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与教师的交流中说到小学数学,许多教师都认为数学好教,无非是讲几道例题,做几道练习题,期末考试前系统复习一遍,可算大功告成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小学数学得高分确实很容易,只要教师选择几道题,然后把每一道题都讲上个一两遍,学生再作上个一两遍,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起初,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很好,很有“效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感觉到我们这样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可以说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数学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容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忽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中有的老师把书本知识都讲得十分详细,学生书本知识的基础也相当扎实。记得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上得有声有色。除了举几个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外,有这样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画面上划着三辆小车,第一辆的轮子是三角形的,第二辆的轮子是正方形的,第三辆的轮子是圆形的,问哪辆小车跑得快?本来这道题非常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圆的用途。可是这位教师却一带而过,似乎这道题只是个陪衬、样子。
  正是由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疏忽生活本身,只重视书本,导致很多知识都与现实生活脱节。例如,在向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提问:“为什么电线杆上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学生的回答却是不知道。但如果我们问:“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学生马上就会回答:“稳定性”。这样的例子很多。又如,在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找单位“1”,看分率,确定算法,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非常熟练,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曾经有一位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个商场都在进行促销,甲商场打八折,乙商场买十增一。我在哪个商场买东西比较便宜呢?对于这个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问题,学生们却抓耳挠腮,面面相觑,因为老师没有讲过这样的例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联系实际,教学生学一些生活中的数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需要回归于生活,需要观察、需要动手实践。我国古代的人们都能制出“七巧板”、“华容道”、“魔方”这样的玩具,为什么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能为了学生的发展去改变我们的教学呢?
  二、不能只关注做题的结果,而忽视思考的过程。
  在很多数学课上,我们很难听到教师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不对?”“是不是?”做数学题时,有的老师往往只注意结果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更不会想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因此,学生做数学题时也就不想怎样做有道理,只是猜,结果对为止。例如,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的作业做错了,当他改完后给我看时,让我非常吃惊,他竟然只改了结果,算式和计算过程虽然都错了,却原封不动的交上了。当我问他为什么不改时,他却说:“有一次,我也是这样改的,你就给打对了。”一下,我茫然了:是我们教师的不良做法导致了学生的惰性,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此,我想对所有的教师说一声:当你给学生判作业时别只看结果,当你的学生做题做错了时,请你追问一下他是怎样想的,帮他找出“病根”,要使学生“知错”、“认错”并噶“改错”。
  三、不能只关注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忽视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是直观的形象思维,然后在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越位”现象。在低年级,教师就一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学生也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把所有的问题都往教师的逻辑思维模式里套,不会独立思考。尤其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很多教师紧紧抓住数量关系这一“法宝”不放。让学生死背公式,如: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在作题时把题往相应的公式里面套,既不用直观教具,也不教学上画线段图分析。例如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有一位老师在讲“相遇问题”的例题时,通过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来讲解,结果看起来也不错,大多数学生都会做了。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他想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选择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的方法,结果很明了,学生们很快明白了什么是相遇。接着他又让学生表演里一次相遇,这一次让学生们观察:当两个人相遇时,可以发现那些有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这位教师又让所有的学生体会了一次什么是相遇,即用自己的两只手代表两个人,这样,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当两个人相遇时,他们用了相同的时间,他们两个共同走过了一段路程。这两位教师讲课的结果可能差不多,但前一位教师的做法太单调了,把题公式化,学生没有观察,没有亲自感受,只是在枯燥的跟着教师想。第二位教师的可生动直观,简单易懂,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但会做题了,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朝阳小学)
其他文献
创意产业R&D;创新生态环境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间进行着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流动,促进了产业发展。本文界定了创意产业R&D;创新生态环境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生态环境中政府、
为了更好的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急需构建参政党内部监督体系,这对于加强参政党内部监督,发展内部民主,维护参政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参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必将
1.问题的指出  高一第二学期的一天,第二节英语课,我正认真实施教学,运用“任务单导学”模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反疑疑问句的语法知识。我站在讲台前,看到每组成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样子,我暗自高兴,心想:孩子们的能力真是不可估量啊,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展示环节到了,同学们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可就是说不到点子上,一节课就这样没有什么收获地过去了。  2.问题的症结  课后,我在班上做了一个问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宪法赋予公民权利的主要形式。本文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从天津市社会组织实际情况出发,分析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为了让翻转课堂效率最大化,要立足基点,关注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应多渠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朗读”,“品评”和“背诵”。由于古代诗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诗、品诗的方法。  第一阶段:朗读  关于朗读,在这
初中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新版教材的着力点,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变更教学手段两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政治民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性特点之一。随着中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民主进程的不断演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寓于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学应突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富有情境化的生活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引导给孩子们用“生活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习更有乐趣、更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化;教学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面对那些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他们认识数学知识的能力还比较朦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语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