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哈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bi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都没见过杏花了,春风吹过玉门关的时候,哈密的春天来到了,虽然晚了一个月,毕竟来了。道旁的杏花正绚烂,大叶榆的叶子也慢慢舒展开来。百度说,杏树榆树喜旱,适合在西北生长。
  有花开就有花谢,看花开的心情和看花谢是不一样的。花开的时候,怎样都看不够,怎么拍都觉得好,心和花儿一起笑,还矫情地写着:每一朵不愿开放的花都是对春天的辜负。会不停地嘟囔顾城的诗:风在吹他的叶子,草在结他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
  我坚信,杏花开的时候,是用尽力气的,一年的等待,为的就是七天的怒放。即使凋零了,也不抱怨,不留恋。都说樱花吹雪,杏花飘起来的时候也是簌簌而下,有一种不管不顾的勇敢,我见到的刹那,一愣一惊,张开了嘴却不知道要说什么。
  潘向黎说,垂丝海棠谢的时候,一下子满地都是粉色的雪,风一吹,更是乱纷纷堆堆叠叠,有一种楚楚动人的任性的决绝。哈密的杏花谢的时候,是带着花托的,她们很安静,是认命的样子,也有一片一片的飘下来,但是各飘各的,互不打扰,也不抱怨。是一种从容淡定的姿态,我因为喜欢,拍了很多落花的照片。
  多像人间,有人会撒娇卖萌,有人只是安静的喜欢,离开的时候,有人不甘不愿,有人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中午放学,又看到杏花雨纷纷扬扬,忽然想起林黛玉,在这明媚的日子里,她会对着这些落花伤怀吗?会荷锄葬花吗?
  古诗里雨都落在芭蕉梧桐上,别处的雨是几片云一商量就可以下,哈密的雨不是这样,它需要许多云一起认真地开几次会,决定雨量多少,时间长短,通常是酝酿了许久,但它来的时候,还是跟筛豆子一样蹦几点就没了。根本用不着雨伞。
  昨天上帝撒个娇,下了一天的雨,还下成了江南水乡的样子,今天,一切都恢复了老样子,蓝天白云,清新明媚。同事激动地说,河南人真是雨神,你们一来,哈密就下雨。下的次数还多,这是我记事以来下的最大的雨。
  好吧。如果昨天的也叫大雨,如果真给你们带来了快乐,我们愿意雨下得更大些。马老师说,我们河南自带水源,我们带着黄河水来到哈密,给这里带来快乐与幸福。同学说,你们支教就是一场及时雨。
  来了大半年,从来没用过雨伞,昨天上午放学淋着雨走的时候,发现不打伞的人真多,大概他们和我一样,不相信雨会下个不停,或者,他们也想体会一下淋雨的滋味。
  哈密是个下雨下雪都是新闻的城市。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植被全靠灌溉,用水全靠冰川,据说地下200米都没有水,打井很困难。
  最近几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常给人错觉:这里到底是西域还是江南?究竟是夏天还是春天?或者哈密从此要摘掉干旱少雨的帽子?倘能如此,那当真是极好的。
  我喜欢拍哈密的天空。天蓝得不可比喻,干净湛蓝,没心没肺的样子,下次不再蓝的样子。太阳天天来巡视,笑眯眯的,好像在讨好谁。即使是落日,也让人震撼。
  有时候,也会有白云飘来飘去,云朵又白又大又低,让人想起棉花糖,想起唐代宫廷里的贵妇人,丰腴而妖娆。有时候像群山环绕,或者古井无波,给人万千想象。有时候它悠闲自在,仪态万方,有时候调皮的和太阳捉迷藏,金光时隐时现,你不知道是云遮住了光还是光打败了云。
  明明有风在吹,却不见云动,看不见云动,你灰心地抬头,见到的已不是刚才的模样。那些棉絮啊鱼鳞啊在头顶飞啊游啊,心里便生出羡慕来,生出愿望来。
  我喜欢拍那些行道树,一边儿是大叶榆,一边是杏树。春天来了,杏花等不及,在春风刚过玉门关的时候。就急着开花,比迎春还着急。杏花谢,杏叶绿,榆叶也绿了,等榆叶遮天蔽日的时候,榆钱儿也该落了,走在光影里,恍然走在画里。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花是粉的,叶是碧绿的,他们各美其美又互相成全。
  走在春风里,我会忘了时间,甚至年龄。满眼的惊叹,满心的欢喜。
