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3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关于中国文学发展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关于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经济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一种文学教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阅读和解释文本的一个角度,关系到文本意义的发现和解释,关系到读者和诠释者能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视而不见。
  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于,作为一个个体,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不仅是某种种族、阶级的人,而且是一个性别的人,在延续了几千年的父权制社会中,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文学,作为人的情感的、意识的与无意识的表现,自然会更加自觉和不自觉地将这些发展历史与社会的性别文化内涵携带进中国文学研究文本内容之内。在这种条件下,运用主体间的综合性别视角,理性审视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清楚地揭示其长期隐藏和曲解的意义。本文以柳如是形象为例,从性别视角对柳如是形象进行塑造来说明性别角度阐释文学文本形象的差异。
  一、男性视角下的柳如是形象
  柳如是,原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与董小宛、卞玉京等人,同称秦淮八艳。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她的传奇经历亦有不少的诗词传赋进行记载。但研究后不难发现,在大多数男性笔下的诗词传赋中,柳如是往往包含了过重的男性思维,他们是带着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来叙述柳如是这个人的。
  譬如在顾苓的《河东君小传》一篇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对柳如是外貌与性格的描述中,有这样一句:“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既说出了其娇小美丽的相貌,也将其勇敢果决、机敏善辩的性格透露出来,虽然胆略一词,多用于对男子的谋略胆识的描述,但在此用作对柳如是的描述,也是对其的一种认可。而在谈及柳如是为孝廉妾室时,以“婉媚绝伦”一词形容柳如是,却着实又带了过重的男儿色彩。除了外貌及性格上的描述之外,顾苓在描写家国动荡时,柳如是对宗伯的劝谏,也凸显了其以男性色彩来对柳如是进行描述的这一特色。虽然柳如是身为女子,气节上不输男儿,无畏生死,愿保名节,在当时的社会,作为一个女子能有如此觉悟,着实是为人赞叹的。在《河东君小传》一篇中,不难瞥见顾苓在撰写此文时,处处对柳如是的感慨与惋惜之情,但也印证了在这篇中,顾苓看待柳如是时,始终以男性角度为主,描述这个风华绝代的人物之时,运用了过多的潇洒之词,使之转换为极为潇洒,又极为大气的更偏向男性化的角色。
  而不仅是顾苓《河东君小传》中对柳如是的描述附上了当时男性的情感,許多流传于后世的关于柳如是的作品中,仍然不乏过重的男子色彩的描写,对这一人物的评判多少都有失偏颇。
  若说对柳如是这一人物最为全面的解析、最为深入的探讨的文学著作,还是要从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姻缘诗释证》)一书谈起。这部关于柳如是的著作中,详细剖析了柳如是的一生,也详细地交代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凸显了柳如是这一人物在当时社会颇为传奇的一生。而这部作品的出现,也将柳如是的形象做了一个正式的校正。这部著作主要分五个章节来叙述:第一章“缘起”介绍写作此书的原因,第二章考证柳如是最初的姓氏名字、家世以及附带问题,第三章考证柳如是与陈子龙等交往的故事,第四章考证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往及相关问题,第五章考证他们夫妇如何从事“复明运动”及钱氏家难。正是有了这样完整的资料对柳如是进行阐述,才终将其坎坷的身世、豁达的心胸、灵气的才情、处世的旷达一一体现出来,才终将她的美好秉性,以客观实际的角度呈现出来。
