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在古代服饰中的体现与发展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inginthe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均有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习惯。无论是古朴的秦汉服装、娟秀的魏晋南北朝服装,还是富丽的隋唐五代服装、高雅的宋装及华贵的明清服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分析,阐述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服饰;传统文化;审美
  
  中国索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一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古代服饰因几千年的朝代变迁,环境、地域、民族的不同,中国传统服饰在各朝代、各个地域、各民族、各阶级有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
  
  1 审美观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中国服饰、着装的形式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儒家“烙印”。中国古代服饰特别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在服饰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儒家重礼仪,所以中国的传统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
  封建礼制对服饰的影响则更为具体,中国历代王朝都对服饰加以礼法的约束,可谓是“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礼制就是这样层层维护特权,从而直接干预各阶层的服饰穿着,由权力的分配决定服饰的分配,超经济强制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经济基础与社会形态也直接影响了服饰的审美思想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七雄争霸,各自为政,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多种的审美主张。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
  魏晋时期是历史上经济、政治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最热情的年代。文人意欲进贤又不得,只得自我超脱,除沉迷于酒乐之外,就是在服饰上寻找宣泄,以傲世为荣,故而宽衣大袖,袒胸露臂,披發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而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释放,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重装饰,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望尘莫及。唐代服饰的丰富多采、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唐朝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比以前朝代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前期转向后期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和举国上下兴颂佛法这一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宋朝时,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而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又一鼎盛时期,服饰华丽异常,重装饰。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锦袍球新疆阿拉尔出土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制度,由于满族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这种变革是中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大转变。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满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的繁复。而其中女子的旗装随时代的发展,经过加工而成了突出曲线修长秀丽的旗袍,现在已经形成了汉民族的服饰代表,显示了东方女性的温柔与内涵,具有着永恒存在的价值。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
  
  3 服饰色彩的阶级性成为审美的另一种体现
  
  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明显地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方术家又把五行学说与占星术的五方观念相结合。青、红、黑、白、黄这五种颜色被视为正色,并以黄为贵,定为天子朝服的色泽。后来又认为天子统一的象征,代表了天下各方的颜色,因而要求天子服装颜色须按季节不同而变换,即孟春穿青色,孟夏穿赤色,季夏穿黄色,孟秋穿白色,孟冬穿黑色,形成礼俗。除了正色以外,又按阴阳之间相生相克的信仰,调配出来间色,介于五色之间,多为平民服饰采用。我国服饰的色彩,与古代五方正色的信仰相结合,构成了传统服饰的底色,代代传袭。如我国服饰冬春两季多穿蓝、黑两色衣服,正是这种古俗的传承。
  色彩的象征性作为阶级社会的标志,它对古代服装审美意识的影响贯穿了古代社会的始终。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者在服装的敝体的基本功能之上,还赋予它分贵贱,别等级的功能,使它成为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这种功能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历史上“白衣”、“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服饰审美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用程式化的宽体式样,平面化的裁剪结构,装饰性的服用材料,精致的服装配件和含蓄美的社会理念来进行最简化的形容。
  在装饰上,由于传统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表现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服饰的装饰纹样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象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皆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服饰设计,一直徜徉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之间。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各阶段各民族的服饰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为世界瞩目,在今天的时装设计中,各种元素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新材料的更替,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立足传统才能更好的面向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就要求历史课堂纠正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切实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构筑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规定了新的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
期刊
美是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客观存在。美的事物能引发主体的审美感情,又能对审美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是理想的个性化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心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教学朱自清的《背影》的课堂(片断)实录:    1 导语    教师:同学们,世界上美的事物很多,在你看来什么是最美的?  (学生自由发言:蓝天白云最美;辽阔大海的气势最美;心灵美最美;为别人奉献最美;知识渊博最
期刊
青岛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语言运用试题: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列三个句子改写成符合要求的长句。(4分)  奥组委将于2007年8月1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会议将公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安排。  ①强调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地点:  ②强调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只需注意“不改变愿意”“改写成符合要求的长句”即可,没有审
期刊
高考作文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考生语言表达过不了关。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强调:“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多年担任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的何永康教授也曾幽默地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他们都强调了文采、亮点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
期刊
[摘要]从《诗经》中的怨妇、弃妇形象开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与哀怨、脆弱、劣势联系在一起。漫长的古代文学发展史令人讶异地看到女性的不幸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历朝历代都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本文从诗歌、小说、戏曲三类文学体裁中分别选取文本,尝试勾勒一条中国古代文学史女性形象发展的粗浅脉络。  [关键词]女性;文学形象;生存困境    在历史、社会、政治以及国家政权、意识形态统统由男性主宰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我们的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行政审批改革的视角。探讨政府应如何改变作风,转变职能,更好的履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键字]服务行政;和谐社会;便民原则;行政审批    1 传统行政及其行政审批的特点    1.1 统治行政:作为统治阶级的政府是附属于统治的,行政管理是服务于阶级的政治统治,表现出一种强制性的特征。它主要运用行政的和宣传
期刊
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样应先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可有如下几种:  1.1 情意感召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地。比如,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议、欣赏;讲述名人读
期刊
新课改的大力推行让素质教育真正提到日程上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这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更多的注重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为此,高中历史教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
期刊
[摘要]在当代行政文化力求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传统行政文化的问题,全面深入系统地再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本文试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进行正负两方面的分析,以期能促进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向。  [关键词]传统行政文化;正价值;负价值    本文中的“传统行政文化”,指的是在过去产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至今仍在中国行政活动中产生影响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培养会说会写的能力,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而加强语言训练。  [关键词]语言文学;训练;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训练”——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小學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又听不懂抽象的说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