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总体目标第四条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点滴入手,以小带大,从观察、思考到想象,从一题多解、一图多用到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创新意识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制造动态画面,可以通过剖析自然现象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也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状态等等。例如,在学习《过三点的圆》一课时,我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小明不小心把家里的圆镜子碰坏了,由于怕被批评,不想让父母知道这件事,试问他该怎么办呢?话音未落,教室气氛活跃起来。由于这个小故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琐事,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角色,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到商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圆镜子。”我接着问:“假如商店里不卖这种圆镜子又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创新的火花即将迸发,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珍惜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上,老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产生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启发、鼓励,并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探索并提出问题。上例中的小故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琐事,容易使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抓住了有利时机鼓励、启发学生思考镜子的材料和几何形状,学生自然联想到刚刚学过的圆的知识,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到玻璃店去划一块圆镜子。”我抓住时机反问道:“应该划什么样的圆镜子呢?多大尺寸呢?”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自学了课本,掌握了本课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了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思考,使学生从不断鼓励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喜悦和成功,逐步摆脱胆怯,树立起自信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当然,老师要根据课本的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另外,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甚至会经常出现错误,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纠正。但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错了也要鼓励,因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和灵活思考的思维方式。
四、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求异思维的变式训练,能极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们讲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尽量要用与教材上不一样的形式去讲,而教材上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例题要变变花样,诸如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改变图形,尽可能选一些可一题多解、一图多用的例题来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妙趣横生的探索,寻求变异,探究多种解法。另外,做作业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用多种方法来解题。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创造力得到培养。
五、组织学生课外实验,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实验教学符合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中学生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课外实验的组织,认真做好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河的宽度等等,使学生在课外实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学生亲身感受到结论产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坚韧顽强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直、不轻率盲从的品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真理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品质。
六、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创新能力是人脑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因此,我常常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并加以指导,肯定其创造成绩,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积极思维的乐趣和创造带来的愉悦,进而使学生爱上创造。
总之,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既要注意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笔者相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意识,理应成为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创新意识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制造动态画面,可以通过剖析自然现象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也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状态等等。例如,在学习《过三点的圆》一课时,我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小明不小心把家里的圆镜子碰坏了,由于怕被批评,不想让父母知道这件事,试问他该怎么办呢?话音未落,教室气氛活跃起来。由于这个小故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琐事,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角色,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到商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圆镜子。”我接着问:“假如商店里不卖这种圆镜子又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创新的火花即将迸发,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珍惜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上,老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产生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启发、鼓励,并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探索并提出问题。上例中的小故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琐事,容易使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抓住了有利时机鼓励、启发学生思考镜子的材料和几何形状,学生自然联想到刚刚学过的圆的知识,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到玻璃店去划一块圆镜子。”我抓住时机反问道:“应该划什么样的圆镜子呢?多大尺寸呢?”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自学了课本,掌握了本课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了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思考,使学生从不断鼓励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喜悦和成功,逐步摆脱胆怯,树立起自信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当然,老师要根据课本的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另外,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甚至会经常出现错误,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纠正。但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错了也要鼓励,因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和灵活思考的思维方式。
四、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求异思维的变式训练,能极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们讲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尽量要用与教材上不一样的形式去讲,而教材上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例题要变变花样,诸如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改变图形,尽可能选一些可一题多解、一图多用的例题来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妙趣横生的探索,寻求变异,探究多种解法。另外,做作业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用多种方法来解题。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创造力得到培养。
五、组织学生课外实验,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实验教学符合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中学生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课外实验的组织,认真做好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河的宽度等等,使学生在课外实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学生亲身感受到结论产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坚韧顽强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直、不轻率盲从的品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真理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品质。
六、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创新能力是人脑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因此,我常常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并加以指导,肯定其创造成绩,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积极思维的乐趣和创造带来的愉悦,进而使学生爱上创造。
总之,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既要注意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笔者相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意识,理应成为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