  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文献,还原柳如是这个人物的生平,这既是精妙的文本创作手法,也是值得考究的一种文学考证方法。在《柳如是别传》中,还原了一个因喜爱“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而为自己取名“如是”的潇洒女子,这是一个为了钻研学术女扮男装混迹学堂只为探讨诗词歌赋的调皮形象,她也是一个敢爱敢恨、舍生忘死,愿意为家国情怀而牺牲一切的豁达爱国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这样的人设,倘若是一个男子,风流倜傥,定是为人称赞的,但柳如是这一人物直至这部作品现世时才得以洗清污名,改变了无数人笔下“风流不羁,浪荡随性”的形象。可见当时在人们心中,无法接受一个女子如此热爱文学,更无法接受一个女子拥有比男人更惊艳的才学,拥有比男人更豁达的境界这一事实。在那个时期,研究文学,理应是男人的事业;抒发爱国之情,君臣之道,也理应是男人所求。若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不会让一个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女子,背负不堪的名声如此之久。但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却也不是只纯粹为柳如是正名,也不只为考证这个人物的真实情况,陈寅恪先生撰写此书时,也有着自己的目的—在书中,字字句句彰显出的是陈寅恪先生的哲学观,也抒发着先生以“气节”为核心的生死观,呼吁当代的文学从事者追求“气节”的民族精神,选取柳如是这一人物也是因为她劝说丈夫钱谦益以死明志时,身上有着男人所不及的“高风亮节”。一个女流之辈尚且如此,身为当代文学从业者的你们,更应该看清事实的真相,看清国家的格局,展现自己的气节,绝不与自娱式的“文儒老病消愁送日之具”为伍,是陈寅恪先生作此作的最终目的。从此方面来讲,陈先生依旧是以当时社会为主要问题,来创作这部人物传记的。
  二、主体间综合性别视角的柳如是形象
  那么,真正的柳如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如何撇开世俗的观点,来探讨这位传奇女子的品格,便要从理性看待她的作品开始论起。在柳如是为数不多的传世之作中,《金明池·咏寒柳》一作,不可谓之不绝也。词中一字一句,皆是意境,一顿一扬,亦皆是精髓。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正是一幅描绘千景萧条,烟波渺渺,凄凉无垠的画面,才能凸显出离人愁绪,思念往日的热闹光景,对美好年华的慨叹。水烟寥寥,梅枝稀疏,正是衬得心中万千思绪的借情之物。在短短一词中,将雨后寒池边柳絮萧条的景象刻画出来,这样的灵韵与境界,是当时少有的佳作。虽是柔肠百转,却含万般情绪。在柳如是的词中,凸显的便是她儿女情长、委婉动人的美好形象。用词的雕琢,语境的塑造,更是她才学的彰显。
  另一方面,对于柳如是的生平,也有许多人颇有微词。她与钱谦益的爱情,也是为当时所不接纳的。那时候,艺妓出嫁到寻常人家,因身份卑微不能见光,无法白日出嫁,须等夜幕降临,才可前往夫家。可柳如是出嫁却一反常态,打破了以往的规矩,在白日便让钱谦益上门迎亲,并将花轿抬上大街,向众人昭示爱情的同时,也惹来了不少非议。从这一事件中,便可看出,当时的社会,并不能容忍艺妓光明正大地出嫁,虽有柳如是大胆尝试在先,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艺妓自由恋爱、白日出嫁、八抬大轿这等行为,也着实是不能令人接受的,由此也可看出在那个年代身家清白的重要性。
  再从柳如是婚后对丈夫钱谦益的劝谏来看,柳如是这个女子所胸怀的家国情怀,是超脱世俗而抛开生死的。国家破灭之时,柳如是劝说钱谦益以身殉国未果,她欲投河献身之时的毅然决然,便是其气节的浑然体现。钱谦益逝世后,她毅然赴死,却又是她对爱情忠贞的体现。她于国,于家,都满怀着一腔热爱,这样真性情、真气节的女子,在当时社会,无不是令人钦佩的存在。在思想还未完全开明的明末清初,柳如是也能遵循自己的本心,活出自己的性情。面对身份、面对家世、面对性别的压力,她依然没有退却,勇敢迈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便是柳如是这一人物所体现的生活主张。即使被后人所抹黑、所误会,她依然能以她与众不同的气节,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论是在现代,抑或是当时,都是难能可贵的。不惧身外之物,一心求索真知,将世俗的眼光抛却,这样果敢坚毅的性格,也值得活在当下的我们学习。
  三、结束语
  生在当下,我们要充分地认同自己,充分地給予自己勇气,打破常规,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所爱,方能活出自己的最佳方式。自信、自爱为一个人带来的,不仅是美好的生活,更是为前行于荆棘道路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勇气。正是通过主体间综合性别视角解读文学文本,我们才能多角度分析柳如是的形象,才能窥得性别视角对文学文本解读的不同之处。我们在柳如是身上看到的,是自信勇敢,不畏他人眼光的坚毅,也是至情至性,有家有国的壮阔情怀。无论世道如何,坚持本心,追求所爱,坚定不移地迈步于自己的人生,才是每一个人真正应该追求的豁达与畅然。
其他文献