  我喜欢拍草原上的牛羊。他们安静悠闲的样子,让我羡慕。
  因为这些美,人们便原谅了风季的沙尘暴和冬天入骨的冷。
  下班路上,看到杏花的花苞鼓涨涨的,欲开还闭的样子煞是可愛,忍不住拍些照片,还没到家,感觉到风很大。戴好帽子,裹紧衣服,赶快回家。
  发朋友圈,还矫情的写道:没有白云,你不知道天空有多蓝,没有蓝天,你不知道杏花有多艳。刚发完,室友回来说外边刮起沙尘暴了。往窗外一看,真是天昏地暗,刚发芽的柳树也没有了往日的柔美。
  前一秒还是蓝天白云,后一秒就成了漫天沙尘,哈密的气候也太诡异了吧。
  午饭后上班,沙尘还在肆虐,人在风沙里踉踉跄跄,幸亏有口罩,哈密人自嘲:一年要多吃半斤土。我却想,戈壁滩上是不是诗里写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我戴着棒球帽,又把薄棉袄的帽子戴上,带眼镜和口罩,已然全副武装,室友的长发在风中乱舞,她只好用手摁住。风携带沙尘迎面而来,吹得人站不稳,树枝在挣扎,却无济于事,弱小的树枝被折下来。灌木丛根本没有喘气的机会,地上的树叶和纸片漫天乱飞。天是黄色的,太阳无能为力,人走在沙尘里,不能开口,没戴口罩只能快快跑,用手捂住口鼻,依然不能阻止沙尘进入。能见度不到五米。行人都推着电动车走,蜗牛一样。地上一片狼藉。我在风里踉踉跄跄,头发在风里凌乱。衣服裹了又裹,真希望不要有人看见我狼狈的样子。平时15分钟的路程我走了半小时。
  远处已是昏暗不请,我拿出手机,拍完照片,上面就落满沙尘。
  路上尽是落荒而逃的人,因为空中飞的不是雨不是雪,而是沙尘。
  下午四点半,沙尘过去,太阳高悬,天空干干净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选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故事,也会产生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我渴望寻求到一个使我心灵能够平静下来的地方,去思考,去发现生命里的美好。  我常常觉得自己运气不佳,有时倒霉真是一连串地袭来,觉得自己每一件事都干不好,总是状况百出,别人可能想都想不到的事就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发生在我身上,所以我也常常一个人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想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人活着的意
期刊
2019年3月里的一天,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灵川县文协组织会员前往九屋镇东源村委采风,重温当年红军长征之旅。  从灵川县出发,经潭下镇到九屋镇,再往西北沿盘山公路继续前行。道路都是水泥路,不算难行,基本上绕着从才喜界上流下来的东江河左右,溯江而上。这里森林茂密,空气质量高,水质清冽,所以沿途不少村庄建有度假山庄。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談论着与才喜界采风相关的话题,我的思维也逐渐伸发开来。  中学学
期刊
乡村的景象,虽然不是没见过,却也是少见而新鲜的。对于我这样从小生在城市的人来说,总想学着古时文人,踏个青,写个记,然后发个动态,标榜一下自己“好修姱以鞿羁”。只是每每兴致勃勃,又会被第二天早晨的倦意打倒,趴回去玩起了手机。  疫情方才算是过了去,本不应放松警惕,却又赶上清明。对于我家这些重视传统的长辈而言,是多少都要把我拖回去走个形式的。几家亲戚聚着,上山烧了叠纸钱,启了一年不来几次的老屋,在院里
期刊
已然四月天,惊雷早就张扬声势,在惊醒了好几个夜晚后,寒潮在扑朔迷离的诡谲天气中愈发猖狂。一夜间,不少北方城市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南方的夜多少有了些秋天的味道。多想钻到郁达夫的笔端,洞悉他所有的心思,偷师所有的情绪。但我不是郁达夫,我永远都不能够懂他故乡的秋究竟有几般好。眼下这假象的营造,心甘愿圈套,忘记了雨夜入睡的舒适。也难得今夜,如此这般辗转,许是这夜吵闹得只剩下了雨声淅沥,才让人抓住一
