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爷爷的日子,光阴静好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乐观和坚强让病困也不那么难以忍耐,余生就这么度过,用他的爱来慰劳清贫。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是一个病人:虚弱,消瘦,每天静静地坐在藤椅上,抽烟和发呆,有时也看电视或者给我讲故事。他抽烟很凶,食指和中指的指甲很黄很黄。我从没见他剧烈运动过,如果是冬季,他连家门都不出,坐在火炉旁边,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守门人,屁股都不挪一下,以至于竟然把沙发的一角坐出了一个坑儿。他沉默而有礼,周末家庭聚会的时候,他很少参与大人们的话题,而只陪我们这些孩子玩。那时我妈还年轻,她告诉我,爷爷得过一种很严重的病,所以不能过度用脑。我就去问爷爷,爷爷很平静地告诉我,是脑瘤。然后他详细地对我讲述如何剃掉头发,如何割开头皮,如何把头顶那块头骨撬下来,如何把手术刀伸进去把瘤子割掉,再把头骨放回去。我听着傻傻地笑,觉得很有趣,他就跟我一起笑。
  奶奶总是像梭子一样在屋里走来走去,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她在忙,爷爷什么也做不了。奶奶的步子是轻盈而快乐的,从来不曾抱怨过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快乐的家庭主妇。
  爷爷没有给过我威严的感觉,他一直用和成年人说话的口吻和我说话,而我从来不会撒娇任性,因为他从来不哄我,只和我正儿八经地讲道理,绝不含糊。每当他一本正经地和孩子们讨论问题时,大人们都要笑,说他因为生病的缘故像个小孩儿,而大人是从来不和小孩子当真的。
  70岁那年,他失明了,全家人都知道他的病复发了,而以他的年纪已经不可能再做一次手术。但是大家怕他伤心,就统一口径,告诉他是白内障,但年纪大了,做手术很危险。他就点点头,也不说什么,和以前一样平静地生活。每天早上,他摸着墙自己去卫生间洗刷,然后摸着墙出来,从一个固定的地方拿梳子把头梳好,还抹上点大宝SOD蜜,有人要扶他,他就摆摆手。看不了足球了,他就听球。有一次电视没有画面,只播背景音乐,他扶着沙发无限陶醉地晃着身子竟然跳起舞来,闭着眼睛,面带微笑。我去扶他的手,他就拉我一起晃悠。
  奶奶说,年轻的时候,有次单位开联欢会,有人在台上表演吹口琴,爷爷听了说:“吹的什么?还不如我来呢。”说完上台抓过那人的口琴开始自己吹。我问,后来呢?奶奶说,你爷爷吹得好呀,大伙都给他鼓掌。说完,奶奶笑得那样自豪。
  后来”文革来了“,发生了很多事情,基本上天灾人祸全有了:先是家被抄了,抄家前,大伯的同学偷偷报了个信儿,大伯就把家里的祖宗牌位和一屋子的藏书全拿到院子里烧,据大伯说烧了一晚上,一直到天亮才烧完。然后是全家被扔到农村,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一家人住在羊圈里。爷爷这样一个张扬的人,就是这时头里长了个瘤子,而他妹妹之前帮忙找的那个北京军区的著名脑科大夫,已经被造反派赶去扫大街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给他做手术,那一刻他离死亡那么近。奶奶说,爷爷手术后性情就变了好多。
  奶奶照顾7个孩子,终于不再工作,做起了专职家庭主妇。她没有像有的女人那样大难临头自己飞,而是一直陪伴着爷爷。
  小时候我们总缠着爷爷讲故事,我相信他讲的故事都是真的——讲他小时候和日本小孩儿打架的事,讲他中学时养过一只特别聪明的狗叫“造林”,讲他年轻的时候和奶奶打雪仗的事儿。他失明以后,每当有人坐在他身旁,他就会习惯性地闭着眼睛开始讲故事,讲的大多是我们这些孩子小时候的趣事。很多次,我看到坐在他旁边的人早已离开了座位,他还在对着一个空座位絮絮叨叨地说,说着说着会忽然发现已经没人了,然后沉默下来,把头转到前面。这时我会默默地坐到他身边,也不说话,停一会儿,他摸摸我的手问,是铭铭吗?我说是,他就会继续饶有兴趣地给我讲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在寂寞的童年,用央求让他为我们养成了讲述的习惯,等我们长大,有了那么多爱好和娱乐方式,便不再对他的故事感兴趣了。他经常是寂寞的吧,但他从来不说什么,我经常看到他一个人的时候,在角落里用手慢慢地捶打自己的脑袋。他是病人,不可能没有病痛的,但是从来没听他抱怨过。
