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告状行为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老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或3~7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文章综述了我国学者对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包括(1)儿童告状行为发生的原因(2)告状行为的类型。
  【关键词】:告状行为;幼儿;综述
  1.前 言
  告状行为在幼儿向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中属于最多的一种。有相关资料显示,其比例达到了26.4%。幼儿园每天约有60%的幼儿向教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次数达5次之多。幼儿爱告状这一现象十分突出,这使许多参与在幼儿园实践活动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生感到束手无策,也使许多教师发愁。其实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初期阶段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分辨是非的过程。
  2.告状行为的概念界定:
  幼儿的告状行为和发生在成人世界的告状行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明显的差异。首先我们看到在儿童教育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对幼儿告状行为有不同定义:
  刘晶波从师幼互动的角度把幼儿告状行为定义为:“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
  邢少颖从文化的角度认为:告状行为是我国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具体的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出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
  赵连娣认为幼儿告状“是幼儿由于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引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针对幼儿告状行为研究者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告状是幼儿与同伴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又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教师的力量来解决矛盾的一种特有的人际互动行为。
  基于前人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和界定,我在本研究中(主要借鉴刘晶波对幼儿告状行为概念的界定)主要是根据告状行为的外显特征所作的操作性概念。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或3~7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他的突出目的是要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
  3.幼儿告状的原因
  刘晶波根据告状行为发生的场景,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两种类型:行为冲突困境告状和价值冲突困境告状。他认为,发生场景的不同,即幼儿的行为冲突及价值冲是引发幼儿告状行为的两个原因。
  邢少颖、贾红燕在对《3一7岁儿童告状行为的初步研究》得出,引发告状行为的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寻求保护、被别人攻击、明辨是非、关心同伴、维护规则、试探教师对行为的态度、缺乏交往技巧、表现白己、恶人先告状、报复、嫉妒。这种对幼儿告状行为原因的分类排名有别于刘静波从成因因素出发,而是从动机角度来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原因的分析。
  王春燕认为幼儿的告状行为由于幼儿缺乏交往技能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之间的嫉妒和竞争引起。
  郑名的研究表明,4一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是由攻击性行为引起的,多是由道德感激发出来的。其在道德发展上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沦阶段,幼儿对规则的把握不全,但却把规则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幼儿发现违规行为时就会发生告状行为。
  杨翠美认为,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次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违背规则、资源占有不均、欺负原告、与原告发生争议、侵犯他人。杨翠美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来考虑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这点也是杨翠美在研究中反思到以往研究者对幼儿告状行为多从幼儿自身出发即内因角度研究,对引发的外在因素有很大忽略做出了以往研究的突破。
  赵连娣在《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探析》中分析了幼儿告状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诱发“告状”的事件有:幼儿自身受到侵犯、班级规则或荣誉受到损毁、某些事情触动了幼儿的嫉妒心或同情心、幼儿心理方面的原因、幼儿的自我我防御本能、缺乏交往技巧、判断力较差、依赖性较强。间接原因有:父母普遍缺乏对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父母或教师过分关注或夸大幼儿的情绪体验、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有一误。
  4.幼儿告状的类型
  每个幼儿发起的告状行为事件都是由特定的成因、动机、策略构成。
  4.1成因因素
  刘晶波根据滋生幼儿告状发生的情境,,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两种类型:“行为冲突困境告状和价值冲突困境告状”。
  4.2动机因素
  最早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动机研究的是刘晶波老师,也是目前众多研究者中明确对告状动机进行分类。刘晶波、杨翠美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了7类,寻求帮助、试探教师、表现自己、陈述情况、报复他人、检举对方、嫉妒他人。并通过对动机的类属分析,将7类动机进一步归类为5类:求助型、求罚型、求赏型、陈述型和试探型。
  之后其他研究者大致以刘晶波、杨翠美提出的动机类别为主题框架,在实际的观察研究中稍作变动或者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因为主体框架保持一致,这里不再做具体细致的展开。
  4.3策略构成因素
  杨翠美将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归纳分为12类:消极评价、神态示意、嘲笑、撒娇、解释说理、请求、耐心等待、反复告状、抱怨、提示、炫耀、诉苦。根据幼儿告状的出发点将以上12种策略概括为3种策略类型:以自我为导向的告状策略、以他人为导向的告状策略和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策略。
  目前以动机因素划分告状类型来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最多,但是不同学者在研究中研究主要还是采用最早杨翠美提有的结构,大体结构保持一致。以不同类型告状行为出现的计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最高频率出现的动机从而得出幼儿最容易发起的告状行为类型。
  5.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幼儿告状行为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揭示了幼儿告状行为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但这些研究的一個共同特点是多从经验的角度出发进行总结、归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在对幼儿告状行为原因分析方面对幼儿的心理探析方面较多,其实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发展特点还与幼儿生理、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及成人的教育教养方式有关。(2)从心理学、教育学探讨幼儿告状行为比较普遍,其实“幼儿告状行为是我国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但从社会学、文化因素的角度研究的幼儿告状行为较少。
