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在各大高校中兴起。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践技能课的特点,在探究认知弹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动态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将其进行了实践尝试。
关键词:网络环境;认知弹性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4-0095-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teach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risen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students’learning and practical skills courses,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the teaching design of “Dynamic Website Development” cours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practice is attempted.
Keywords:network environment;cognitive elasticity theory;teaching design
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性分析
教学活动是处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展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工具与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在各大高校中兴起。网络教学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为学生构建了广阔而且自由的学习环境,促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1.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加突出互动性
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课程内容讲授,同时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互动的过程。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具有多种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师生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等等,除此之外,师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提问、留言。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1.2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加体现灵活性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基础、能力自主制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随时随地甚至利用碎片时間加入学习活动中,进行灵活学习。
1.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传统教学环境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共享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且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自主地、积极地获取网络平台上的有用信息,并与他人协作、交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知识的内化,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 认知弹性理论概述及分析
认知弹性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斯皮罗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该理论试图揭示复杂和结构不良领域中的学习本质,目的是得出一套合适的教学设计原则,以此来培养学习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认知弹性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对知识领域良构和非良构的划分。良构领域的知识主要有事实、概念、规则与原理等,是简单知识;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指的是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是将已经掌握了的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时所产生的知识,是应用知识。认知弹性理论对于非良构领域中的高级知识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非良构领域在学习中是大概率存在的。只要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就会显现许多非良构的特征。例如,在高职院校“动态网站开发”的课程中,综合运用了编程语言Java、JavaScript、HTML以及JSP技术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有规律的,都是良构领域的知识。但是,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某一实际的动态网站开发时则是另外一回事。开发网站时,HTML页面和JSP页面在什么时候用,适合做什么样的页面,在实现网站业务逻辑时,JavaScript和JSP该选用哪种语言来进行代码设计,是只能选一种语言设计还是应该两种语言联合设计,开发的项目不同,设计的方式差别也很大,不能简单地将对这些语言的应用按照统一的原则归类。网站类型不同,模块功能不同,则知识应用的原则也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现有知识提取出来就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实际问题也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概念或原理就能解决的,要依据多个概念、原理以及丰富的经验背景才能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
3 网络环境下高职“动态网站开发”教学设计
3.1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完美体现依赖于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或者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开发设计动态网站的能力。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本课程的综合开发的性质,课程整个教学以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在线教育网站”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使用了高教出版社的“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且将基于认知弹性理论引入其中,开发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3.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在具体进行单元教学时,利用网络环境,基于认知弹性理论,本文采用基于项目开发过程+增量迭代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知识技术讲解。每一个单元的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知识属于良构领域的知识,我们选用简单的案例,便于学生进行案例模仿,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这个阶段主要采用线下教学,在课堂教学前,教师会将这部分知识以课件和教案的形式部署在“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便于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知识技术讲解阶段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第二阶段:单项技能训练。掌握了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之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单项技能训练项目。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进行应用,属于非良构领域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项目实施以组为单位,每组2~3人,根据个人能力及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协作。每组设项目经理1名,由学生担当,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进度控制、工作协调。在该阶段,教师作技术顾问,对技术方案提出建议,对技术问题给予指导。教师在第一阶段教学完成之后,会把单项技能项目所需的资料、素材部署到“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项目小组完成单项技能训练项目之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传至“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作业栏目”,作为单项项目成绩评价的一部分。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既可以在线下的课堂上交流,也可以通过“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课中讨论”栏目进行交流协作。单项技能训练阶段的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第三阶段:单元技能训练。当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功能实现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知识运用娴熟,操作能力提高。我们适时地升级项目,拓展功能,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并将其整合、升级,实现相应学习情境的单元技能训练项目。单元技能训练阶段的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对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属于非良构领域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会在课前收集相关项目案例和技术资料单元,部署在职教云平台,单元项目的设计在线下由项目小组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共同设计完成,并在完成后上传到“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作业栏目”,作为单元项目成绩评价的一部分。
在一个单元项目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单元所学的非良构领域知识,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总结,并且回顾在实现单元项目设计时迁移能力的应用过程,更好地巩固迁移能力。
4 结 论
本文以认知弹性理论为理论指导,借助网络环境优势,使用高教出版社“云课堂智慧平台”,进行了高职院校“動态网站开发”课程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采用认知弹性理论为理论基础,是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职实践技能课程非良构领域知识比较多的情况,如果把认知弹性理论应用到所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进行修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SPIRO,R.J,FEHOVICH,P.J,JACOBSON,M.J et al. CognitiveFlexibility,constructivism,and hypertext: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1,31(5):24-33.
[2] 王小娟.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教学设计——以“校园网拓扑结构图”课程为例 [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9):28-30.
[3] 曹贤钟,王海霞,王润华.认知弹性理论与结构不良知识领域的课件设计 [J].软件导刊,2005(11):10-12.
[4] 刘艳.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刘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6] 陈雅.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41-143.
[7] 曹贤中,何仁生,王锋,等.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 [J].电化教育研究,2008(1):80-84.
[8] 孙娜.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为例 [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98.
[9] 张莹,李玉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中高级知识学习的设计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6):45-47+71.
