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伴是初中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因自身原因,心智不成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能力不完善,在于同伴相处时难免出现冲突。从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的网课居家学习阶段过渡到复学阶段,学生因环境变化与学习压力,容易引起各种消极的情绪,从而诱发同伴冲突,引发身心伤害。教师多观察、勤指导、找准时机、多方位介入,及时安抚双方情绪,提供经验帮助,能有效地避免冲突造成的人身伤害,修复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同伴交往;冲突;教师介入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上下各中小学也陆续组织复学工作。复学对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来说,既是欣喜,也是挑战。部分学生在“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期间,不能做到自律自控,沉迷于网络,学习懒散,动力不足,导致复学时萎靡不振;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在网课期间学习效果不理想,担心复学回去考试不理想,无法面对家长与教师,从而产生畏惧与担忧之心;部分学生因长期接触电子产品,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更有一些学生因疫情长时间在家,未与同伴交流产生隔膜等。学生在复学之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容易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学生复学后的人际交往,尤其表现在与同伴交往过程冲容易产生冲突。学校与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介入并帮助学生解决同伴冲突,改善其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复学后初中生容易出现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
(一)复课前,各自居家学习的生活方式疏远了同伴关系
在“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期间,学生从以往的集体生活过渡到各自居家学习的生活,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了,同学关系开始变得疏远。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他们情感丰富,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同伴在青少年阶段扮演着“重要他人”的角色。而部分学生在居家网课期间,除了使用网络或者电子产品与几个关系较好的朋友联系以外,跟其他同学基本处于不沟通、无接触的状态。几个月的居家生活使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了。部分初中生性格内敛,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被动、含蓄,导致复课后部分同伴关系较为冷漠。
(二)复课后,学生不良的情绪容易引起同伴冲突
复课期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复课阶段,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仍旧不能放松,每天例行进行体温监测,戴口罩等防疫工作。部分学生对疫情恐惧害怕,担心会被感染;有学生回校后因未及时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出现身体不适,引起恐惧、担心或害怕的心理。另外,复课后,有部分学生处于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中。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在网课期间并没认真学习,担心复课之后,自己在网课期间的学习效果经不起现实的检验,特别是一些有中考压力的九年级学生。学生从网课学习逐步过度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其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时间、学习任务等的变化都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居家网课期间,有部分学生因自律自控能力差,过度接触电子产品,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导致回校后一蹶不振,对学习与交友都提不起兴趣。
(三)初中生不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剧同伴冲突
处于青少年期的初中生因个性发展不成熟,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引发一些矛盾冲突。在同伴成为初中生重要他人的青春期,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大部分初中生心智不成熟,容易激动,情绪自控能力不强,交际能力不佳。当与同伴出现冲突时,初中生会因缺乏相应的交际能力而不知所以,或者做出伤害同伴的事情,加剧了同伴冲突。
二、复学后初中生出现的同伴冲突主要类型
初中生的同伴冲突是指初中同伴间对立的人际互动关系。美国学者Shantz,C.U.对儿童同伴冲突定义为“一种克服对方的反对或坚持的冲突状态”“个体间双方或双方以上的对抗关系”。初中生的同伴冲突是指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与其同伴之间直接的、公开和双向的对抗过程,是一种因言语、观点或者需求不一致而产生的相互对立的关系。同伴冲突有显性的行为对立,也有隐性的,带有情绪的心理对立。根据初中生的同伴冲突所具有的特点(情绪性、激烈性和非激烈性、情景性和非持久性),初中生的同伴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价值冲突型
初中生因为价值观念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或冲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尚未形成。在网课期间,学生受到网络各种信息的冲击,对其观念的影响较大,导致初中生復课之后有某些价值观差异、道德认知差异或审美认知差异,由此而致的同伴冲突。
(二)情感冲突型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情感体验的高峰期,特别容易出现情绪或情感上的差异,即情感冲突。复课后的初中生,因环境的改变和学习压力增大,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负面的情绪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就会寻找身边的“出气筒”,对身边的同伴发脾气,导致同伴之间的关系对立并引发冲突。也有部分学生,因在家网课期间与同伴的关系疏远了,复课后未能及时与同伴修复关系,遇事后缺乏沟通,情感误解导致冲突发生。
(三)利益冲突型
疫情网课期间,初中生过着“与世无争”的家庭生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复课后,学生开启集体生活,扮演着社会角色。初中生在班集体中,难免会因为一些班级资源分配问题,如班干部选拔、群干关系等而产生冲突。也有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冲突而产生矛盾。
三、复学后教师介入初中生同伴冲突的意义
同伴冲突是中学生在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对完善初中生个性,提升其人际交往技能和发展其社会性有促进作用。教师介入初中生同伴冲突,是教师在初中生同伴冲突时,作为中介者,发挥中介作用的过程。教师介入同伴冲突,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教育过程。教师在其过程中扮演中介人的角色,通过灵活处理初中生同伴冲突,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协调关系,以促进初中生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做学生的心灵慰藉者
