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nanq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沿海城市烟台市为例,对朝鲜族流动人口融入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融入城市过程存在烟台市主流社会客观拒入、朝鲜族流动人口自身局限性等问题,并对此找出适当性路径。积极推进朝鲜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的双向适应,促进朝鲜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关键词:朝鲜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困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93-02
  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聚居区迁入城市,其过程用一句话可总结为“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这个过程中的融入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大量朝鲜族人口向山东省沿海城市迁移,逐渐成为当地城市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朝鲜族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的城市社会与否,跟当地社会经济及朝鲜族自身的发展都有较大程度的关联。就当前状况来说,朝鲜族流动人口在进入烟台市后,出现选择性地融入当地城市社会的经济、文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迁入地社会的误解和不接受,当然一部分还归结于朝鲜族流动人口的主观自我限制,从而其社会融入出现不同程度的难题。
  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国际移民研究领域有个概念叫作社会融入。在国际移民理论中曾这样描述: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文化差異使移民中出现一种现象,其被称为“非整合”,即移民在进入迁入地后常会表现出马赛克般的群体分割、文化多元主义和疏远主体社会的三种状态[1]。
  社会融合是个综合概念因而具有多重维度或意义。综合各相关学者的见解,大致将其概括为几个层面:(1)社会融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2)社会融入体现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在这个二维关系现象中主要涉及态度和行为的变化。(3)融入分为整体性融入和差异性融入,而差异性融入是说移民在适应主流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选择性融入。本文的描述就属于后者。
  通常在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时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因素。经济层面的融入主要从城市就业创业和收入两方面入手;社会层面的融入主要考虑社会交往范围,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等方面是否逐步向城市居民靠近;而心理层面上的融入则是以自我认同和心理归属为视角,通俗来讲即为生活满意度、留城倾向、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等。
  二、烟台市概况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北濒渤海。在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中,烟台也属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全市土地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现辖芝罘、福山、牟平、莱山和开发区等五个区及长岛县。2009年,烟台市生产总值达约3 700亿元,比2008年增长将近1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将近8 000美元;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第二产业增幅较大,其次为第三产业。2010年初,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约4 000户,其中大中型企业将近400户,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而且还有北极星、张裕、鲁花等中国著名品牌[2]。
  目前烟台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并不多,但仍有49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烟台市常住人口资料显示,人口过千的民族中朝鲜族也在其列。近年来由于朝鲜族的大规模迁入,朝鲜族已经成为该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三、朝鲜族在烟台的适应与发展
  外来朝鲜人口族在进入烟台之后,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不断与自身主观的传统文化调和,在对生存环境适应之后,开始逐渐向周围社会融入。这种融入过程和状态即是城市融入。本文主要考虑经济、文化两因素对于朝鲜族城市融入的影响。
  (一)经济层面
  朝鲜族流动人口分三个时段迁入烟台,即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至1992年中韩建交、中韩建交至今。在1992年以后迅速增长,韩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吸引了东北的大批朝鲜族流动人口,他们利用语言、文化、民族的优势,在韩资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综合来看他们主要从事企业的管理、翻译人员,还有经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餐馆、韩语教师等职业,其收入可观。
  朝鲜族流动人口进入烟台后,朝鲜族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利用自己优势发展朝鲜族特色经济,也促进了烟台市经济发展。烟台与韩国对峙,是山东省发展对外贸易的首选国,同时对于韩国开辟中国市场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韩资企业在机械、电子、食品、服装等多领域均有涉及,为朝鲜族来烟台工作、定居打下了基础,因其自身语言及民族优势,再加上出色的业务,逐渐成为韩资企业的骨干力量,也在韩商与中方的沟通中起到纽带作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韩资企业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后就自己开公司办实业,围绕在韩资企业生产领域,为其做配套服务。据资料显示,朝鲜族法人代表企业在烟台现有85家,约占少数民族企业总数的80%。
  (二)社会生活层面
  朝鲜族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他们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社会文化宣传活动,对展示朝鲜族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烟台市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2007年成立的烟台市少数民族艺术团借助百般的演出形式,使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生活不断丰富,也有利于烟台市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交流沟通和展示才艺。最近几年,由于烟台市朝鲜族流动人口增长数量较大,烟台市民族管理相关部门考虑到他们体育活动的需要试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帮助他们,提高民族素质。
  四、朝鲜族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困扰
  朝鲜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本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势必发生冲突,在遇到来自迁入地主流社会的推力时,潜在的民族意识就会唤醒甚至进一步强化。这种选择性认同可能会破坏城市民族团结,降低在迁入地城市的存在感,与其他民族存在不自觉的疏远,不利于其城市融入,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又增强了外来朝鲜族人员的生存适应能力、集体行动能力,能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其不受侵犯。   (一)烟台市主流社会的客观拒入
  朝鲜族在烟台的生存发展是与对韩贸易紧密联系的,在此基础上他们发展起来了民族特色经济。从这种现实来看朝鲜族面临的问题应属于社会拒入,并非社会排斥。
  首先,流入的朝鲜族在解讀本家乡和流入地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时出现谬误。烟台市迁入的朝鲜族很大一部分来自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朝鲜族聚居区生活时间较长,熟悉并习惯于延边相关民族政策法规实施下的做法,然而到了烟台后,常提出“延边朝鲜族可以,为什么在烟台就不可以”等问题。其次,虽然朝鲜族基本生活靠自身努力能得到改善,但期望的政治诉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牵涉部门较多,想要短时间得到解决基本不可能。最后,外来朝鲜族流动人口与其他民族间的交往不可避免,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字语言差异,再加上部分市民因对外来朝鲜族中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认识不到位,使他们容易受到误解,把他们始终当作外来人。政府方面,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规定认识和学习不足,加之相关部门缺乏重视,暴露了政府的很多管理弊端。
  (二)自身局限性
  朝鲜族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其实质是面对迁入地时产生的主观拒入。较普通流动人口,朝鲜族流动人口自我拒入特征更明显。这种“自我限制”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特征的传承,如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避免了彻底被同化,但其城市融入也更加困难。
  从职业角度来看。吸引朝鲜族大量涌入烟台主要因素是韩资企业的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提供的相关经济机会。因此,烟台市朝鲜族流动人口的就业创业领域基本上与对韩贸易相关。朝鲜族凭借自身的语言文化优势这种“族裔资源”,进入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使其能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之余甚至获得不错的发展。然而这种模式无疑会使外来的朝鲜族人员长时间在较封闭且人员集中的环境工作,在客观上使其与当地其他民族产生隔阂,阻碍了城市融入工作的推进。