  这种研究现状对于我们深入准确地把握幼儿告状行为这一我国幼儿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现象是不够的,可以考虑今后的研究拟通过将搜集到的案例用定量描述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初期阶段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分辨是非的过程,而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要能正确地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能正确认识幼儿的告状行为,能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解决矛盾,从而提高幼儿交往技能与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波著.《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刘晶波.幼儿告状行为分析[J].幼儿教育,1999(2).
  [3]刑少颖,贾宏燕.3-7岁儿童告状行为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报,2002(1).
  [4]杨翠美.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2007.
  [5]杨翠美,刘晶波.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
  [6]袁丽娟.混龄班级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钱学森先生曾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认为“杰出人才应该具有大智、大德的思维结构和内涵,具有全脑型智慧,德艺双修,做到知识与信息层、情感与动力层、智慧与方法层的综合集成。”  正如卢梭所说:“社会状态是人的一切恶的根源,一切习惯都可以看做是社会状态的反映”,常有人说中国式教育注重集体利益,反感独立人格,排斥特立独行,需要的是“标准化产品”,这是我们国家的体制和传统决定的。在义务教
期刊
【摘要】:绿色化学理念是现代社会化工过程中新思想,初中阶段,学生对化学学习出于初级阶段,这时候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化学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作用,同时从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案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实现绿色化学思想有效渗入初中化学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  一、引言  现代全社会都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化学作为现实工业发
期刊
【摘要】: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汉语和英语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在句法功能上集中体现为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这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密不可分。  【关键词】:汉语;英语;意合;形合;差异  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学者从词汇差异、句式变化差异、语序差异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关于意合与形
期刊
【摘要】:大学作为大多数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成长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像中学教学那样只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巩固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水平,而应致力于加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提高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流的能力。但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中国汉字文化在学生学习外语中的作用,以致于大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时产生困难。为了改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象,笔者将在此进行探讨。  【关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由想象的前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过儿童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
期刊
【摘要】: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本研究主要是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资本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心理资本与初中生的双语表达能力的相关性。以延吉市第三中学初一、初二567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初中生双语表达能力与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略高,四个维度排名依次为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韧性;初中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民族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初
期刊
【摘要】: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部分。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选择并组织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等。灵活运用注意规律,不断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且使两者巧妙结合、交替进行,优化课堂。  【关键词】:注意规律;课堂效率;结合;优化课堂  一、注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上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
期刊
【摘要】:近年来城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但还存在师资子发展不均衡、生源质量不均衡、管理队伍和教科研活动不均衡等问题,为此本文简要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生源控制和促进城乡师资交流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城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逐步得以改善,学杂费逐年下调,教师待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要】: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而文化,又是各个民族之间交流传播的载体。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国对语言的学习和教育的重视度逐年增加,尤其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还用国家最多的语言——英语最为重要。为了让英语爱好者和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本文将对英语国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英语国家文化;英语教学;关系  在现代信息科技
期刊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点学科课程,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型,立足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性出发,并立足实际,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力争小学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