同伴作为中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初中生(下转第35版)(上接第34版)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促进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严重者会造成学生郁闷、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教师通过合理介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教师介入解决同伴冲突,在协调冲突后,要及时安抚冲突的双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做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在社会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与同伴相处。尊重与真诚是同伴交往的基础。当学生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要介入协调,教会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体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引导学生在处理同伴冲突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另外,教师在介入协调同伴冲突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做同伴间的矛盾协调者
初中生处于人生阶段的青年期,其心智具有不成熟性。在遇到矛盾时,部分初中生不能理智处理问题,严重还会引发身心伤害。教师及时地介入同伴冲突,安抚双方情绪,提供经验帮助,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造成的人身伤害。教师在介入同伴冲突的处理过程中,用心关爱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处理问题,以中间人的身份去协调矛盾。当矛盾不严重时,教师可以在一边观察,不正面介入,间接指引学生自己协调问题。
四、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策略
(一)预防篇——防范于未然,将冲突终结于萌芽状态
复课后,学生的交友状况并不稳定,矛盾时有发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前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古人云:“居安思危。”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在学生出现矛盾前防范于未然。教师在学生发生同伴冲突前就介入协调,实现超前管理,能有效防止冲突的形成和恶化,将冲突终结于萌芽状态。复学后,学生情绪不稳定,教师可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多与科任老师交流,向班干部了解情况,家校合作等,把握学生的动态。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冲突前及时发现苗头,化解矛盾,正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用关爱他人,平等和谐的相处方式解决问题,方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协调篇——全方位介入,降低冲突程度
当学生之间的冲突得不到解决而出现激烈的争执,出现语言或者肢体等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全方位介入,协调解决矛盾。教师的介入方式要视情况而定,可以显性介入,也可以隐性介入;可直接介入,也可间接介入,可全面介入,也可局部介入;可语言指导,也可行为干预。具体介入方式要视冲突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征而定。教师要以科学的原则,把握恰当的时机,科学地介入学生的同伴冲突,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降低冲突的程度。复学后的学生,情感较为敏感脆弱,教师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友爱共情的良好品质,丰富学生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增强责任意识与规则理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巩固篇——不定时跟进,实现矛盾的终结性化解
处于青年期的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技能,但其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处事方式并未成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在同伴冲突缓解后出现反复,难以从根源上化干戈为玉帛。复学之后的学生,情绪波动大,经常会因一些小事而焦虑烦躁。教师要不定时跟进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有矛盾的学生双方。对于是自己解决同伴矛盾的学生,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能力,尊重青春期学生渴望独立解决问题的特点,在冲突解决后,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各自處理矛盾的做法,从根本上解除误解、化敌为友。而对于那些由教师协助介入的同伴冲突双方,教师更要留意其事后的交往情况。这种情况的学生,往往是碍于教师面子,或者考虑到学生规章制度制约的问题,当时有所收敛,其实内心并未真正放下“仇恨”。教师要在彼此情绪安定下来之后,重新找到教育契机,帮助矛盾双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结语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成功的公式里,与人相处时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愉悦人的身心,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复学后,学生因阶段性的复杂情绪容易产生同伴冲突,教师要多观察、勤指导,找准时机,多方位介入矛盾双方,协调解决矛盾冲突,帮助学生修复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Shantz.C.U.徐长宽.儿帝之间的冲突[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2]张颖莹.教师有效介入中学生同伴冲突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9,6(12).
[3]王国伟.在化解学生冲突中挖掘育人资源[J].中国德育,2009(11):62-63.
[4]孔冬梅.正确对待同伴冲突,提高中学生应对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9):43-45.
【关键词】初中生;同伴交往;冲突;教师介入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上下各中小学也陆续组织复学工作。复学对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来说,既是欣喜,也是挑战。部分学生在“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期间,不能做到自律自控,沉迷于网络,学习懒散,动力不足,导致复学时萎靡不振;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在网课期间学习效果不理想,担心复学回去考试不理想,无法面对家长与教师,从而产生畏惧与担忧之心;部分学生因长期接触电子产品,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更有一些学生因疫情长时间在家,未与同伴交流产生隔膜等。学生在复学之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容易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学生复学后的人际交往,尤其表现在与同伴交往过程冲容易产生冲突。学校与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介入并帮助学生解决同伴冲突,改善其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复学后初中生容易出现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
(一)复课前,各自居家学习的生活方式疏远了同伴关系
在“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期间,学生从以往的集体生活过渡到各自居家学习的生活,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了,同学关系开始变得疏远。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他们情感丰富,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同伴在青少年阶段扮演着“重要他人”的角色。而部分学生在居家网课期间,除了使用网络或者电子产品与几个关系较好的朋友联系以外,跟其他同学基本处于不沟通、无接触的状态。几个月的居家生活使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了。部分初中生性格内敛,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被动、含蓄,导致复课后部分同伴关系较为冷漠。
(二)复课后,学生不良的情绪容易引起同伴冲突
