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影响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
1.学习动机
有关学习的实验证明,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有强烈动机的学生,学外语的目的明确,学习积极认真,奋发向上。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
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很多研究都已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英语听力不佳,其原因在于学习动机低下,从而影响了英语听力的发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行为只有用人的天生能力才能解释得通,这就启发我们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即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大脑里“语言习得机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还能听到零星的单词或短语,基础差的同学则会一无所获,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对听力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对于正确理解语义和弥补漏听的语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如果学生存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正确判断。据笔者观察,高中生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语音方面的特点、规律掌握不好。在英语连贯的发音过程中,往往由于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关系,会发生音变,从而使学生在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讲话或录音时感到困难。
(2)语法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中测试中经常出错。他们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因而错误理解句意。
(3)词汇储备不足,对习惯用语和固定用法掌握不牢。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词汇是语言信息传递的载体。一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必备词汇,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对学生的词汇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词汇掌握差,就会导致对信息处理无法进行,无法达到听力理解的目的。所以,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4.理解能力
一般说来,听话人的认知策略有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它是对所吸收的语言信息的积极思维和再加工。判断推理能力在交际中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或言外之意,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差。有些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听,不善于捕捉主要信息,不注意语境意义,他们大都只会把所听到的信息直接反映在卷面上,而不会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据此做一些推理。虽然听懂了词的认知意义,却仍不理解话语交流的内容,或死记孤立的句子而忽视语句的语境意义即交流含义,这是许多同学存在的通病。
5.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指对听力材料中人物场景、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认识,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听者提供判断、推理、猜测等认知图式的依据。皮亚杰认为认识的起点是图式。所谓“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人的认识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听力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知识图式,也就是已储存的知識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已有的图式内容,从而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的内容。
二、对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首先,在听一段录音之前,教师要进行听前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听力情境中。其次,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既要指导学生先从宏观上阅读听力材料,忽略不认识的单词,从整体上理解,进而猜测出具体词汇的意思,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精加工”和“微处理”。最后,在听完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查找出是否有忽略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再遇到此类题目做些准备。
2.创造完全的英语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潜意识,使之不由自主地学习。学生在孩提时期学习母语学得快,就是因为有完全的母语环境。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应采取完全英语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听录音材料时转换语言的不适感。完全的英语语言环境更有利于他们摆脱母语的干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所想。其次,对学生要多进行口语训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些内容有趣、语言清晰规范的材料来使课堂更生动风趣。
1.学习动机
有关学习的实验证明,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有强烈动机的学生,学外语的目的明确,学习积极认真,奋发向上。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
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很多研究都已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英语听力不佳,其原因在于学习动机低下,从而影响了英语听力的发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行为只有用人的天生能力才能解释得通,这就启发我们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即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大脑里“语言习得机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还能听到零星的单词或短语,基础差的同学则会一无所获,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对听力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对于正确理解语义和弥补漏听的语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如果学生存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正确判断。据笔者观察,高中生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语音方面的特点、规律掌握不好。在英语连贯的发音过程中,往往由于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关系,会发生音变,从而使学生在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讲话或录音时感到困难。
(2)语法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中测试中经常出错。他们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因而错误理解句意。
(3)词汇储备不足,对习惯用语和固定用法掌握不牢。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词汇是语言信息传递的载体。一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必备词汇,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对学生的词汇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词汇掌握差,就会导致对信息处理无法进行,无法达到听力理解的目的。所以,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4.理解能力
一般说来,听话人的认知策略有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它是对所吸收的语言信息的积极思维和再加工。判断推理能力在交际中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或言外之意,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差。有些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听,不善于捕捉主要信息,不注意语境意义,他们大都只会把所听到的信息直接反映在卷面上,而不会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据此做一些推理。虽然听懂了词的认知意义,却仍不理解话语交流的内容,或死记孤立的句子而忽视语句的语境意义即交流含义,这是许多同学存在的通病。
5.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指对听力材料中人物场景、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认识,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听者提供判断、推理、猜测等认知图式的依据。皮亚杰认为认识的起点是图式。所谓“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人的认识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听力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知识图式,也就是已储存的知識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已有的图式内容,从而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的内容。
二、对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首先,在听一段录音之前,教师要进行听前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听力情境中。其次,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既要指导学生先从宏观上阅读听力材料,忽略不认识的单词,从整体上理解,进而猜测出具体词汇的意思,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精加工”和“微处理”。最后,在听完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查找出是否有忽略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再遇到此类题目做些准备。
2.创造完全的英语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潜意识,使之不由自主地学习。学生在孩提时期学习母语学得快,就是因为有完全的母语环境。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应采取完全英语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听录音材料时转换语言的不适感。完全的英语语言环境更有利于他们摆脱母语的干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所想。其次,对学生要多进行口语训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些内容有趣、语言清晰规范的材料来使课堂更生动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