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活水 激发潜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给语文教学注入一弘鲜亮的活水,让语文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延伸阅读——语文教学的营养液
  
  延伸阅读是指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适时适量地拓宽学生文本学习的资源,延伸性地阅读、查找、搜集与文本有关的资料、图片,从而升华文本的人文内涵,丰富文本的内容。
  1.采辑编创。
  当一篇课文结束时,学生往往意犹未尽,此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宽,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籍,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并在一定的时期进行展出、交流,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手抄报的编辑、创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语文的内涵原来这样丰富,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2.补充发散。
  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还要通过教本这种可利资源,由此扩充、发散开去,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一篇文章结束之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阅读,也可以搜集出能说明文章内涵的名言和故事等。
  
  二、空白对话——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上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而任何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意义上的空白,填补文本空白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个体独特经验介入的重要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挖掘课文的内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1.省略号的补叙。
  课文中有关相似事物的描述,在列举了几个之后,常常用省略号代替,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时,可以让学生仿照前面的句子,图文对照,发挥想象,补叙省略号。如《莫高窟》一文中介绍飞天的形态时,列举了四种,课讲至此,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仿写两至三个分句,学生兴趣盎然,好词好句脱口而出,通过描述,飞天的多姿多彩也就尽展眼前了。
  2.内容的详化。
  为了给读者留有回味想象的空间,有时课文中对事物的描述往往只用精练的语句一带而过。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详化,让学生在描述生动、具体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时,课文最后写被救的渔民们上船后感激刘少奇时,只寥寥几笔,并未具体描述。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渔民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展开想象,具体描述,在绘声绘色地描述中,学生更加体会出了少奇同志与人民心连心,关心人民的高尚品质。
  3.结尾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些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故事的发展更是变幻莫测。此时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再造构思,发挥创造潜能,想象出故事的第二结局。
  
  三、巧用插图—— 语文教学的调味品
  
  现在的课本大都是图文并茂,文中配备的意境优美的插图,与学习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富有情趣的插图,挖掘出可利用的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图文对照,体悟情感。有些插图把课文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透过插图,就能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学生通读之后,我让学生观察插图,这样一幅详和安宁的农家生活图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他们再来读课文时就已是抑扬顿挫了。
  2.巧取图名,产生共鸣。有时一幅插图就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给插图取名,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巧妙构思,浮想联翩。课文插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课本中尤其以散文诗词的插图更为鲜艳,让人美不胜收。教学此类课文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出感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不仅学好语文,更要用好语文,去寻找“源头活水”。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适应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更快、更好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更快地促使其社会化。  这就需要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实践、改进,才能解决,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因此构建初步的数概念是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借助思维对人们的语言进行调节。    一、小学低年级传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时,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大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时腼腆、胆怯,语言不准确,不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    一、选择开放生动的教学内容
期刊
现阶段任何学科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特别是语文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具有现实重要意义。  在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个性等问题。要实现创新教育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认为该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全国各地正在推进教育改革,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但由于教育思想严重带后,以至难以转向。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传统的授课风格是教师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细节都作详尽的解说,学生缺乏创造的热情和竞争的态势,养成了唯书、唯师的习惯。  同样,物理教师也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和兴趣局限于一个统一的模式内,把物理学的前知识排斥于教育之外。因此,用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物理教学水
期刊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  可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是不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了呢?” 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
期刊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往往这些都是注重早期语言教育的结果,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怎样去培养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
期刊
语文课堂上经常会遇到文化冲突,这是由语文教学的内容决定的。自然科学领域也会有分歧,但是那种分歧可以用实证的方式来解决,容易达成一致。我们在数学或物理课堂上也见过同学们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的场面,但经过演算、实验、推理等环节之后,他们也就能基本达成一致。  而语文课堂,我们面临许多文化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本身就很难用“是”与“非”来简单判断,即使能判断出“是”与“非”的,你又无法实验给他看,无法计算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