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题材文章的教学处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是在自然、历史中被约定俗成的,于“熟人社会”乡村生活伦理结构密切相关。它常常以风俗习性的文化意识为内核、程式化的“生活相”为外表,呈现出一种不成文的生活规矩、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传统型的生活思维定式。对于被“现代化”的中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有一定陌生感的。而且民俗单元大多讲内地生活习俗和风情,新疆孩子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从文章的内容属性而言,文章与学生之间形成的距离是教师把握学情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民俗类文章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吆喝的,组成了一幅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它们和其他语文课文一起构成了教材体系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和艺术的因子。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文化艺术。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去执教民俗题材文章时就能明确教学目标,能大概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方向。那究竟怎么教这一类的文章呢?
  下面就以执教《吆喝》为例,谈谈自己关于民俗题材文章的教学处理。
  一、个性化阅读加深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学生能回答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但是这种认识只停留在文章以及文字的表面。但是很明显,如果语文课只停留在对文章的表层认识上,无疑是失败的。如果执教者一节课都在引导学生寻找他易理解的内容,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则是无意义的。但学生这种最初的认识却是我们上课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以学生已有的认识为起点,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细品你最喜欢的一处吆喝,并陈述喜欢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在课上吆喝以激趣。同时明确分工,两人负责赏析,另外两人负责表演吆喝声。之所有这样分工,是想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学生在汇报时,展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吆喝声,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对文章思路、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较之于初步感知环节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7-9年级学生应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旨在通过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些思想的碰撞,让学生融进了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至争执,都是让融入了课堂的方式。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当它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那是人类认识到一个状态之后,才出来的一个字,才能出来的那个词。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尊重之心,对文化的尊重之心。
  这样初步实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以达到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较深入的了解。
  二、推进中的有效追问,在老师的帮助下深入文章
  解读萧乾先生的《吆喝》,就会發现,萧乾先生笔下的《吆喝》不仅承载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童年生活的怀想,而且展现出老北京动人的街市风情,老北京人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作者笔下“吆喝”不仅是独特的声乐艺术,而且是一种市井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族瑰宝……要想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走进问文本内核,就必须要做好教学过程的有效追问,从而推动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生:我喜欢“硬面——饽饽”这样的吆喝声,词很简洁,很朴素。
  师:那你能这样的吆喝词中感受出吆喝人的性格吗?
  生:我觉得只有朴实的人才会这样吆喝。
  生:我喜欢乞丐的吆喝声,因为有声音的高低变化,而且还运用了颤音。
  师:声音的变化是为什么?为什么还运用颤音?
  生:为了吸引路人的注意,为了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师:你从乞丐的吆喝声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热情,以及老北京人的智慧。(其余同学掌声)
  就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对吆喝词、吆喝调的分析深入到对吆喝人性格品行的赏析,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吆喝人即便生活处境再难,都决不会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和做人的根本,学生对吆喝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好的执教者,并不只是一个善问的人,而是一个能启发孩子思考的人。
  生:我在文章最后一段中感受到作者对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渐行渐远感到很惋惜。
  师:作者只对民俗文化的渐行渐远而深感惋惜吗?
  生:作者还惋惜童年生活的一去不复返,我觉得作者想留住类似吆喝这样的民俗的东西,还有人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行。
  师:在对这一段的品读中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觉得作者一方面想留住这些民俗文化的东西,可一方面却又无力阻挡社会前进的步伐,我觉得现在作者的心中有很多不舍和留恋却有很无奈,有一些淡淡的忧伤。
  以上片段,我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感受,进行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中,实现了学生和老师、和文本的对话。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会囿于人生体验而较为肤浅时,教师一定要有效追问。当然,教师个人要明确教学目标,要设计主问题,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展开有效追问。备课时,要充分预设,追问指向性要明确,发散性追问时要肯定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享受到与文本对话的思维快乐,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微妙情感,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教学要求。
  三、课堂小结要完成学生和教师对文本的共同融入
  民俗文章教学意义在于让要让深受现代文化熏陶的学生了解民风民俗,关注民间文化,体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内核。要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同时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对文化的传承的责任感。语文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文化高度,才能一步步引导着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如饮佳酩般领略到民俗文化的丰富意蕴,如醍醐灌顶般顿悟出文化自身的力量。因此,课文内容的小结就很重要,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小结,更是帮助学生立足文本、启迪思考的奠基石,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生情怀。
  执教《吆喝》,我对课的结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出示了作家冰心对《吆喝》的阅读感受:谈到《吆喝》,至今还使我动心的,就是北京的市声!读萧乾的《北京城杂忆》,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70年前的北京的色、香、味,顿时萦绕而充满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长时间的含泪的微笑!
