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老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村最东头的野地边,有一间30平方米见方的老屋。斑驳石地基,剥落的土坯墙,斜坡屋顶长满杂草,常年迎风摇摆,绿了黄,黄了绿。
  村里须发皆白的老人们也说不清这间老屋的确切建筑年代,老屋谜一样存在着,似乎又那么天经地义且理直气壮。打我记忆起,那间老屋就是村人们眼里的恐惧,皆绕道避之。避不过,就飞一样跑过,然后是陡然变煞白的脸。
  幼年不解,曾无限天真地问父亲:“那屋里有啥?”
  父亲极厌恶地答:“有鬼。”
  心里不解,就又说:“那拆了它不就没鬼了吗?”
  父亲骤怒:“呸,滚犊子,那屋是意外死亡之人停殓的地方,真的让他们做孤魂野鬼?”
  我兀自纳闷时,又见父亲对着空气极度虔诚地自言自语:“俺孩小哩屁不懂,不要纠缠她。”其实,说真话,眼见人人害怕那间老屋,我更是十万分的惊恐,老远看见那屋子就会脊背阵阵发冷。直到10岁那年的一桩事,彻底把我的惊惧感推到了高潮。
  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突然有剔肝剜心的哭号声划破长空,又听见有密集的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穿过巷外。有人喊“出事啦——”话音未落,父母就已飞奔出门,我好奇地也跟着跑出去,循着号啕声尾随人群涌动,人群停下的地方却是那间老屋附近!昔日避之不及的老屋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丑的俊的,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复杂到难以形容,悲伤的愤恨的无奈的凝重的惊讶的冷漠的好奇的。只见村里向来有些高傲的那个富贵之家的男户主王树,被几个年轻后生死命地拖住。他青筋暴露,双眼充血,仿佛拼命要摆脱控制,要冲破人群,要冲进老屋,要去和谁决一死战,又听见他声嘶力竭地吼:“啊呀,你个活牲口,猪狗不如,活活坑死老子啦!”那声音,极度绝望痛楚,凄厉的呼喊,仿佛要把这冬日的严寒撕裂一个口子,让人听后寒战顿起,毛骨悚然。他血脉贲张的五官扭曲到狰狞,狂癫暴躁发疯。
  “他闺女服毒自杀了。”
  “呀呀,才17岁,俊俊的黄花大闺女,可惜啦!”
  “不是明天男方就来迎娶吗?”
  “是,昨夜王树这老家伙突涨聘礼,不加500块钱不让闺女出嫁,父女俩谈不拢,大吵后,闺女想不开,就服毒自杀了。”
  人群中窃窃私语不断。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王树的家庭。上世纪80年代,他在村里可不算穷人啊。他精明干练,经营着村里唯一一家杂货店,营业时间每天上下午各两小时。我有时为买一支铅笔常常空跑好几次。他的杂货店只要开门了买东西的人就络绎不绝。那一排货架上摆满各式各样稀罕物品,是我们一帮孩子心心念念惦记和喜欢的。我常常借着买块二分钱的橡皮或五分钱一支的铅笔,在柜台前一磨蹭就是半小时。对那形色各异的一把把彩色小刀、好看铅笔、精巧转笔刀、印花文具盒等文具垂涎欲滴。货架上有麻刀纸,红纸,牛皮纸,作业本;麻花,干馍馍,方块糖,醋,酱油,胡麻油,鸡蛋;煤油,窗花,白洋布,灯芯绒;当然也有杀虫剂和农药……杂货店里面许多东西我们没钱买,我们也没见过哩。他的女儿是数着那些东西长大的,她年长我七岁,非常乖巧,时常替父母站柜台卖货。曾经好多次,我去买东西,都是美丽动人的她给我递货放到柜台上。柜台后的她是那么楚楚动人,说话柔声细语。我们都很羡慕她的家庭,一想到她可以恣意挑选货架上的各种好吃的,而我们经常为吃不饱、吃不好的生活叫苦连天时,我就无数次羡慕她有个好爸爸,做梦长大后也想成为她的样子。
  那一个上午,时间仿佛停滞,哭闹声和惋惜声一直在继续,几乎全村的人都集会到了那间老屋旁。我似乎陡然明白了老屋的意义所在,这是所有落难遭劫的灵魂最后栖息的地方,他们被人间的种种桎梏锁定转身了,会无家可归,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家,可以得片刻安息,可以最后回望故乡,可以安静地听不到任何打扰地注视生养自己的故土。老屋恰如一个饱经风雨的老人,以慈祥和宽容包容着人世的一切,延绵数年。一切吵闹和眼泪都最终会尘埃落定,平静得无关风月,无关一切,就像什么也没发生。
