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变声期是儿童发声器官发育成长和嗓音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和掌握儿童变声期嗓音变化发展的规律,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训练方法,使他们的嗓音既得到妥善保护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正确地运用嗓音,发展其歌唱能力。这对于从事青少年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变声期 歌唱训练 嗓音保护
  【Abstract】 The period of one,s voice changed is the key period for children s voice organ development . It is important to comprehend the
  developing rule of children,s organ developing. In order to give them a good protedion of their voice organ and made them understood how to use
  their voice organ reasonable. We should teach them science way of training and sing. And know some knowledge of voice is also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a people who will be a teacher of music.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one,s voice changedSinging—train Health care of voice
  
  变声期的歌唱训练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嗓音正处在突变阶段,常见的是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女生多在十二到十四岁这个年龄段,而男生多在十三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变声期的症状因个人而异,但大多数人的声音都从娇嫩、甜美、纯净、脆亮变得沉闷、浑浊、粗糙,甚至还有几分沙哑。这个时候最忌大喊大叫和唱歌时追求音量,如果训练方法不当,不但不能提高儿童的歌唱能力,还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嗓音,影响变声期的正常运行。所以,从事青少年儿童声乐教育者要找到一套适合变声期歌唱训练的方法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变声期的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少年儿童到十二至十五岁声音会出现嘶哑、漏气、不易控制等现象。男生特别明显,声音开始低沉、浑厚,接近于成人的声音,但又没有成人声音结实,唱歌的声音也不稳定。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只是因人而异,女生大多数几个月就顺利过渡,甚至有的女生自我感觉无异常状况,男生大多数则要经历一到两年,这就是医学上称的“变声期”。
  变声期是由于生理机能逐步健全而引起的,是童声末期向成人嗓音过渡的正常生理变化过程,是由于发声器官的发育引起声音的音色、音质的明显改变。
  变声期前儿童的发声器官较为纤弱、稚嫩,声带长度一般在10毫米左右,音色纯净、甜美、脆亮,就是人们所说的“童声”。变声期间,男生的喉结增大,声带增长近一倍。由于声带明显增长、变宽、变厚,因此其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低沉、浑厚,音调比童声降低一个八度,同时也由于发声器官的迅速发育,血液供给显著增加却又不能很快消散,致使他们的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有时甚至会出现声带闭合不好、音质沙哑;而女生的声带长度增加甚微,约增长1/10。所以女生的变声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稍比童声低沉丰满一点。音域一般由原来的b—d2下降到g—c2。但在月经期间,她们的声带及口、鼻、咽腔的粘膜也常伴有充血现象,因此这期间她们的“变声”特征可能会有所明显。
  变声期的出现跟喉结的发育成熟是有直接联系的,男生喉结突出变声症状要比女生明显得多。喉结是甲状软骨左右翼板构成的夹角,是喉体最突出的部位。可以分为四度:一度——无喉结,既看不见亦摸不着;二度——在甲状软骨夹角处仅摸到垂直棱角;三度——可以看出垂直棱角;四度——甲状软骨夹角突出特别明显。变声期前儿童的喉结结构均为一度。据生理学家和医学家观察的结果:“在变声期前儿童的喉相差无几,喉的形状与体积的生理变化也很小。”从嗓音特点来说,音质、音色、音量和音域都大体相近,而在青少年进入变声期时,首先喉头的外形有明显的变化,如甲状软骨即喉结迅速地增大并向前突起,喉腔变大,声带变长等。发声器官的这些生理机制变化,声音也必然会随之变化。
  变声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变声后期。变声初期,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十一到使二岁之间。这一阶段喉软骨仅有轻度充血,仍属童声。嗓音无太大变化,有时会感觉嗓子不听使唤,会出怪声,唱高音吃力,声音开始有些嘶哑。这种状况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这时期喉结多处在二度;变声中期,一般出现在初中二年级阶段,十二到十四岁之间。这一阶段男生的声带普遍处于水肿、充血状态,分泌物增多,声门后半部分闭合不全。这时,童声减少、胸声逐渐增多、音域变窄、音调变低、音色变得暗、沙、哑,唱高音时容易出现“破裂音”。这时期喉结多处在三度。女生嗓音症状不太明显,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无自我变声感觉。这一阶段短则2~6个月,长则1~2年;变声后期,一般出现在初中三年级前后,十四到十五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喉部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男生喉结明显突出,变声中期症状逐渐消失。嗓音基本变成青年成人声,但不是很纯正,唱歌的声音不太稳定,声音不够结实。这时期多数男生喉结处在四度。
  
  2 歌唱训练
  
  2.1 以呼吸为基础的发声练习。
