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戏曲之美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808289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戏曲的内容大致是: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料其夫君早亡。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准备毒死蔡婆婆,结果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了张父,昏官桃杌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终为窦娥平冤昭雪。这部戏曲中蕴含着矛盾冲突之美、情节悬念之美、人物语言之美和诗词文藻之美。笔者结合文本,具体谈谈。
  一、欣赏矛盾冲突之美
  受时空限制,戏曲不可能像长篇小说等文体一样,从从容容、不急不缓地展开叙述,而往往以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读者)的强烈共鸣。
  《窦娥冤》以窦娥和婆婆的性格冲突拉开序幕。婆婆因被张驴儿父子所救,被迫答应了他们双双“入赘”的无礼要求,而窦娥坚决反对这种做法。面对婆婆的劝说,窦娥责备说:“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開场的这段冲突,将蔡婆婆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和窦娥坚贞的品格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于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趁蔡婆婆生病之际,想毒死她进而强娶窦娥,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妒儿嫁祸于窦娥,并用“官休”还是“私休”威胁她,以图恃强霸占。窦娥执意不从,以“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反驳张驴儿。此时,个人矛盾冲突升级为社会冲突,双方分别代表弱势妇女和无赖恶霸两个阶层。
  随着剧情发展,冲突进一步演变和加剧。张驴儿威胁不成,于是将窦娥和蔡婆婆告到衙门。按常理讲,衙门代表着公平与正义,太守会查明真相,秉公执法,还窦娥以清白,治张驴儿以重罪。不料,楚州太守桃杌不重证据,信口胡断,并通过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判了窦娥斩刑。至此,戏曲矛盾演变为以窦娥为代表的下层百姓和以楚州太守桃杌为代表的统治者之间的剧烈冲突,作品的笔触伸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作品也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优秀的戏曲往往能够在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揭示社会现实。《窦娥冤》正是如此,它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善良百姓的坚守和捍卫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暴,极具批判社会的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感受情节悬念之美
  要想表现戏曲冲突就必须巧妙安排情节,制造悬念,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出乎意料,不落窠臼。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评价戏剧《济金根》时说:“如果首先谈形式的话,那末,情节的安排和剧本的从头到尾的戏剧性使我惊叹不已。”(纪怀民,陆贵山,周忠厚,蒋培坤.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13.)在他看来,情节的安排和戏剧性是成功的戏剧作品的重要标志。《窦娥冤》正是这样一部情节悬念设置巧妙、令人惊叹的作品。
  窦娥幼年丧母、青春丧夫让人同情。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悲悯,读者一般都期望她的命运得到改变。然而,剧本第一折从蔡婆婆到卢家讨债开始横生波折,使她尚未正式出场,被逼嫁的命运就被安排。婆媳二人如果含羞忍辱接受这不公的命运,固然是一个悲剧,但读者多半仅会因此激起对社会黑恶势力的愤怒和对婆媳命运的深切同情。然而,剧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张父误喝毒药身亡;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杀张父;窦娥为保婆婆而屈招,并被冤判死刑。如果是一般的作者创作剧本,剧情到此应该是已经结束了。关汉卿不是一般的剧作者,他在剧情理应结束之处,出人意料地把全剧推向了高潮——窦娥发出三桩不可思议的誓愿,而其都玄异地得以应验。此时,戏曲想要表达的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的主题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对读者(观众)来说,剧情就此结束已经比较完整了,但剧情再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延续:即便成为鬼魂,窦娥依然“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慢腾腾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风中来”。这种不死的抗争之心最终引导已官至廉访使的父亲帮助她昭雪了冤情。
  《窦娥冤》所跨的时间维度近20年,但作者仅用四折加一个楔子便将窦天章赶考、窦娥丧夫、赛卢医赖账行凶、婆媳被逼嫁、张父误喝毒药、窦娥屈招、刑前三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民妇雪冤等情节进行了巧妙的安置,可谓巧妙绝伦,悬念丛生,出人意料。
  三、鉴赏人物语言之美
  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说:“如果你正在高声朗读某部作品,你想出色地表现作品的内容,你的语言必须形象,至少应该经常如此。”(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文化的价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73.)
