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习作的心弦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从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导致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如何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他们喜欢习作,并能积极主动地习作呢?我觉得教师的引领、点拨、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非常重要。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淡化学生的作文意识,不宜在写法上给学生过多的限制,也不一定只在习作课上进行指导,习作指导可随时随地进行,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欲望,拓宽作文的思路。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的同龄人》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同龄人,想想这个人有什么特点,然后围绕特点,选择一两件事写下来。学生刚草拟了一会儿,就听到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李铁男和朱文文吵了起来,差一点动了手。我一了解情况,原来是朱文文的作文中写了李铁男的缺点,李铁男不让写。针对这件事,我让大家发言来评价这件事,评价李铁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同学认为朱文文写得很真实,李铁男虽聪明,可不爱学习,还经常打人。可也有的同学说李铁男的歌唱得非常棒,有的说李铁男的作业非常认真。我没有肯定谁对谁错,当即决定利用这次事件,让他们说说刚才发生的事,写写两同学这次吵架的情况,以及自己对这次吵架事件的看法,题目定为《作文课中发生的事》或《我的同学李铁男》。结果这次习作,大多数同学语言真实,文中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对这次意外事件进行了评价;也有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同学李铁男的个性特点。而李铁男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作文中写出了自己做得很不对,愿意向朱文文道歉。全班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了此次习作,而且这次习作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文教学方式上能求新,做到常教常新,不落俗套,把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出来。教师要打破单一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平时,在学生与各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应适时地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同时适当引入课外文本资源,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帮助他们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其脑海中的生活和阅读积累。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才会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学生广泛地参与作文教学的活动,才能不断地开发他们的作文潜能,也才能相应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是夏完淳《南冠草》中的第一首诗。写于作者在故乡云间(今上海松江)被清军逮捕后,诗人即将被清兵押往南京,临别故乡,写下这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这是一首用血和生命谱写出来的诗篇,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末路的悲哀淋漓尽致的展现给我们,极具艺术震撼力。    一、它是一首志
期刊
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并没有因为距离今日社会的日渐遥远,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今天阅读《诗经》,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它是活着的。一直以来,它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构建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我们今天学习《诗经》,固然要回到《诗经》描绘的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走出来,从中汲取力量、汲取营养,让古老的文明放射出现代的光辉,照亮现代人的心灵世界。  其中,《卫风
期刊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奇思妙想》有两句口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让想象飞起来!”这两句话对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大的鼓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儿童年龄越小,好奇心越强,条条框框越少,培养创新思维素质效果会更显著。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必须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要有接纳孩子不同意见的雅量和态度,尊重儿童,给儿童自主选择的自由和权利
期刊
王维(701——761)字摩诘,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品读王维的山水诗歌,我们常常会被其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林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恬静,还是丛林古刹的幽深,他都能运用最自然、最凝练、最生动、最富于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王维精通书画和音乐,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善
期刊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期刊
摘 要:本文意在梳理祥林嫂由遭遇串联而成的人生轨迹的基础上,探讨她不死的可能性,进而窥见《祝福》和作者反抗绝望的文学主题和人生立场。  关键词:主题 反抗 绝望     在解读《祝福》的主题时,较常见的说法是“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
期刊
文学界有人曾言,“郭老不服老,诗多好的少”,此话言过其实。《郊原的青草》(附后)就是郭老晚年所作,发表后获得广泛的好评。阅读这首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附后)。可以说,《郊原的青草》是从《赋得古原草送别》脱化而来,但做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仔细品读,我们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两首诗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不同    《赋得古原草送别》侧重描写离情别意。从诗的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挑战。文学作品阅读在现行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作品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
期刊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开头落笔处,故有“笔落惊风雨”之说。雕饰好“凤头”,开笔先声夺人是写文章的较高要求。我曾用“元代大学者许衡不食路边梨的故事”作材料,以“我心有主”为话题,进行过一次写作训练,就以此为例,介绍以下几种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一)从材料、话题入手。“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表现了许衡作为一代大学者的修养和境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追名逐利、贪赃枉法的人不在
期刊
作文能力是检测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最为重要的尺度之一,从古至今莫不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只要曾从事过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为作文教学而深感头疼。上课时,一宣布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作文难,难作文”已经成了学生的通病,这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学生为何如此的“谈作文而色变”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没有养成良好的练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