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生情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了16年的车,卖了。
  它还能开,年审都是一次性通过。我之所以卖掉它,是因为要换一辆新车,它占的指标和车牌,都要让给新车。
  它已经卖不出价钱了,只卖了几千元,相當于卖一堆废铜烂铁。买它的是个刚拿到驾照的新手,买去练手的,说是练熟了再买新车。一辆老车遇到一个新手,老车的命运可想而知,未来的日子里,剐剐蹭蹭、磕磕碰碰,估计是难免的了。就算蹭掉了漆,剐破了壳,新车主怕也不会为它补漆了—一辆不值钱的老车,谁会在乎它的脸皮呢?这样一想,我有点难过,舍不得。
  它是我的第一辆车,不是什么名牌,但我一直拿它当宝贝。这么多年,我几乎都是亲手洗车,每次连车轮毂的缝隙都擦洗得干干净净,就像给调皮的孩子将脚丫子擦干净一样。16年了,我坚持在4S店给它做保养,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愿去路边的小修理铺。我不愿委屈了它。它对我也是尽职尽责,每天陪我上下班、接送孩子,遇到节假日,它还载着我们一家四处游玩。最远的一次,它甚至陪我跑到了西藏。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时,只有 1.6升排量的它哼哧哼哧,愣是不输那些越野车。
  一辆车,有发动机,像人的心脏;车灯就是它的眼睛;四个轮子是它的脚;油箱是它的胃;排气管是它的肠。唯一没有的是脑袋瓜子。它不能思考,没有感情。但我对它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有人说,感情是双方的,互动的。其实不完全是。对没有感情的东西,我们也会动感情,就像我对自己的这辆车。日久生情,说的是人,其实对物也是如此。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有一个竹篮。去镇上赶集,用它;去池塘洗衣服,用它;走亲戚,还是挎着它。听说,我的父辈,还有我们兄妹,都坐过这个竹篮,那是我们共同的摇篮。竹篮的底坏了,奶奶就让爷爷剖一根竹子,重新给它编一个底;拎手坏了,奶奶就找来一根铁丝给它绑上,再一圈一圈地缠上旧布。家里还有其他篮子,后来又有了更好看、更结实的包,但奶奶不喜欢用,独爱这只竹篮。后来我才知道,这只竹篮是奶奶出嫁时我太姥爷亲手编的,是送给她的嫁妆。那时候家里穷,奶奶就是挎着这个竹篮,将她的青春和她对娘家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起拎到了爷爷家。有了自己的家后,她又是用这个篮子,艰难地拎起了生活。奶奶去世后,这个竹篮在奶奶出殡那天烧了。不光奶奶视这个又破又旧的竹篮为宝贝,我们全家人都对它倾注了很深的感情。
  我们对冷冰冰的物动情,不是痴迷于物,不是为物所累,而是因为那些物上,有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
其他文献
看师傅拉面,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将面目模糊的面团扎扎实实地拿在手里,以灵巧的双手左拉右扯,原本那臃肿不堪的面团像上了减肥课程般,变得苗条修长;接着,师傅双手合拢,又拉又扯,面团越变越瘦,瘦到极致,忽然起了变化—一条变两条,两条变四条,四条变八条;师傅的动作愈来愈快,愈快愈利索,只看到一团模糊的光影被他不停地拉拉扯扯、分分合合,面条越变越细,越细越多;最后,大功告成,娉娉婷婷、秀里秀气、纤纤细
期刊
人總会生病。有时病愈之后刚庆幸自己闯过了一关,不料病痛又再次袭来。想来,完全没有病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几次静卧病床的体验,只是病痛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要不断跨越病痛的关卡。然而,对人来说,死亡终究只有一次。就算一个人生再多的病,也只有一次会被疾病夺去生命。那么,之前的病痛,是否可以看成人生中的一种历练呢?  把一场疾病看作人生的一次历练,这样一来,心胸自然会
期刊
李雪彪今年已80岁高龄,但说话仍铿锵有力。从20岁开始接触剪纸,他用了近60年时间钻研这项民间技艺。  在李雪彪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中,大到一艘船,小到一张桌子,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据李雪彪介绍,这件作品是由包括他在内的四位师傅花了9个月时间完成的。  “制作这幅作品的经历太难忘了。由于作品太长,我们把它分成了15段来剪刻。”李雪彪告诉记者。分段制作好后,难点在于如何将15段作品拼接在一起。由于
期刊
要出書,第一道工序就得算编辑了。编辑有专门的校对符号,比如删除,得把需要删掉的字句圈上,再标个删除符。为啥不直接涂掉呢?  这就得说到古人校书的历史了。古人校书有个名目,叫“涂注乙”。“涂”,就是直接涂掉,表示删除;“注”,就是加文字注解;乙,就是标个“乙”字,表示颠倒顺序(古文是竖排的)。关于这些,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里说,有个神仙看见某人寿数只有十九岁,就拿了他的生死文书,“
期刊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有个反派人物,名叫栾平,人称“小炉匠”。小炉匠并不是他的外号,而是他作为土匪联络员的掩护职业。那么这个职业是做什么的呢?  小炉匠从事的工作是锢漏锅。锢漏锅就是补锅。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做饭的锅是必不可少的。过去老百姓用的锅都是铸铁的。铸锅匠人用高温把铁矿石或碎铁片熔化成铁水,浇铸成锅。铸铁锅,难免有个砂眼什么的,使用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出个小洞。买新锅要花不少钱,少花些钱补补,
期刊
40年,共收藏86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其中中文版61种、外文版25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86岁老党员王德新把自己的这些收藏视如珍宝,每个版本的出版故事他都能脱口而出。王德新收藏的《共产党宣言》版本涉及18个国家,包含漫画版、袖珍版、百周年纪念版、首版中译本等,每一本都有一段故事。  在这些藏品中,王德新最为珍视的是由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1920年,陈望道先生在义乌做了全
期刊
93岁高龄的徐士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32年来,他一直义务为大家修理自行车。  徐士银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洗漱后就在楼下活动筋骨,然后从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源社区的家中骑自行车到位于空间社区的修车铺上班。在这个简陋的修车铺里,他已默默为社区义务服务32年。  徐士银1928年出生于江苏泰州的兴化。年少时父母、爷爷奶奶先后离世,13岁就孤苦一人的他住在茅草棚中,靠种点田埂地糊口。 14岁时,新四军在他的
期刊
座山雕的大本营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木垒成的大木房,坐落在五福岭中央那个小山包的脚下。大木房的地板上,铺着几十张黑熊皮缝接的熊皮大地毯,七八盏大碗的野猪油灯,闪耀着晃眼的光亮。  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鷹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下巴蓄着一撮四寸多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他身后的墙
期刊
我妈又在家搞“工程建设”:把耳房里的杂物全部搬出,房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四张单人沙发椅,靠墙放了一张沙发床,还将书橱搬进了耳房,将家里的藏书包括我的样刊样报都请进了耳房。耳房的一角放了一台饮水机,旁边摆了一个小茶几,放置水果零食。  家里有客厅,再弄这么一间干吗?我妈说,这是打牌室。  我妈原来不喜欢打牌,牌技也不行。去年下半年,她的老闺密高大妈喜欢上了打牌,常约一群老友去她家,于是我妈也开始跟着打
期刊
现代人对脂肪肝并不陌生。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统计显示,在我国中青年男性中,有四分之一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并不是说肝脏变成了脂肪,而是指肝脏里的脂肪含量升高,超过了正常比例。  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积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根据有无过量酒精摄入,又可将脂肪肝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非酒精性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