  戏曲中,人物台词是否形象鲜明,判断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本色当行。所谓“本色”,指语言要生动活泼,有生活气息;所谓“当行”,指语言要符合演出的要求,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二是雅俗共赏。戏曲是表演艺术,受众成份复杂,若像孔尚任那样“宁不通俗,不肯伤雅”,不仅会失去部分观众,而且会让剧中人物少一份生气与灵动。
  《窦娥冤》中的语言完全符合这两条要求。第一折中,张驴儿听到蔡婆婆无意中提到家中只有她和一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时,立即对他爹说:“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这段文字极近俚语,也极符合张驴儿流氓无赖的性格和心理——坏主意在脑子里转得飞快,可见张驴儿平素做惯了恶行恶事。
  作为剧中正旦——主角窦娥的语言更是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戏曲作品语言本色当行、雅俗共赏的特点。略举几例: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刬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
其他文献
《收复新疆》编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自强爱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宗棠作为核心人物,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但教材只着重介绍了他收复新疆的功绩,难以让学生对这个传奇人物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因此,教师课前精心选择与左宗棠相关的细节材料,并恰当地补充到教学之中,才能让左宗棠的形象丰满灵动起来。  一、选取材料,设疑探究  导入新课时,教师先展示材料:200
“学校生活,学习生活,应该是非常多彩、非常有趣的,不知怎地,这多彩、有趣的生活如今在很多地方却变得十分单调、沉闷和枯燥。”  这是一位教育长者的感叹!笔者是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顺着这位长者的感叹,笔者回想起了自己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生活。  笔者学语文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学语文远没有如今这么规范,没有规范的教材,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也不怎么规范。尽管如此,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有些做法,我记忆
“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是人教A版选修2—3第一章后的“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蕴含了丰富的数字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以及数字的神奇美和数形结合的统一美。笔者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  一、在情境中欣赏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生活实例——纵横路线图导入新课。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了节省时间,导引人员必须引导观众按照最短路
当前,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疏于解读,唯教学参考书为尊;二是过度解读,并把自己的解读不加选择地强加给学生。第一种倾向暂时不谈,本期主要针对第二种倾向展开讨论。  文本解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按理说,怎么解读是读者自己的事,他人无权干涉。然而,这只是一般情况,当读者的解读进入公众视域后,其解读就需要接受公众的拷问。教学行为是一种公众行为,加之接受的对象又是思想不够成熟的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规则,也有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从学习的素材中抽象出数学规则规律,另一方面又要将内化后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复合过程。在学习数学规则、探索数学规律中,学生才能逐渐形成缜密的思维。  小学生处于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极为重要。抽象规则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诵读诗歌,揣摩了解;歌唱诗歌,回味感受;想象诗歌,通融认同;评点诗歌,升华共鸣”的方法(简称“四级体验法”)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下面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乡愁》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诵读诗歌,揣摩了解  阅读教学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替代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而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及文
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地方美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各级学校共识。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地方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学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以阳新布贴美术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内容及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阳新县的地方美术课程建设,以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更好地发展地方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阳新地处鄂东
“我享受着西陵教师思想碰撞的智慧和对教育精神的感悟,敬畏着西陵教师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精神,敬畏着西陵教师的发展力量!”在西陵区首期骨干教师培训结业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用“享受”与“敬畏”二词评价西陵教师的表现。一期普通的骨干教师培训,一群普通的西陵参训教师,为何得到了授课教师如此“厚爱”?这要归功于西陵区对教师培训的高点定位和实效管理。  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西陵区将其定位于
低年级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的规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习词语的运用。  一、创设语境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语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学习词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中“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品味和鉴赏,还要依据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掘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一定的方式重建、整合这些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谈谈达成这种解读目的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学生的理解力重建文本  每一个文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能能解读出多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