期刊
祖父曾是小镇里数一数二的木匠。  祖父家中的大多数家什也都是祖父自己做的。大到衣柜箱桌,精细到犁耙斧柄,甚至门窗,用料虽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但贵在精细齐全。  我年幼时,父母工作繁忙,我寄住在祖父母家,最喜欢观看的便是祖父的“魔术”———一块块粗糙的木头在祖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像变戏法似的变成了一件件木制的精致家什。  祖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回乡了也从不闲着,应着乡亲的请求做些木工活儿。每天清
期刊
生活在岭南二十多年,一直对这片湿热地区的冬天深有感触。  小时候常常从电视上看到,一到冬天,北方就呈现银装素裹的样子,雪花纷纷从天飘下,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静止一般,时间只在雪花的移动中停留。尤其在外面寒冷之下,暖烘烘的屋里一家人围绕在一旁吃着热腾腾的火锅,成为了阖家团圆的象征。  然而来到岭南,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未在南方过冬的人们,便会十分惊讶:“这里的冬天居然不下雪?难怪气候如此温和,树木如此翠丽。
期刊
在这片非洲大草原上,充满了许多活泼的生命力,他们在这片资源丰富的大草原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着。看,一群膘肥体壮的马群,他们正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品味着甘甜的溪水……  几乎所有的马儿都在享受着大草原的“恩赐”,但却有一匹身材苗小的马驹,正在一块空地上来回地练习如何起飞。他的名字叫卡尔,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驹,长相乖巧的他并没有受到大伙儿的喜爱,马群每次遇见他都会主动避开,看他时的眼神也像是看到怪物一般,
期刊
老人家已是古稀。自湘楚,入越桂,几经周折,身上早已是有了残缺。那些有故事的残缺,寓言性质的残缺,老人家和我,早已是铭记于心了。  老人家的身体上的残缺,在于眼睛。至今,在他的脸颊这面墙垣的右侧,一扇窗,仍旧破碎。老人家曾将眼皮捏起,让我观察。幼时的我,从他的残缺的窗户里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是贴了一个永久的封条,上书“禁止入内”一样。老人家也曾给我讲述过,当年,抗美援越,在一次坦克维修中,因
期刊
去年夏末,经过班车一路的颠簸,我到达了香格里拉。  常年欣赏惯了广西的山水,前往香格里拉这一路上的风景其实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惊艳,直到路边藏族人民的白塔映入我的眼帘,原本起伏的山峦开始趋于平缓,渐渐变成一望无际的草原,低矮的灌木丛随意分布在草原之上,不高的马与牛三三两两的分布。班车渐渐深入,云层低沉的压下来,或是伏在连绵的山脉上,随着大地的呼吸一同起伏,恍惚间,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到了高原之上。  香
期刊
继参观了骊山华清池景区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前往兵马俑景区。  兵马俑可以说是西安市数一数二的标配了。从一下火车,四面八方拥上来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举着牌子,拿着传单,嘴里无不在喊:“兵马俑,看兵马俑了……”兵马俑成为招览四方游客的第一招牌。  这也难怪,自从兵马俑重见天日,它就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精美、技术水平高超而震撼了全世界。不仅是我国人民心向往之,世界各国人民甚至各国元首,也为一睹芳容为快。克林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