  2.1.1 怎样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关键所在,平常所说的气沉丹田、上下通气、鼓腰、横膈膜用力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呼吸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声乐家们对于呼吸在歌唱艺术与歌唱训练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都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如在我国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帕瓦罗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无法唱出好的声音,甚至毁坏嗓子。”沈湘教授认为:“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这些都科学地说明了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呼吸就没有歌唱。因此,声乐界有句格言:“谁懂得歌唱的呼吸,谁就懂得唱歌。”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呼吸,不用教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呼吸,这是人类一种自然的生存本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呼吸的动作。歌唱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虽没有本质区别,但在运用和控制上却有很大区别。日常呼吸是随意而自由的,是纯自然的动作。而歌唱呼吸则不同,它必须根据歌唱发声的规律进行。唱歌的人应能保持自己所有的气息,将气息分配在所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故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声乐家将歌唱发声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类型。
  胸式呼吸也称“锁骨呼吸”,也有人叫它“浅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上胸来进行呼吸和控制呼吸的方法。由于在吸气时,双肩与上胸明显向上抬起,气息只能吸在肺的上部,使气息无法下沉,造成吸气量少而浅,因此膈肌与腹肌都不能有效地参与呼吸和失去控制呼吸的能力。由于气息过浅、支点过高,从而造成肩、胸、颈、喉及下颌与舌根的紧张僵硬状态,发出的声音紧、干涩、缺乏弹性、无音色变化。
  腹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下降横膈膜、用小腹鼓起与收缩的动作来进行呼吸和控制呼吸的方法。由于吸气时,竭力使腹部膨胀,气息虽比胸式呼吸吸得深,但仍有其局限性,气息容量仍然不大。还因吸气过深也容易使气息缺乏流畅感和灵活性,所呼出的气息不能积极地对声带给予应有的压力,往往使中、低声区的音色沉闷无力,高声区缺乏明亮色彩,还容易出现声音的位置偏低和音不准等现象。
  胸腹式呼吸是综合了上述两种呼吸方法的比较适合歌唱的呼吸方法,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小腹互相协调配合进行呼吸与控制气息的方法。这也是我国传统声乐中所说的“丹田之气”的呼吸方法,即:“头顶虚空,两肩轻松,气沉丹田,全凭腰转。”吸气时,依赖于横膈膜的下降和肋肌的运动,引起胸部扩张,将气息吸入肺的部;呼气时,横膈膜上升,腹腔向内压,将吸入肺部的气息呼出,而呼出的气息要能证在声带之下获得适度的空气压力,这样才有利于歌唱的发声。
  2.1.2 怎样选择练声曲。歌唱的发声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即声带)、共鸣器官(胸腔、喉腔、口腔、咽腔、鼻腔等)三者有机地结合,协调统一完成。所以在发声练习时不但要控制好气息,更要注意共鸣腔体和发音体的有机结合。如:
   1 2 3 2 | 1— ||
   咪 吗 咪
  唱这一练声曲时要用哼鸣的感觉唱“咪”,用咪带“吗”,要一口气完成。气不要吸得太满,但要到位。声音位置要高,两个母音位置要一致,使声音集中、明亮。
   123 | 345 | 5654 | 321 | 1—||
   咪 依 呀咪 依 呀啊 啊啊 啊 啊啊
  练唱此曲时,要在面带微笑或半打哈欠似的情况下进行。唱跳音“啊”时横膈膜要有弹力,使每个跳音都在气息的作用下完成。
  5 5 5 5ˇ|54321— ||
  绿啊绿 啊 绿 啊 绿 啊 绿
  这一练声曲主要是练同音进行,防止气息僵硬,练唱时感觉在音乐流动的同时让气息滚动起来,每一个音都要保持一个统一的位置,不要有往下掉的感觉。
   5333ˇ| 5333ˇ| 5432ˇ| 1— — —||
   嘿 啦 啦 啦 嘿啦 啦 啦 嘿 啦 啦 啦啦
  做此练习前,可先启发学生找用力抬东西时的感觉,将气息沉下来,然后,再用这种感觉进行练唱,以加大横膈膜与腹肌的对抗作用。
  2.2 如何纠正学生的“喊歌”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是唱高音时更是喊得面红脖子粗,音量很大,但是音色、音质却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会追求音量,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东西,所以容易“走调”、对节奏把握也不好,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音高、音准、音质、节奏等概念都还不太清晰。上述“喊歌”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特别是会加重正处在变声期学生的声带损伤、水肿、充血等症状。要纠正学生的这种现象首先要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些学生认为声音大就表明唱得好。其实不然,作为老师要教育学生歌唱要追求音质优美而是不粗糙的音量。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那样做的危害性,如会加重变声期的症状,造成声音嘶哑、声门闭合不全、声带小结等;而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会“喊”歌,是因为他们所理解的发声方法是不正确的,这也是造成喊歌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是克服学生喊歌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是目前比较见效的。它既能防止学生的喊唱,减轻嗓音的疲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需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轻声唱,不是日常生活中随随便便的哼唱,而是在正确的歌唱姿势(无论坐、立,身体均要挺拔,双肩放松,保持积极的状态,着力点在腰部)及正确的呼吸支持下进行的发声训练。这里有两种训练方法提供参考:①哼鸣练习。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放平,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轻轻发“m”母音,哼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像是从鼻梁上端(眉心)发出似的。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②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其他母音。