  我不敢多看了,不敢多听了!远远地透过人墙缝隙,我看见一扇废旧的木门板上,蒙着一块洁白的粗布。白布下凸起的身躯就是那女孩吗?她生前笑眉眼,尖虎牙,笑时有两个好看的酒窝儿在脸蛋上闪现。听说,她初中时早恋了,毕业后坚决不念书,铁了心要嫁给家在邻村的那个同班同学。父女俩持续战争了两年,最后还是父母让步,这年终于把婚事敲定。眼看次日成亲,却因她爹无端涨价的500块钱彩礼,她走了极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500块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一年多的收入。那时娶个媳妇拢共费用三百多块钱就够用。
  她只不过是个小孩子,为什么他父亲会给她出那样的难题?她又怎么会想到选择那样的方式抗争?也许是无法面对次日欢喜而来的郎君,相信爱情至死不渝,生死相许,她放弃了长长的一生,逃避次日来到的尴尬。她上演了一出爱的绝唱和传奇。她年轻的身躯最后安躺的地方,是那间让我们魂飞魄散的老屋。
  此后的老屋,因她的故事,更瘆得人心慌。而其旁边的一条小路,又是我们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这多少让我们的童年过得有些胆战心惊。尤其是冬日的黄昏,再间或传来几声乌鸦凄厉的叫声,更是给小小的山村笼罩了一层凄凉。一路小跑回家,不敢回头,到了家,在爹娘屁股后跟得紧紧的。夜里,断然不敢独自出家门的。
  听说她未婚夫在她去世后也絕望得精神错乱了几年,其间被家人严加看护,以防殉情。
  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十几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红尘淹没了人间多少往事。前几年,我回村,老屋矗立的地方已建起排排新房,全国各地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间老屋的种种传说已被时代前进的滚滚车轮碾压而过,成了一个古老的故事,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枯萎,少有人再提起。今日的村民们活得豁然开朗。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阳光的大手多么温暖啊。  一寸一寸,抚摸着水墨色的臭椿树,这棵或是那棵,都是那么的发烫,芽苞爆炸,吐出了一团团的绿雾,一片片的小手,甜蜜蜜,甜蜜蜜,弥漫在空气中。土壤也开始发烫,像暖烘烘的被子,只不过太热了,闷得慌。哦,水钻出来,树根们钻出来,蚯蚓们钻出来,草籽们争先恐后地朝着水源挤,喝饱,脱壳,伸展,破土,苍黄黄的褶皱里,有了眨着眼睛的新绿,数也数不清。鸟儿在天上飞,心,也飞,而且在笑哩。  别
期刊
早晨上班,途经西城墙。  刚刚经历了一场春寒的侵袭,城墙上,几株高大的槐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脱去了黑色的外衣,绽出了一片一片指甲盖儿大小的嫩绿的叶子,给这个善变的春天悄然间增添了一片新绿。  初升的朝阳从东方斜斜地照过来,斑斑驳驳的金色阳光落在新生发的槐树叶上,风吹过来,像一只只穿着黄金甲的小蝌蚪游来游去,一闪一闪地映着我的双眼。  伸出手,搭在眼睛上,抬起头,却看见整个树冠被人为拉断了很多的枝枝
期刊
鸡叫四遍,天地还是一片混沌的黑,稀稀拉拉的几颗星星似乎怕冷似的瑟瑟着。村西头,拴牢家的黑狗吠叫了几声,很快,就被空旷的夜吞噬了。  我手里牵着绑在猪脖子上的绳子,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父亲跟在后面,时不时“吼——吼——”地吆喝着猪。我家叫“胖胖”的黑猪,头天被母亲精心喂了三顿,凌晨又给和了满满一大木槽甜菜叶拌玉米面,吃成了一个球状,边走边哼哼,不晓得是胀得难受还是将走出大山的激动。蜿蜒的山道上,只有