  从社会交往角度来看。朝鲜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人际交往中血缘、地缘关系起决定作用,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主要在同族或同乡圈子内、职业原因形成的社会关系明显的民族特点外,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主要集中在亲人、朋友、老乡中,从而使朝鲜族群众能够使用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不利于自身发展和融入城市生活。
  从民族心理角度来看。烟台市的朝鲜族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有较强的自身维权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因此他们希望被当地人认可,但因特殊的民族身份和流入地与流出地在民族政策上的差异,导致某些意愿不能满足,感觉在生活和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久而久之会产生压抑情绪,进而出现距离感。这样他们就会本能地利用本民族传统的社会资源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五、推进城市融入,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一)站在朝鲜族流动人口的立场
  在他们迁入城市后,首先需要转换思想,对自身的公民角色意识加以强化,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当地城市居民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比如他们提出将朝鲜族聚居区域作为一个选区,由朝鲜族聚居区中的各个团体负责推举,对朝鲜族代表在市区两级人大和政协委员中的比重酌情增加。对于以上要求,迁入地城市还需仔细斟酌其合理性,在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的同时,仍需对地方进行整体考量。
  (二)从流入地—烟台市的角度来看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将民族问题加以重视,对党和国家推崇的相关民族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努力提高行政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朝鲜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第一,选拔任用适当数量的朝鲜族干部在民族工作领域任职,民族工作会更加简单易行,使他们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拓宽朝鲜族流动人口表达意愿和意见的渠道,将朝鲜族民间社团和民族人士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使朝鲜族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困扰问题各个击破。第二,积极开展落实各项工作以丰富朝鲜族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第三,做服务型政府,在融入城市生活时积极引导,避免不必要的弯路,特别是最近受萨德事件影响,韩国市场不断萎缩,再有国内企业竞争激烈,使烟台的朝鲜族企业生存环境险恶,地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胡书芝,吴新慧.生存在边缘—对青年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的社会学[J].青年探索,2004(2).
  [2]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烟台概览[EB/OL].中国烟台网,[2018-
  01-01].http://www.yantai.gov.cn.
  [3]李景治,熊光清.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6).
  [4]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1).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优化资助育人工作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结合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现状,解析了互联网+资助育人的新要求,从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分类育人功能和资助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在权威信息发布、贫困生认定、学生评价、育人功能融合、资助服务建设以及贫困生数据库应用等建议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资助育人 
期刊
摘 要:以旅游业为切入点与突破口,是西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亲赴旅游地体验、去林芝旅游相关部门调研,与游客深度访谈等方法,在对林芝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西藏城乡旅游发展中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林芝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的四大机制:动力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与政策保障机制,以期进一步缩小西藏城乡差距、促进西藏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西藏城乡
期刊
摘 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目标,关系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但目前高师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在目标上追求全才与塑造,在实施上追求完成任务、达到规定,在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了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利于新时代准幼儿教师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兼顾“社会实用”与“个人发展”,明确培养目标,提
期刊
摘 要:网络流行语凭借其简洁、新颖、多样、含蓄的风格受到许多青年学生的喜爱和推崇,这种全新话语体系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语境的严肃性、话语的规范性、语词的固定性、叙事的宏大性等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利用网络流行语重塑教学话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话语主导,消除教师话语霸权,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对话式话语交流方式,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多维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建立清新鲜活的思政话语范式,以适应网络
期刊
摘 要: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其法治素养十分重要。调查发现,当前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存在着法治素养不高、教育课程设计不合理、法治课余活动不丰富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体都应当提高认识,创新教育路径,共同促进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共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地域抗战文化资源丰富。依托这些地域抗战文化资源,突出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通过开设专题教学课、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探索新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等教学形式,系统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进程,这是高校“纲要”课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的重要教学理念。  关键词:地域抗战文化资源;十四年抗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纲要”课 
期刊
摘 要:西方左翼理论家齐泽克对当前西方左翼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认为西方左翼理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真理维度的缺失、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的悬置、行动上奉行交互被动原则。西方左翼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模糊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立场,割裂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不敢改变资本主义现实秩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理论宗旨。通过重述列宁,齐泽克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理论主张,认为当代的
期刊
摘 要:两性老年人在健身的参与度和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从社会性别角色定位、自我认同、情感沟通途径三个方面解读两性老年人在健身活动中存在的差异,探尋促进两性老年人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老年人;健身;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89-02  国家统计局2016年发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期刊
摘 要:我们在重庆市高校展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现状调研,并运用SPSS分析软件,指出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后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民族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
期刊
摘 要: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习俗的变迁,很多法学家认为传统习俗主要以道德、习俗形成的习惯法表现出来,且是与保守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是应该被改造的。在強调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国家制定的成文法主要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便偏爱用习俗惯例以及道德这些非正式制度来解决问题。因此,现代社会的法治需要厘清民俗惯例等本土资源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