  他告诉我,他得病前还年轻的时候,救过3条人命:一个在腊月里跳海的姑娘,两个涨潮时困在礁石上的孩子,所以老天爷就多给了他30年阳寿。他40岁得脑瘤,手术时医生只保他3年寿命,他远远超出了医生的预言。这个手术,后来成为那个脑科大夫最著名的病例,年年要来调查他的健康情况,被称为医学奇迹。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已经失明3年,我忽然明白,其实,他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但是大家善意地欺骗他,他也不点破,他的平静不仅仅是面对失明,也面对死亡。我深深地凝视他:眼球已经完全浑浊,消瘦而苍白的脸庞,布满了很深的皱纹,已经找不到一丝年轻时的英俊,但那表情平静而刚毅。我恍然发现,他心里是多么明白。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手术,从来没有影响过他的智力,只是这个时代已经渐渐不再理解他的这种为人态度了。
  那年暑假,只有我和爷爷奶奶在家,一天午觉醒来,看到爷爷奶奶并排坐在沙发上,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后来爷爷拿起一支烟,用打火机点,点到了烟的中间,奶奶默默地把打火机拿过去,蹲在他面前,给他把烟点上。我看到爷爷轻轻地拉起奶奶的手,说:“老罗,娶了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奶奶笑了,一起经历沧桑巨变至死不渝,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躲在一边的我感动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是奶奶在照顾爷爷,爷爷一直那么虚弱,可是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却非常地有男人味儿:坚强,善良,智慧,很认真又很豁达。他从来没有过一丝的萎靡,对所有人都怀有热忱与善意—一种在我的父辈和我的同龄男性中所没有的美好气质。我说不清那到底是什么,他永远乐观,困境中也能给身边人以安全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正是他的家人所需要的。
  编辑·乌耕
其他文献
2008年夏,正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张玉明突然接到妹妹张玉青的电话:“医生说爸爸挺不过这个星期了,你快点回来看爸爸最后一眼吧……”一向孝顺的张玉明蒙了,原来父亲张斗贵为了让在外地上班的儿子安心工作,硬是隐瞒了自己已是胃癌晚期的病情。  当天张玉明心急如焚地往回赶。在他牙牙学语、妹妹尚在襁褓之时,他们的母亲杨菊花就因一场意外永远离开了他们。年轻的张斗贵又当爹又当妈,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其间杨菊花的堂妹杨梅
期刊
一  2006年5月,家住沂蒙山小县城的李大林和张丽丽的婚姻,因为张丽丽的红杏出墙,走到了尽头。  两人协议离婚进行得很顺利,张丽丽出轨在先,属于过错方,仅得到了三分之一的财产,对此,张丽丽没有异议。但在儿子天昊的抚养问题上,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谁都不想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让儿子自己决定。  父母的决定让14岁的天昊左右为难。他含着泪,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最后,他怯怯地说:“你们
期刊
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如果你看到“秦香莲”这三个字,大体就能猜出来,这无非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女人牺牲自己把男人打造成功,却遭抛弃的故事。    1  忘锁房门、把水烧干、饭做糊了也不知道;“别杀我,别杀我”,伴着这样的叫喊从噩梦中醒来——刘琴的抑郁症已经严重到需住院治疗的地步。可是,她没工作,丈夫对她不管不问,根本没钱治疗。  因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娘家人收留了她,时间长了也失去了耐
期刊
听完女主人公的倾诉,那个健谈善辩的主持人突然失语了。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入夏的一天上午,同事领着一位两鬓染霜、长相有点像电影演员陶玉玲的妇女进了办公室。她穿着一身不合时宜、洗得发白的重蓝色涤卡西装,样子显得很是拘谨,看起来没太出过远门。她坐下后,我发现她还穿着一双自己做的、现在城市和近郊很少有人穿的千层底方口黑布鞋。她坐在凳子上,双手捧着递给她的茶水杯,两眼盯着脚尖,半天不说话,看
