的课堂训练能使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使师生间的智慧交融。
  总之,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好的课堂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文学界有人曾言,“郭老不服老,诗多好的少”,此话言过其实。《郊原的青草》(附后)就是郭老晚年所作,发表后获得广泛的好评。阅读这首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附后)。可以说,《郊原的青草》是从《赋得古原草送别》脱化而来,但做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仔细品读,我们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两首诗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不同    《赋得古原草送别》侧重描写离情别意。从诗的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挑战。文学作品阅读在现行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作品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
期刊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开头落笔处,故有“笔落惊风雨”之说。雕饰好“凤头”,开笔先声夺人是写文章的较高要求。我曾用“元代大学者许衡不食路边梨的故事”作材料,以“我心有主”为话题,进行过一次写作训练,就以此为例,介绍以下几种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一)从材料、话题入手。“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表现了许衡作为一代大学者的修养和境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追名逐利、贪赃枉法的人不在
期刊
作文能力是检测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最为重要的尺度之一,从古至今莫不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只要曾从事过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为作文教学而深感头疼。上课时,一宣布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作文难,难作文”已经成了学生的通病,这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学生为何如此的“谈作文而色变”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没有养成良好的练笔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从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导致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如何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他们喜欢习作,并能积极主动地习作呢?我觉得教师的引领、点拨、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
期刊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  教法与学法:  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影片
期刊
我国“十二五”规划展望的时空花蕊,折射着唐代王维诗篇送友人赴安西四镇的光辉。《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诗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审美对象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构成天遂人意的送别图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电视镜头意境,对接“西去疏勒育新人”的时代生活画面。君不见,当年西域重镇,今日在上海、深圳、山东、广东等地支援下建设喀什特区。名列于网民中我国十大旅游城市
期刊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想著作、关注妇女儿童问题等五四启蒙实践中发挥了开风气之先的巨大指导作用,成为当之
期刊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千古传唱不衰的美学佳作。既有构思上的严谨规范,精典独到。又有抒情咏物,神形俱备,读来其景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更有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成为人类永恒的人文精神。  一、结构美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个对偶句,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从结构上,写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多样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挖掘文本的丰厚意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通过细读来捕捉意境美,通过诵读来领略声韵美,通过粗读来激发想象美,通过自读来拓展思辨美,通过泛读来广采文化之美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立足于文本的“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也是开启语文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沉浸到文本中体会读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