作者简介:薛慧君(1975.07-),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数据挖掘;旭日(1974.02-),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信息技术系副主任,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技术、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环境;认知弹性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4-0095-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teach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risen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students’learning and practical skills courses,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the teaching design of “Dynamic Website Development” cours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practice is attempted.
Keywords:network environment;cognitive elasticity theory;teaching design
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性分析
教学活动是处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展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工具与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在各大高校中兴起。网络教学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为学生构建了广阔而且自由的学习环境,促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1.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加突出互动性
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课程内容讲授,同时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互动的过程。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具有多种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师生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等等,除此之外,师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提问、留言。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1.2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加体现灵活性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基础、能力自主制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随时随地甚至利用碎片时間加入学习活动中,进行灵活学习。
1.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传统教学环境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共享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且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自主地、积极地获取网络平台上的有用信息,并与他人协作、交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知识的内化,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 认知弹性理论概述及分析
认知弹性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斯皮罗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该理论试图揭示复杂和结构不良领域中的学习本质,目的是得出一套合适的教学设计原则,以此来培养学习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认知弹性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对知识领域良构和非良构的划分。良构领域的知识主要有事实、概念、规则与原理等,是简单知识;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指的是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是将已经掌握了的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时所产生的知识,是应用知识。认知弹性理论对于非良构领域中的高级知识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非良构领域在学习中是大概率存在的。只要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就会显现许多非良构的特征。例如,在高职院校“动态网站开发”的课程中,综合运用了编程语言Java、JavaScript、HTML以及JSP技术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有规律的,都是良构领域的知识。但是,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某一实际的动态网站开发时则是另外一回事。开发网站时,HTML页面和JSP页面在什么时候用,适合做什么样的页面,在实现网站业务逻辑时,JavaScript和JSP该选用哪种语言来进行代码设计,是只能选一种语言设计还是应该两种语言联合设计,开发的项目不同,设计的方式差别也很大,不能简单地将对这些语言的应用按照统一的原则归类。网站类型不同,模块功能不同,则知识应用的原则也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现有知识提取出来就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实际问题也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概念或原理就能解决的,要依据多个概念、原理以及丰富的经验背景才能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
3 网络环境下高职“动态网站开发”教学设计
3.1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完美体现依赖于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或者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开发设计动态网站的能力。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本课程的综合开发的性质,课程整个教学以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在线教育网站”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使用了高教出版社的“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且将基于认知弹性理论引入其中,开发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3.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在具体进行单元教学时,利用网络环境,基于认知弹性理论,本文采用基于项目开发过程+增量迭代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知识技术讲解。每一个单元的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知识属于良构领域的知识,我们选用简单的案例,便于学生进行案例模仿,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这个阶段主要采用线下教学,在课堂教学前,教师会将这部分知识以课件和教案的形式部署在“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便于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知识技术讲解阶段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第二阶段:单项技能训练。掌握了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之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单项技能训练项目。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进行应用,属于非良构领域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项目实施以组为单位,每组2~3人,根据个人能力及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协作。每组设项目经理1名,由学生担当,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进度控制、工作协调。在该阶段,教师作技术顾问,对技术方案提出建议,对技术问题给予指导。教师在第一阶段教学完成之后,会把单项技能项目所需的资料、素材部署到“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项目小组完成单项技能训练项目之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传至“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作业栏目”,作为单项项目成绩评价的一部分。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既可以在线下的课堂上交流,也可以通过“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课中讨论”栏目进行交流协作。单项技能训练阶段的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第三阶段:单元技能训练。当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功能实现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知识运用娴熟,操作能力提高。我们适时地升级项目,拓展功能,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并将其整合、升级,实现相应学习情境的单元技能训练项目。单元技能训练阶段的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对预备知识和核心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属于非良构领域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会在课前收集相关项目案例和技术资料单元,部署在职教云平台,单元项目的设计在线下由项目小组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共同设计完成,并在完成后上传到“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作业栏目”,作为单元项目成绩评价的一部分。
在一个单元项目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单元所学的非良构领域知识,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总结,并且回顾在实现单元项目设计时迁移能力的应用过程,更好地巩固迁移能力。
4 结 论
本文以认知弹性理论为理论指导,借助网络环境优势,使用高教出版社“云课堂智慧平台”,进行了高职院校“動态网站开发”课程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采用认知弹性理论为理论基础,是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职实践技能课程非良构领域知识比较多的情况,如果把认知弹性理论应用到所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进行修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SPIRO,R.J,FEHOVICH,P.J,JACOBSON,M.J et al. CognitiveFlexibility,constructivism,and hypertext: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1,31(5):24-33.
[2] 王小娟.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教学设计——以“校园网拓扑结构图”课程为例 [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9):28-30.
[3] 曹贤钟,王海霞,王润华.认知弹性理论与结构不良知识领域的课件设计 [J].软件导刊,2005(11):10-12.
[4] 刘艳.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刘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6] 陈雅.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41-143.
[7] 曹贤中,何仁生,王锋,等.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 [J].电化教育研究,2008(1):80-84.
[8] 孙娜.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为例 [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98.
[9] 张莹,李玉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中高级知识学习的设计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6):45-47+71.
作者简介:薛慧君(1975.07-),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数据挖掘;旭日(1974.02-),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信息技术系副主任,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技术、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