期刊
老伊的羊圈,在石门沟一个叫旧寺湾的山坡上。  推开院门,老伊的二女儿脑仁草正在院子里给一只白山羊刷羊绒。阳光柔媚,但院子里有风。脑仁草将山羊的一只后蹄和一只前蹄缚在一起,将它侧身放倒在一片麻袋上,羊儿舒服地眯着眼睛,全身松垮,任凭脑仁草用铁刷子刷它的绒毛。天气热了,羊儿也想脱掉厚厚的冬装,轻快地跳一曲春天的芭蕾。  脑仁草今年二十岁,在玉门打工两年多了。最近阿弥(外祖父)病了,家里又要刷绒又要照顾
期刊
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这是一片海,一片深到无人所知的海。太静了,静到可以听见风吹过的声音。所以,当他们说话时,我竟也能听得清楚明白。一老一少的声音,也渐渐在这样的平淡中鲜活起来了。  为什么天上有个会发光的圆球?那是太阳,它会向我们释放温暖。为什么我们要生活在这里?因为现在我们只能生活在这儿。为什么我们不离开这里呢?因为……“因为你们被遗忘在这儿了啊!”我顺口接出他说不出的话,可终究是没惊起半点儿
期刊
机舱里传来空姐柔软而甜美的声音:“乘客们请注意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由于天气变化,飞机航班延迟六个小时,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  飞机起飞后,机身被气流冲击,发出“呼啦呼啦”的声响,抖动的机身,一直不能平稳。我的心也随着这不安的声响,越发紧张起来。空姐温柔的声音都无法缓解我心中的忐忑,悬着的那颗心,已提到了嗓子眼儿。  那年,我在阿治曼连续工作了三年后,由于签证到期,终于可以回国了。此时,
期刊
水冲走了桥板的时候,就该过渡了。  渡口在沿河一棵老柳树的树影下。一个人踩着月光走过来,动手解开缚在柳树上那根拴渡船的铁链,然后,一步跨上船,蹲在船头开始吧嗒吧嗒吸烟斗。烟火一明一灭,它告诉过渡人,摆渡人已在等候开船。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由河水洗涤出的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守业精神,让每位过渡人看了都油然而生敬意。  摆渡人姓黄,是个体格奇大、满脸络腮胡的严肃老头儿。他每天摆的第一渡人,永远是河东庵下
期刊
对于婚姻,姥姥的理解就是一个字:熬。两个人搭伙过日子,顺当也好,拧巴也罢,只要慢慢熬,等孩子大了,两口子老了,人生也就到头了,圆满了。  姥姥就是这么熬了大半辈子的。  她和外公结婚前从未见过。媒人牵线,父母点头,两个人就开始了五十多年的搭伙生活。依照我们晚辈的观察,两个人其实很不般配:外公是典型的旧式农民,身材健壮,沉默寡言,头脑简单。他一辈子的气力都用在了家里那几亩地上。对于田以外的事情,似乎
期刊
19岁那年,我与很多没有接收单位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一样,加入到外出打工的行列,之后,便如一叶浮萍在南方辗转游荡了数年。  2010年,我给海宁的一家专业市场做服务。清明翌日,同事捉了我一起去袁花乡下拜访大客户。一下车,便被一大片暖暖的、金黄的油菜花包围着,惊讶之余,我便再也迈不开脚步。  在东海之滨,在钱塘江畔,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的眼里只剩下了三种色彩:顶上是蓝蓝的天,远方是青青的山,身边是金黄
期刊
人活着就会生病,生病了就需要有人陪床。  母亲14岁那年,姥姥生了很重的病。在我们的方言中,那是一种叫作“缠腰蛇”的恶疾,得病的人,腹部、背部会生出红斑和水泡,像一条红色的蛇缠在腰间。当地人都说,如果这条红蛇首尾相连缠满腰间,人就没命了。  姥姥有四个子女,母亲是老大,那时舅舅和小姨都还是孩子,二姨也只有11岁。姥姥生病了,作为长女,家庭的担子责无旁贷。姥姥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母亲就陪床了一个月。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