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而且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中,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无限魅力,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趣味阅读
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推动力。高中生正青春年少,喜欢各种各种新鲜的事物,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教师应抓住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将音乐、美术甚至电影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大家都知道这篇作品选自小说《红楼梦》,学生对这部小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作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所以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形,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选择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葬花吟》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这首曲子哀婉动人,旋律优美,一下子就能引领学生进入繁华喧闹的荣国府,走进博大的《红楼梦》,凄美动人的林黛玉就像近在眼前。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再播放伊能静的作品《十二少》,这是一首古词新唱的曲子,符合现在的高中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高中生接触到的高科技事物很多,如果将这些新事物贯穿到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使语文课堂更加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开放,使高中生从“阅读”到“悦读”,高中生会收获使自己受益终身的语文知识。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品味经典
新课标对于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在高中阶段要将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保证阅读的质量以及数量。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内的文本阅读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把课外书籍引入课堂,做好延伸拓展活动。
例如,《诗经·氓》中关于爱情的话题总是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经过课堂上的热烈讨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还有很多关于爱情的经典作品,从最早的《关雎》到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舒婷的《致橡树》,甚至可以再关注一下国外的相关题材作品,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相关爱情题材作品,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阅读完这些作品之后,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交流,从中获得自己对于爱情的感知。这样教师给学生创造了接触经典的机会,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指导高中生阅读时,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注重阅读内容的多样化,逐渐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品味经典,将课内的知识不断拓展延伸,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提升个人的魅力,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丰富,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
三、鼓励质疑,推动学生对话文本
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对话教学”的课堂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贯彻“对话教学”的理念时教师不能流于形式,更应该注重对话教学的质量。课堂对话要想高效开展,就要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味课文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有位教师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初读文本,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描写荷塘月色的用意是什么?作者说“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什么?整篇文章作者经历了什么样的情感变化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初步阅读比较成功,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结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第5段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勾画出来,并且向大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通过鼓励学生质疑,不断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人生体验。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生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较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创造性学习难度不大,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机会。
例如,在学习《雷雨》时,学生首先欣赏了电影《雷雨》,获得了关于这部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在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人物塑造,抓住典型人物周朴园的语言,尤其是他在与侍萍对话中说了七次“哦”,通过课堂讨论,再结合所观看电影的情节进行深入的个性化解读,这样周朴园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就留下了具象的感知和鲜明的印象。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部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结果,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编写了剧本,找到了道具,排演了课本剧。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又有了自己新的见解,对课文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使学生的大脑细胞高度活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长篇小说或者戏剧的篇目,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恐怕很难将其中的精华都展示出来。但是,如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甚至将文本用各种形式演绎出来,这样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与文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自然就理解了文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去感悟和体验,通过与文本之间思想上的交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倾听文字的声音,唤醒阅读的力量,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116100)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趣味阅读
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推动力。高中生正青春年少,喜欢各种各种新鲜的事物,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教师应抓住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将音乐、美术甚至电影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大家都知道这篇作品选自小说《红楼梦》,学生对这部小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作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所以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形,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选择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葬花吟》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这首曲子哀婉动人,旋律优美,一下子就能引领学生进入繁华喧闹的荣国府,走进博大的《红楼梦》,凄美动人的林黛玉就像近在眼前。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再播放伊能静的作品《十二少》,这是一首古词新唱的曲子,符合现在的高中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高中生接触到的高科技事物很多,如果将这些新事物贯穿到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使语文课堂更加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开放,使高中生从“阅读”到“悦读”,高中生会收获使自己受益终身的语文知识。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品味经典
新课标对于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在高中阶段要将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保证阅读的质量以及数量。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内的文本阅读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把课外书籍引入课堂,做好延伸拓展活动。
例如,《诗经·氓》中关于爱情的话题总是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经过课堂上的热烈讨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还有很多关于爱情的经典作品,从最早的《关雎》到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舒婷的《致橡树》,甚至可以再关注一下国外的相关题材作品,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相关爱情题材作品,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阅读完这些作品之后,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交流,从中获得自己对于爱情的感知。这样教师给学生创造了接触经典的机会,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指导高中生阅读时,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注重阅读内容的多样化,逐渐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品味经典,将课内的知识不断拓展延伸,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提升个人的魅力,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丰富,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
三、鼓励质疑,推动学生对话文本
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对话教学”的课堂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贯彻“对话教学”的理念时教师不能流于形式,更应该注重对话教学的质量。课堂对话要想高效开展,就要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味课文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有位教师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初读文本,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描写荷塘月色的用意是什么?作者说“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什么?整篇文章作者经历了什么样的情感变化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初步阅读比较成功,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结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第5段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勾画出来,并且向大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通过鼓励学生质疑,不断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人生体验。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生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较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创造性学习难度不大,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机会。
例如,在学习《雷雨》时,学生首先欣赏了电影《雷雨》,获得了关于这部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在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人物塑造,抓住典型人物周朴园的语言,尤其是他在与侍萍对话中说了七次“哦”,通过课堂讨论,再结合所观看电影的情节进行深入的个性化解读,这样周朴园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就留下了具象的感知和鲜明的印象。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部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结果,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编写了剧本,找到了道具,排演了课本剧。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又有了自己新的见解,对课文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使学生的大脑细胞高度活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长篇小说或者戏剧的篇目,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恐怕很难将其中的精华都展示出来。但是,如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甚至将文本用各种形式演绎出来,这样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与文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自然就理解了文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去感悟和体验,通过与文本之间思想上的交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倾听文字的声音,唤醒阅读的力量,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1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