期刊
很多离异的男人在谈起自己发妻的时候,都流露出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之情,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妻,他们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    很多离异的男人在谈起自己发妻的时候,都流露出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之情,这些所谓的负心汉们允许朋友和哥们儿开任何玩笑,但绝不允许拿发妻说事儿。  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发妻,他们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即便一起生活中可能有种种艰涩难熬的经历,即便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激情燃烧,可曾经一起走过的人
期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前,分外喜欢后面两句,脆生生的句子,水灵灵的时光。如今,红袄绿裙的时光已经过得差不多了,倒是从“流光容易把人抛”里咂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况味来。  那天在超市,遇见中学时候的一位男同学。多年未见,提起他的名字,那学生时代的青葱时光“哐”的一声,仿佛一箩金豆子,一下子从半空里倾下来。那时候,我们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他坐我前排。唧唧喳喳,两个人在一块,话多着呢。
期刊
人际关系弄拧了,无论是父子还是夫妻或者亲友,一般说来彼此都会有些问题,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据我观察,一场冲突最后能化干戈为玉帛,往往取决于卷入冲突的人中间有一位仁者加智者。古人所说的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便是这种仁智的境界。  家庭暴力中,女性往往是受害者,所以我们不能各打五十大板。但仅仅谴责男人并慷慨地同情女人——人们也一直在这样做,充其量只是一种道德抚慰。根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女性的自我成长—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且悲怆的故事。男主人公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妻儿。    妹妹近段日子打了好几个电话催我回家,正值年底,我总脱不开身。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常犯病,是该回老家看看她老人家了。  回到家,母亲有些虚弱,坐在床上,声音低沉地对我说:“儿子,我老了,活不了多久了,有一个隐瞒了几十年的事要告诉你,我不想让这个秘密和我一起入土。”  母亲虽然78岁高龄,但头脑没糊涂,不像在说胡话。她三番五次催我回家
期刊
很喜欢一篇文章,冰心的《小桔灯》,总觉得字里行间这朦胧的桔红色的光,一寸寸照亮了胸口。现实中,我对灯具情有独钟。  在大学宿舍的那段日子,统一的六人间,千篇一律的木板床,就连床单也是清一色的蓝白格子。唯一特别的,是床头一盏果绿色小台灯,总是擦得亮亮的,调整好弧度,底座是柄夹子,可以夹在床头。灯光从果绿色的灯罩里散漫下来,夜晚便有了一点不寻常的气氛,再简单的日月也由此镶上一道金黄色的边儿。  正是有
期刊
我从车上下来,站在陌生街头,感觉却很熟悉,嗅到了冷冷空气中最温暖的气味,烤山芋的味道。  放眼望去,并没有看见烤山芋的摊子,那股气味却占领整条街,甜香软糯而温暖。我便知道,烤熟的山芋就隐藏在某条小巷里。我毫不迟疑地钻进小巷子,果然找到一个小店家。昏黄的灯光下,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正掀开烤炉上的被子,探看翻捡她的宝贝。我小跑着冲到烤炉前:“烤好了吗?”  “你要几个呢?”老妇人微笑地看着我,她戴着白色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