  并给学生一分中静静思考的时间,为什么冰心为这么说呢?我们学完文章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对课文进行了总结,一切显得水到渠成。而《北京城杂忆》的出现,旨在以《吆喝》为点,激发学生在课后阅读该书,期望学生能在读完《北京城杂忆》后,对文章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或者更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教学的课堂总结要适度增加阅读背景和延展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达成。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文化的力量。钱理群教授说:“文化是一块难嚼的骨头,但我们一定要用文化自身的力量将它啃出滋味。”这才是民俗类文章的真谛。
  四、课后的作业是纵深化文章内容的一个漂亮音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的主题为“到民间采风去”,包括“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等模块,我利用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布置这一课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寻找乌鲁木齐的民俗风情,并把它记录下来。
  这对于点拨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民俗素材,从中感受到当地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有较好的作用。
  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处理,都应该遵循“因文而教、因生定教”的原则。个性化阅读加深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推进中的有效追问,在老师的帮助下深入文章,课堂小结要完成学生和教师对文本的共同融入,课后的作业是纵深化文章内容的一个漂亮音符,这样的教学处理,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走进作者,走进生活。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二十九中学 830000)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教学设计专家纽曼(Delia Neuman)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首次提出了“爱学习模型”(I-LEARN Model),这是一种基于信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运用“爱学习模型”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学习理论”,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爱学习模型”(I-LEARN Model);化学教学;自学能力  文章编号:
来自意大利的糕点师Matteo Stucchi不僅善于制作精致的甜点,还能将这些甜点巧妙地摆放在一起,演绎出一个个好玩的小故事。
编者按:2013年底,美国联邦教育部就2014-2018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制定了战略规划——《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2014-2018财年)》(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for Fiscal Years 2014-2018)。作为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该规划影响着美国教育发展的走向。为全面透视该规划所描述的美国教育领域的实践图景,本刊特约三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思维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初中数学课堂上,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题目进行解决的能力,不少教师常引入反例教学,以此对具体内容进行论证,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100  引言:反例,即符合命题条件,却和
摘要: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离子反应”一课为例,借助手持技术,依自主学习、整理收获、展示交流、布置预习的思路,实施翻转课堂模式。问卷调查显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较好。  关键词:翻转课堂;手持技术;课例研究;离子反应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7–0044–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
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公布了2018年和2019年高校招生规模。2018年,公费生计划增加9000个名额,公费生总数将超过51.4万个。  农业和医学专业研究生数量将分别增加5.3%和3.1%。矿产开采专业将增加4%。航空制造业和航空火箭技术、纳米技术专业分别增长6%和7%。轻工业和技术管理专业均将增长6%。  为了满足中小学对天文学教师的需求,2018年俄罗斯高校将增加1%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并对其
美国乔治城大学教育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新进入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人群中,四年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首次超过高中毕业生。  研究人员发现,金融危机后,美国劳动力市场新创造就业岗位1160万个,高校毕业生获得1150万个,其中850万个岗位由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的大学生毕业生获得。高中毕业生仅获得8万个就业岗位。目前,美国劳动力中36%为学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34%为高中毕业生,另有30%为曾接收过大学教育,但
随着对教育体系不满的家长人数的不断增长,美国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也持续增加。自1999年以来,这一数据已经增加了75%。虽然目前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只占全国在校学生的4%,但是选择放弃传统教育的小学生家长比让孩子参加K-12教育的家长,在数量的增速上快了7倍。此外,相关研究人员预测,未来5~10年在家上学的儿童数量还将激增。  虽然家庭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家长对教育质量的关心是不变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家
摘 要:三螺旋理论强调官、产、学三方在互动过程中不仅要履行各自的职能,还应衍生出新的或其他主体的功能。美国社区学院以此为理论依据构建的互动合作模式将小企业发展中心、产业界、劳动力发展组织、经济发展组织、金融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基于社区的组织等机构也纳入合作体系,构建起强大的虚拟孵化器网络平台。文章以东北威斯康星技术学院的虚拟孵化器网络为例,探讨各利益主体间的互动合作模式,并从利益驱动机制、资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