  2.3 如何选择曲目(定调、曲型)。变声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各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但又处在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当中,开始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这时期他们的嗓音有音域狭窄、音调偏低、唱歌声音不稳定等特征。所以在选择歌曲的时候要注意音域不要太宽,音高不要太高,不要有太强的处理,也要避免歌曲过大、过难或成人化。曲调不要定得太高或太低。如:女生可以唱G调的《小背篓》降B调的《绣红旗》、F调的《珊瑚颂》降A调的《我是山里的小歌手》、C调的《雨花石》等等。男生唱一些如:E调的《祖国,慈祥的母亲》、C调的《桑塔 露琪亚》、F调的《小白杨》等。
  2.4 歌唱训练时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2.4.1 注重乐感与听觉的训练。乐感与听觉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他们较好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乐感和对发声正误的听辨能力,这是唱好歌的基础。
  2.4.2 注重歌唱姿势与状态的训练。在变声期的嗓音训练中,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歌唱姿势与状态的训练,为以后的歌唱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训练中要多“六不”:胸不塌、肩不抬、头不仰、喉不紧、气不憋、声不喊,从而逐步养成身体直、重心稳、上胸开、双肩松、面部自然、精神饱满的歌唱姿势与放松又积极的歌唱状态。
  2.4.3 注重呼吸的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在少年变声期间可才取先练呼吸后练声的训练方法,多练无声的纯呼吸练习。既锻炼了呼吸肌肉,打下良好的歌唱基础,又能使他们安然无恙地度过变声期。
  2.4.4 注重声音的高位置与共鸣的训练。正确的发声与歌唱是建立在好的共鸣之上的。声音的高位置是共鸣的最佳选择,高位置主要是指头腔共鸣,即头声。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的成分就越多,音色就越优美。因此,在变声期的歌唱训练中,要让青少年追求音质美,而不是追求音量,学会用轻声高位置进行歌唱。通过轻声唱,建立中声区的混合共鸣,然后用轻声带假声,以假声带头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发声时,多采用弱声练习;在发声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哼鸣练习;在音阶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下行断音练习;在母音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u”母音练习。
  
  3 嗓音保护
  
  3.1 注意合理用嗓。少年儿童在变声期间,可以适当地进行歌唱训练和歌唱活动,最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但用嗓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变声期声带的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不全的程度与用嗓的时间多少成正比,每次用嗓在15分钟左右为宜;音域也不能过高或过低,最好以一个八度为宜(女生略偏高,男生略偏低)。要做到用而有度,用而有余。绝不能无节制地滥用嗓音。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以免损伤发声器官。
  3.2 注意保护颈部。预防颈部着凉而引起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因颈部受凉造成感冒等而造成咽部感染、细菌、病毒等,损伤咽部、声带,使声音嘶哑,严重的甚至造成永久性声音嘶哑。所以,少年儿童在变声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护颈部,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3.3 注意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及蛋白质、脂肪之类的食物,以满足变声期身体迅速发育的需要。同时要注意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忌食辛辣、油腻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凡是对发声器官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都不能吃或尽量少吃。在长时间说话和唱歌之后,不要立即喝冷水或冷饮,以避免食物对发声器官过强刺激而引起嗓音疾病。还要禁忌烟酒,因为烟酒对发声器官构成直接威胁。
  3.4 注意身心健康。发声器官是人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少年儿童的变声期,发声器官更为敏感,人体的哪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发声器官的健康发育。如伤风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病等。特别是伤风感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如鼻炎、咽炎、喉炎及急性鼻窦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都会加重在变声期间声门闭合不全、声带水肿、充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声带长小结。同时要教育青少年正确地认识变声期现象,避免不必要的心理与精神负担,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调理好心态和情绪,防止过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绪。中医学界中所讲的“七情致病”、“暴怒失音”、“泣失声”就是指心理因素致病而言的。总之,使青少年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为嗓音的过渡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础,使其能健康地度过变声期。