孟子心性论是性善论的义理基础,不仅开启了后世性善恶的长久讨论,也曾引出宋明儒心性之学。现代以来学界曾有过孟子是性善还是向善论的讨论,陈永革做出了向善是本善的经验陈述,本善是向善的超验规范的精辟解释,使性善、向善统一;后赵法生提出孟子“性善、向善、为善、致善”四个环节,而孟子性善表明仁义内在、性由心显,所以要找到从性善、向善到最终致善的可能路径须从孟子心论处着手。以恻隐之心为心论基础自朱子起已有分说
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苏珊·格拉斯贝尔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美国戏剧传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些评论家肯定其说:“格拉斯贝尔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剧作家,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可是,从1915年到1922年间‘普罗温斯敦剧社’写作剧的作家中,除了尤金·奥尼尔之外,现在仍有影响的就只有她了,并且她的剧本还在不断地被排演。”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直面现实的童话作品,同样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人物谱系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选择《大林和小林》及《秃秃大王》两篇极具夸张讽刺意味的代表作品,从其审丑形象的刻画、漫画式的表达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内涵三个方面出发,品析张天翼儿童文学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小说;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全燕利(1992.9-),女,土
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身怀高超武艺,胸怀统一大志,但纵有拔天之力,吞吐日月之气,也只能在宦海中几经沉浮。可喜的是仕途坎坷的辛弃疾笔头并不坎坷,他饱蘸笔墨,挥洒而就,诗、文、词三足鼎立,大放异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稼轩尤以词名世,留存600余首,无论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世以苏、辛并称,归为“豪放”,周济所言:“稼轩词敛雄心,抗高调,变婉约,成悲凉。”这评说可谓慧眼
夜晚的荧火  在老树下闪烁  怦然心动的一刻  被风撩起一抹  诗人伤春悲秋的梦里  没有我的痕迹  独爱夏的炽烈  炙烤着大地  无端的愁绪,瞬间被蒸发  那漠然一世的孤立  爱的天使  用鋪天盖地的绿  醉了门前的小溪  一如那洒满西天的云啊  渲染着山河的壮丽
春深回到故土  在一棵老槐树下歇脚  摸热了泪痕  不想被凉度拐走  季节是草木的抓手  闲时,就到河边散步  好怀念,那些人和事  水庫的白鸭  纯净的歌声  李白和梵高并生的琴音  获得几个经年才那么幸运  见到月上梢头  吉祥读诗,蓝天白云  能看到,雾灵积雪那样矗立的山峰  立夏之后  绿野仙踪,盼着美丽的江南  一片丰盈  此刻,河水一会肥,一会瘦  我想随着流水的清新  等待有人认领
枝繁叶茂衷情夏,绚烂如诗晕晚霞。  景致浓酥关爱处,夕阳携手度芳华。  荷塘月色冷美人  月色湖光冷照人,荷花碧水映芳身。  寒潮暮夜凉如梦,顿感娇軀不在尘。
一辆公交驶过  山海之地  温岭小城。需要一群人  温暖地行走  需要一群伟大的诗人  书写情歌  后土空间、东辉阁下、东海之滨  一群沉默的年轻人,齐声诵读  点燃一场雪  终于明白:一朵雪花  为何如此孤傲,洁白而诀绝  不明白:诗的自由落体  重重地抛起,又轻轻落下  我为什么喜欢雪  雪飞,是我  小学同桌  雪莉,是我  亲表姐的名字  雪琴,是刚刚搬入小区  我的邻居的名字  我怀疑她
十月的空气 微冷  天空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陈旧的往事  被无心打开的窗扉 吹落风尘  宝匣里的故事 凭借秋风  开始絮语  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  村里的老人渐渐远去  记忆的藤蔓 如水中的枯草  挣扎 戏弄着似有可无的情思  夜晚的星辰 细数着昨日的时光  那些鸟儿啁啾 那些蝈虫夜鸣  都躲在樱桃树下欢畅  随着晚风 轻摇入梦  甜梦里总听见外婆的轻唤  那时 外婆家门前的木槿花常开  有幾
蝉鸣柳巷麦生香,远近琴声把曲扬。  季到狂风摇乱叶,耳边蛙鼓扰池塘。  湖光水滟鸳鸯舞,燕雀双飞早晚忙。  溪畔蘆弯添雅韵,荷花璀璨遍芬芳。  咏 蝉  玉笛箫声把曲扬,蝉鸣柳巷唱辉煌。  闲吟老树追云客,欲伴清风走四方。  情挽新枝生节瑞,流光逝去喟凄凉。  蛙痴笑傻池塘岸,知了披星苦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