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特殊单元——习作单元。本文对这一单元的编排进行教材解读,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统编 习作单元 教材解读 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编排这个单元,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重阅读轻习作的教学状况。
  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安排专门的习作单元,以养成学生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为目的。笔者试着通过对这个特殊单元的编排进行解读,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各项内容,环环相扣
  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写一篇观察习作。围绕核心任务,教材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习作五项内容。一个核心,五项安排,环环相扣,逐步推进。
  (一)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标杆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聚焦的是表达方法的学习,后者着眼于阅读理解的学习。
  这个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都短小精悍,文字朴实易懂,为聚焦表达特色创造了条件。《搭船的鸟》写了作者探亲途中偶遇翠鸟,留心观察,认识了这个色彩美丽、动作敏捷的小动物;《金色的草地》写了“我”稍加留意,发现窗前那片熟悉的草地发生的奇妙变化,认真观察后知道是蒲公英花瓣的开合让草地的颜色随之变化。两篇选文从不同角度写观察,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以作者为榜样,细致观察,进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课后练习题围绕“观察”这一主题安排内容。《搭船的鸟》要求“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金色的草地》要求“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课后练习将“观察”立为重点,想借助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感受细致观察带来的发现和惊喜。
  这两篇精读课文既开启了学生的观察之旅,又为整个习作单元树了标杆,它告诉我们,生动有趣的文字源于留心观察。
  (二)交流平台——习作单元的灵魂
  交流平台起着归纳梳理、提炼方法的作用,是习作单元的灵魂。
  这个单元的“交流平台”梳理了和观察有关的两个内容: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有新发现,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这就是观察的好处。这是精读课文的学习收获,也是单元教学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应该说,这个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精读课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观察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要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观察品质,养成观察习惯,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三)初试身手——习作单元的诊断室
  顾名思义,“初试身手”即初步尝试运用,这是大习作之前的小体验,它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
  这个单元的“初试身手”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观察小蜗牛,另一个是观察芒果。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次体验呢?前期,学生已经明白了观察之于习作的意义,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那么,究竟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有方法?将观察所得描写下来,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发现“初试身手”试的是学生的身手,也为教师进一步教学提供了学情依据。应该说,“初试身手”是学生的体验台,也是教师的诊断室。
  (四)习作例文——习作单元的大药房
  习作例文选取的文章,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初试身手”中诊断出来的问题,可以借助例文来解决。
  本单元选编的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语句通俗,结构比较简单。每篇例文都设计了随文批注和一道紧扣训练点的思考练习题。以旁批的形式,对作者仔细观察进行点评,巧妙提示观察方法。编者在选择习作例文时,较全面地考虑到了学生写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不够细致,忽视细节;观察的方法单一,只用眼睛,忽视其他感官;观察时多关注静态,忽视动态的变化;描写时没有顺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描写时只有白描,没有具体感受……应该说,例文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它们发挥“大药房”的作用,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出现的观察写作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这儿可以“对症取药”。
  (五)习作——习作单元的成果台
  “习作”环节开始进行写作练习,完成单元终极任务,收获单元学习成果。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材用三幅圖拓宽学生观察的渠道,告诉学生:一年四季的风景、校园内外的场景都可以成为观察写作的对象,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留心生活,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进行交流后,教材提出了“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的要求,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单元学习成果,并将成果加以运用。因此,我们说“习作”环节是习作单元的成果台,既展示实实在在的作文成果,又展示隐性的能力成长成果。
  二、教学建议:树立整体教学观
  整个单元板块聚焦表达方法的学习,为“习作”铺路。教学中,我们要紧扣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这条主线,把单元作为完整的学习材料,前后贯通,整体使用。
  (一)立足观察能力,着眼意识和兴趣的培养
  教材围绕帮助学生树立观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安排内容,教学全过程,我们要始终以培养观察能力、写好观察作文为目标。
  教学两篇精读课文,应直接指向“观察”。学生初读时,围绕课后练习提出学习要求: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这与教学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提出“想想课文写了什么”的要求大不相同,一个指向表达的特色,一个针对内容的感知。学生初读后进行交流,知道作者观察了偶遇的翠鸟,发现翠鸟的美丽;观察了熟悉的草地,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同时明白观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突然出现的新生事物能成为观察对象,早已熟悉的事物也可以成为观察对象。   研读环节,让学生围绕描写观察所得的语段重点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细致观察后对事物的特点有哪些深刻认识,该怎样表达。
  例如,《搭船的鸟》中描写观察翠鸟的语句: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研读句段,我们发现三个片段给我们提供了观察、表达的范例。第一个片段,围绕整体感受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第二个片段,边观察边思考,写下自己的想法;第三个片段,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一、三两个片段,一个写静态,一个写动态。三段文字让读者对翠鸟有了具体的认识。
  同样,《金色的草地》也为我们示范了“留心熟悉的事物”“长时间观察”“注意观察细微变化”“边观察边思考”,等等。
  在感受到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后,再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观察,说说曾经留心观察过哪些事物,或者想到了哪些被自己忽视的事物,打算去仔细观察一番。
  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是一个从阅读中学表达的过程,它帮助学生树立起“细致观察就会有新发现”的意识,产生观察兴趣。
  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进入“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将其变成真正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说说近期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谈谈仔细观察后的真实感受,议议观察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树立观察的意识,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后的学习,我们要始终让学生处于观察状态,可以用单元观察记录单(如下表)的方式,让学生记录、分享观察所得,交流观察方法,感受观察乐趣。使用观察记录单,既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也可以为后面的习作积累素材。
  (二)提升表达效果,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教学
  有了观察意识,运用方法进行了观察,接下来,我们将目标设在学习如何表达,也就是学生对观察所得的描写是否清楚,是否全面有序,是否具体可感……
  学生表达能力如何,我们通过“初试身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借助选文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有很强的学情分析判断能力,从学生的试写稿中发现在观察品质、表达方式上的共性问题,然后有选择性地借助精读课文或习作例文解决问题。
  先看学生“初试身手”作品:
  最有趣的是,轻轻捏一下,凤仙花的种子一下子弹了出来,真好玩!
