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当情绪的“垃圾筒”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陈先生是某政府机关的处长,母亲姚女士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女儿佳佳十七岁,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来咨询的原因是:佳佳跟同学闹矛盾几次试图自杀。
  谈话中我了解到,佳佳从初中时就情绪低落,常为了些小事生气,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最近自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跟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口角,事后那位同学也公开道歉了,但佳佳就是想不通,偷偷去买安眠药想自杀。佳佳看上去有些胆怯,自我评价过低。经验告诉我,这样性格的形成,跟家庭气氛紧密相关。
  
  我家就像疗养院
  我请这一家三口分别谈谈每天家里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气氛怎样。佳佳先说:“爸爸很早就出门,晚上一般会吃了饭才回家,回来会很疲惫,洗洗就睡了。妈妈工作也很辛苦,回到家里就躺沙发上看电视,经常累得哀声叹气的,有时连自己倒杯水的力气都没有。我自己也是早出晚归,回到家话都不想说,看看书就躺床上去了。节假日大家也不出门,在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休息,互不打扰,整个家庭就像一个疗养院,大家都是伤病员。”
  佳佳的描述,无奈中透着有趣。
  妈妈接着说:“当医生辛苦,这你是知道的,一天忙碌下来,回家就想休息。有时真到了吃饭都没力气的程度。我觉得这没什么啊,家就是休息的地方嘛,如果在家还要像在医院那样精神抖擞,硬撑着人迟早要垮的。”
  陈先生同意妻子的说法。他补充道:“我在政府机关上班,也是成天忙得不像人,回到家就希望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好在现在有保姆,不像之前那样必须烧菜做饭了。”说完就低下头,似乎在治疗室里都无法掩饰工作带来的疲惫。
  佳佳说:“学校有很多烦心事,我回家也什么都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做。”说完叹了口气,开始旁若无人地玩弄手机。
  
  我们把垃圾带回家
  我问陈先生,一般下班后会买些什么带回家,陈先生苦笑了一下说,基本上是熟食或者半熟的东西,简单加工下就可以吃。姚女士和佳佳分别说会买些蔬菜瓜果回家。
  我接着说:“刚才我们谈到了大家会在菜场买些物质的东西回家,这些东西拼起来,就可以变成我们的美食。吃这件事,是家庭生活极重要的一个方面。我现在想问问,除了物质的东西,你们三个人还分别从外面带了什么精神的东西回家呢?”
  佳佳略想了想,回答说:“爸爸带回来的是心理压力,除了压力还是压力。”陈先生听了,再次苦笑着说:“也对,但我也没办法啊。”
  我问佳佳,那妈妈呢?佳佳想都没想就说,她带回来的是疲劳、焦虑和郁闷。每天看到妈妈的样子,自己的好心情就会变坏。妈妈听了面露尴尬,目光转向一边,什么也没说。我问妈妈,她觉得佳佳带回来的是什么。她想了想说:“她一个孩子,带什么回来都是应该的。”言语中充满了宽容和慈爱,让我这个外人都觉得温暖。
  我总结道:“刚才我们说到了每个人从外面带回家的一些东西,我的感觉是,我们好像都是心理上的废品啊、垃圾之类的爱好者,都喜欢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往家带。如果家成了心理垃圾场,那大家一定都不会舒服,也不会休息得好。我们怎样可以不带垃圾、而带一些好玩的东西回家?”我把目光转向陈先生。
  
  回家之前得先消消“毒”
  陈先生这次没有苦笑,他想了想说:“这个主意倒不错,工作的压力永远在那里,回到家愁眉苦脸丝毫不会减轻压力,反而会把压力传递给家人。她们受到了压力,也许还会反弹回来,比如对我也作一脸苦相,我的压力就会变得更大。反过来想,如果我回家就把一切外面的压力置之脑后,高高兴兴地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压力虽然没减少,但我自己应对压力的功夫一定会增加的。”
  我听得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做领导的就是悟性好”,然后看着姚女士。也许受了丈夫的感染,她的情绪也变得好些了。她说:“想想也对,把工作上的压力,外面的不好情绪带回家,真的有点‘公私不分’的味道,用医生的职业打比方,有点像是把手术室外的细菌带到手术室里,又把手术室里的污秽带到手术室外。最好回家的路上每个人都把自己消消‘毒’,保证自己清清爽爽、没有任何‘污染’地回家。”
  佳佳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接着妈妈的话说:“我们要分分工,回家之后每个人都做一件既让自己高兴、又让别人高兴的事。”
  三个星期以后,我们再次见面,佳佳抢着说家庭的变化:爸爸回家后,兴致勃勃地做一个拿手菜,一家三口加保姆上桌开吃,在赞美声中陈先生喝点小酒;妈妈回家后,到处看看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她惊奇地发现,做点事情也是很好的休息;佳佳则负责在屋子里弄点声响,要么播放CD,要么弹着钢琴引吭高歌。
  