  3.5 注意适度运动。青少年在变声期间,为了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但不能过量运动和过多地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因过度劳累而加重变声期症状。
  3.6 注意生活起居。①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使发声器官得以充分的休息。②女生月经来潮,要注意多休息少用嗓。③定期请嗓音保健医生检查嗓子,一旦发现病变,便可及时治疗。④坚持每天早晚用温食盐水漱嗓,不但可预防咽喉部和扁桃体等各种炎症,还有消炎保养嗓子的作用。
  总之,变声期的歌唱训练是一项既艰巨又值得重视的任务,也是每一位从事青少年音乐教育和声乐教学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4.3
  2 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2.8
  3 潘丹宁.跟我学唱歌童声卷.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96
  4 何纪光.少儿声乐考级作品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96
  5 邵祖亮等.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993.3
  6 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幼儿园园本课程设置。研究发现,以开放的学习态度、借鉴世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幼儿园实际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确立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依据幼儿发展目标来确定课程,最终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本文章基于此,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分析,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学生是否能注意力集中地观察所学语言规律的种种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初中英语教学首先从48个国际音标开始,因此我
期刊
初中生正好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
期刊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及评价对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所起的作用。    1 利用情感交流评价,营造习作和谐氛围     奥苏伯曾谆谆告诫我们:“情感因素影响学习动机。对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主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常用饱含情感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如:“在你的笔下,校园里的大花坛每一样景物都是
期刊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是每个学校的重要工作。我校对课堂教学是分段、分层、分主题推进式研究的。从2004年建校到2006年底,我们研究的是“快乐课堂”,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从2007年初到现在,我们研究的是“有效课堂”,今后我们还将开展对“智慧课堂”的研究。追求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减负增效的今天,聚焦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
期刊
1 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使之喜爱数学    怎样才能使低段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呢?首先要抓住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去体会、去思考,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一次,全校学生要开庆祝会,我便把学校要求告诉学生,如果每班按三列纵队坐,我们班每列坐几人?学生你一句,我一言,有的说用除法计算,有的问该怎样除。计算遇到困难,学生很着急。这时,我笑着对学生说:“明天我们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激发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又愉快。在历史教学中,要适应现在开卷考试的需求,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 要精心设计导入
期刊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想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
期刊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人类长久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蛋白。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探研的问题。  【关键词】 导入 创新 兴趣 游戏 操作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创新是社会的主旋律,是
期刊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文化知识的科目,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对它很感兴趣。然而,兴趣的背后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数学作业却失去了美观感,没有起到衡量的作用。  【关键词】 培养 感召力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现行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课改以来听了不少观摩课,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一线教师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贯彻新理念还有待于加强研究。下面以北师大版的《分类》一课的教学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