  这里写了凤仙花种子从果子里弹出来,是作者的观察所得,但仅仅写观察中的发现,不容易吸引读者。杭州市特级教师陆虹老师通过与学生共读例文,发现例文的作者在写观察所得时,不仅描写了观察到的具体发现,还加入了自己观察时的想法,比如写小狗和火车赛跑,听到小狗跑不过火车时的叫声,作者进行推测,“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这就是想法;又比如写杨梅酸中带甜的原因,“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这是作者的分析,也是想法。加入想法就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加清楚,让人看得更明白了。
  于是,学生对初稿文字进行修改:
  凤仙花的果子圆圆的,小小的。有一次,我捏了一下凤仙花的果子,果子一下子裂开了,种子弹了出来,弹得老远。原来凤仙花的果子就像一个小型的炸弹呀!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需要我们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整个单元的选文,聚焦能解決问题的精彩句段,启发学生去比较、发现,进而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在前期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进入大作文的练习。按着教材的提示,让学生写下最近观察时印象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三)养成观察习惯,站在课程的高度进行延伸
  习作单元学习只是一个开端,站在课程的高度,观察能力的形成是一项长久的任务。
  按教材编排,学生交流完习作后,我们就整个单元的学习作一个成果梳理,以“观察时……”开头,分享观察心得,用思维导图分类记录发言,让学生对“观察”有全面的,视觉化的认识,也为后续的观察实践提供方向和动力。
  就三年级上册教材看,接下来的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很多都要用上“观察”,如: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之掌握正确、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形成观察能力。
其他文献
邹刚 译  摘要:本文讨论了怎样来开发平衡计分卡绩效系统,探讨了组织在建立和实施平衡计分卡系统中所面临的问题,分享一些已经实施了平衡计分卡组织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管理系统    私人组织和公共组织发现他们自己在不断的尝试着用较少的投入换来尽量大的产出。在我走访遍布全球的企业或者政府管理者的过程中,让我回忆起史蒂芬·克维曾经说过的名言:“人们和他们的管理者总是努力工作来确保把他们所做
【摘要】单元复习课是对一个单元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巩固,如何将单元复习课发挥更好的效能,基于核心素养,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具体课例,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基于核心素养重整教学目标;基于语言能力组合教学内容;基于思维品质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单元复习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第四课时基本上都是以C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87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分子反应动力学是一门从宏观反应速率到微观的原子、分子以及量子态的水平上研究各种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本质及规律的学问。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且推动了化学激光的发展,揭示了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发现了碳-60分子等,极大地推动了能源科学、大气环
费岭峰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嘉兴市名教师、嘉兴市首届“十佳”青年社科人才,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曾获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录像课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或案例145篇。至今主持过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6项,参与省级课题5项,研究成果和论文曾获市级一等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为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的意思,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感受、体味、揣摩,走进作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中年级学段两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还要求老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最终让学生具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教学本课时,教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握紧人文精神的罗盘,让学生自主提问,根据问题来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趣味盎然。课堂上的三处生成,更是让师生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它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现在,这一说法被苏教版品德教材的编者加以运用,翻开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不难发现,随处可见留白部分,显然,教材留白在编者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鲁洁教授曾明确指出:“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孩子表达思想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需要积累,语言需要运用。有了积累,运用才更加自如;因为运用,积累才更显必要。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运用,不会运用,积累再多,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千方百计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累与运用的兴趣,指导学生会积累、会运用,扎
石玉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包括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1项;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基金1项。以科研骨干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共发表论文80多篇。2011年,获首批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称号,2013年入选首批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教育,国之大计。科研与教学相统一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