  家变成了 “娱乐城”
  又过了两周,佳佳单独来咨询室找我。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正式谈过她自杀的事。话题被引到这一点上之后,佳佳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说:“以前从早到晚、从学校到家里,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没有一刻放松的机会,人就自然变得很敏感。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以前生活的环境之间没有差别,没有层次感,混混沌沌的,不知道在什么环境该怎么言谈举止,环境一糊涂,人也就跟着糊涂,自然就会做出为小事情要死要活的糊涂事情来。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即使是在学校有些不愉快,我也清楚地知道一放学,就有家中的轻松愉快等着我,所以就越来越不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当回事。”
  我接着问,那你爸爸妈妈呢?佳佳说:“他们也很好,越来越‘公私分明’了。回家就关掉手机,把一切跟工作有关的事都搁在家门外,嘱咐单位同事万一有急事就打家里电话,周末一定出门晒太阳或者淋雨。有次爸爸周末不得已加了班,还一个劲地道歉,我也不依不饶,硬要他请我们吃了一次重庆火锅才罢休。现在的家不再像以前是‘工作学习型伤员’的疗养所了,而变成了健康人的‘娱乐城’。说完就呵呵地笑起来。
  我喜欢极了“公私分明”四个字的这种用法,很有创造性。将环境弄得“分明”的状况,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有序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内心安宁了,就可以应对外界的一切人物和事件。
其他文献
在儿子的作业里看到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大意是:森林之王狮子约克很是霸道,对其它狮子很不好。忽然有一天,约克被猎人抓到了,装在笼子里被运到村子里去了。幸运的是,另外一只狮子保罗晚上偷偷赶来,帮约克越狱了。约克问,我这么坏的一头狮子,你为什么救我呀?保罗说,大家都是动物,应该抱起团来一起对付猎人嘛。后来约克回到森林,别的动物看到它都吓得跑了,但是约克说,大家不要跑,感谢保罗的影响,我已经学到教训了
期刊
关键词:无条件接纳  我女儿六岁半了,上一年级。她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听不得别人比她好,一说让她向别的小朋友学习,她就哭。前天带她第一次去见钢琴老师,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她熟悉的同龄女孩,叫莉莉。这孩子学钢琴已经有半年多了,据说弹得不错。我就对女儿说,莉莉比你学得早,弹得可好听了,咱们请她弹首曲子听听吧,以后好向她学习。想不到我的话音还没落地,女儿就撇起了小嘴,跟着就泪流满面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期刊
A 快乐篇:  放弃追求高分的想法,体验学习当下的乐趣    心情愉悦地去做事是能够长时间坚持的,只要坚持就能有所成就。学习效率高、学得也好的人就是那些在学习中就能够获得快乐的人。快乐的学习过程让人有一种好的内心感受,无比的轻松,还有一种自信感。至少没有偷懒之后的内疚感。所以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要让自己学得快乐。  无法快乐学习常常是因为对分数过度关注,这种过度关注不仅不会提高成绩,反而会阻碍
期刊
关键词:放手,让孩子面对  女儿在幼儿园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玛丽,她俩经常一起在我们家附近的小公园玩,非常开心。今天她俩刚开始玩儿,来了另一个女孩,她一来就和玛丽玩在了一起(她们以前就是好朋友)。那女孩告诉玛丽不要跟我女儿玩,被我听到了。我第一个反应是要把女儿带走,后来一想不对,我不能教给女儿逃避,于是就带女儿返回去,告诉女儿:“你可以在这里继续玩儿,也可以去别的地方玩,看你的选择。”想不到那女孩
期刊
还珠格格曾经告诉过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常识,就是“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这种事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除非世界末日。没错,冬天,我们是听不到雷声的。立春雨水之后,虽然春风解冻,冰雪融化,但毕竟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前奏,还留着冬天的干冷尾巴。什么时候才会听到雷声呢?得等到“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冬天来临之后,虫子就钻进土里开始冬眠,古人叫“入蛰”。到了惊蛰时
期刊
孩子写完一篇作文后,你有没有及时地给予评价?这是帮助孩子进步的一个好机会,能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而评价作文,就要有一些基本的标准,也就是“好作文长得什么样”的问题。  好作文也就是好文章,它们的区别就是文章比作文更正式一些。所以下面我将混合使用这两个词语。  评价一篇作文的时候,我们先要看它的意图,就是它想表达什么。  写作总是有意图的,写日记也许是记录一些日常经历,写文章则是要给别人
期刊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触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了。有专家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加速器。”孩子刚出生的头几年,语言的发展可以飞速地促进各种智力的发展,如记忆力、专注力、想像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以下是我设计实施的几个小游戏,快来和孩子一起玩吧!    【游戏一】“接力棒”  航航3岁半时,我每天要领他去幼儿园玩耍。这段大概有10分钟的路上,被我当成了最好的课堂——和他玩词语接龙。  我说“小树”,他说“树叶
期刊
她是一个杀人犯的母亲,一个失魂落魄的母亲,一个人神共愤的母亲,一个苦大仇深的母亲。她的儿子射杀了自己的同学,射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妹妹,因此这个母亲走在街上会被人抽上一耳光,她的家被人泼上了红油漆    凯文到底怎么了  影片改编自莱昂内·希瑞福创作于2003年的同名小说。故事聚焦于一桩虚构的校园枪杀案。从一个母亲的视角反思了家庭教育的问题。2005年,BBC就买下了该小说的拍摄版权,后来导演和主演人
期刊
经常有父母这样抱怨:“无论我怎么提醒,孩子总犯同样的错误!”还有的父母会抱怨孩子的学习速度慢,总浪费时间。这些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孩子只要出现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他们就反应过度,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自己这样做是随时发现孩子的瑕疵,只要加以关注,并时时提醒孩子,就可以让孩子不再犯错。  可是心中总想着孩子的错误,不断去指责孩子的错误,就是在强化那个错误,只会让孩子继续错下去。  努力做事却失败了,还
期刊
下班回家,已经九点了。孩子们已经快睡觉了。我对先生说:“你下班吧,我陪伴孩子们入睡。”   在家里,“下班”的意思是不用管家务和孩子了,可以完全回到自我的世界里。先生说:“太好了,请问领导,那我什么时候可以下岗呢?”我笑。   小儿子说:“妈妈,我今天想在帐篷里睡觉。”完全没有问题啊,我们一起搭帐篷。  我们在他卧室里支起帐篷,在帐篷里铺好垫子毯子被子,他今晚就可以睡在帐篷里了,“儿子,你的梦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