复课期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复课阶段,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仍旧不能放松,每天例行进行体温监测,戴口罩等防疫工作。部分学生对疫情恐惧害怕,担心会被感染;有学生回校后因未及时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出现身体不适,引起恐惧、担心或害怕的心理。另外,复课后,有部分学生处于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中。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在网课期间并没认真学习,担心复课之后,自己在网课期间的学习效果经不起现实的检验,特别是一些有中考压力的九年级学生。学生从网课学习逐步过度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其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时间、学习任务等的变化都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居家网课期间,有部分学生因自律自控能力差,过度接触电子产品,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导致回校后一蹶不振,对学习与交友都提不起兴趣。
(三)初中生不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剧同伴冲突
处于青少年期的初中生因个性发展不成熟,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引发一些矛盾冲突。在同伴成为初中生重要他人的青春期,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大部分初中生心智不成熟,容易激动,情绪自控能力不强,交际能力不佳。当与同伴出现冲突时,初中生会因缺乏相应的交际能力而不知所以,或者做出伤害同伴的事情,加剧了同伴冲突。
二、复学后初中生出现的同伴冲突主要类型
初中生的同伴冲突是指初中同伴间对立的人际互动关系。美国学者Shantz,C.U.对儿童同伴冲突定义为“一种克服对方的反对或坚持的冲突状态”“个体间双方或双方以上的对抗关系”。初中生的同伴冲突是指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与其同伴之间直接的、公开和双向的对抗过程,是一种因言语、观点或者需求不一致而产生的相互对立的关系。同伴冲突有显性的行为对立,也有隐性的,带有情绪的心理对立。根据初中生的同伴冲突所具有的特点(情绪性、激烈性和非激烈性、情景性和非持久性),初中生的同伴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价值冲突型
初中生因为价值观念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或冲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尚未形成。在网课期间,学生受到网络各种信息的冲击,对其观念的影响较大,导致初中生復课之后有某些价值观差异、道德认知差异或审美认知差异,由此而致的同伴冲突。
(二)情感冲突型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情感体验的高峰期,特别容易出现情绪或情感上的差异,即情感冲突。复课后的初中生,因环境的改变和学习压力增大,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负面的情绪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就会寻找身边的“出气筒”,对身边的同伴发脾气,导致同伴之间的关系对立并引发冲突。也有部分学生,因在家网课期间与同伴的关系疏远了,复课后未能及时与同伴修复关系,遇事后缺乏沟通,情感误解导致冲突发生。
(三)利益冲突型
疫情网课期间,初中生过着“与世无争”的家庭生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复课后,学生开启集体生活,扮演着社会角色。初中生在班集体中,难免会因为一些班级资源分配问题,如班干部选拔、群干关系等而产生冲突。也有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冲突而产生矛盾。
三、复学后教师介入初中生同伴冲突的意义
同伴冲突是中学生在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对完善初中生个性,提升其人际交往技能和发展其社会性有促进作用。教师介入初中生同伴冲突,是教师在初中生同伴冲突时,作为中介者,发挥中介作用的过程。教师介入同伴冲突,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教育过程。教师在其过程中扮演中介人的角色,通过灵活处理初中生同伴冲突,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协调关系,以促进初中生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做学生的心灵慰藉者
同伴作为中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初中生(下转第35版)(上接第34版)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促进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严重者会造成学生郁闷、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教师通过合理介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教师介入解决同伴冲突,在协调冲突后,要及时安抚冲突的双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做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在社会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与同伴相处。尊重与真诚是同伴交往的基础。当学生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要介入协调,教会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体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引导学生在处理同伴冲突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另外,教师在介入协调同伴冲突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介入同伴冲突,做同伴间的矛盾协调者
初中生处于人生阶段的青年期,其心智具有不成熟性。在遇到矛盾时,部分初中生不能理智处理问题,严重还会引发身心伤害。教师及时地介入同伴冲突,安抚双方情绪,提供经验帮助,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造成的人身伤害。教师在介入同伴冲突的处理过程中,用心关爱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处理问题,以中间人的身份去协调矛盾。当矛盾不严重时,教师可以在一边观察,不正面介入,间接指引学生自己协调问题。
四、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策略
(一)预防篇——防范于未然,将冲突终结于萌芽状态
复课后,学生的交友状况并不稳定,矛盾时有发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前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古人云:“居安思危。”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在学生出现矛盾前防范于未然。教师在学生发生同伴冲突前就介入协调,实现超前管理,能有效防止冲突的形成和恶化,将冲突终结于萌芽状态。复学后,学生情绪不稳定,教师可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多与科任老师交流,向班干部了解情况,家校合作等,把握学生的动态。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冲突前及时发现苗头,化解矛盾,正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用关爱他人,平等和谐的相处方式解决问题,方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协调篇——全方位介入,降低冲突程度
当学生之间的冲突得不到解决而出现激烈的争执,出现语言或者肢体等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全方位介入,协调解决矛盾。教师的介入方式要视情况而定,可以显性介入,也可以隐性介入;可直接介入,也可间接介入,可全面介入,也可局部介入;可语言指导,也可行为干预。具体介入方式要视冲突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征而定。教师要以科学的原则,把握恰当的时机,科学地介入学生的同伴冲突,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降低冲突的程度。复学后的学生,情感较为敏感脆弱,教师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友爱共情的良好品质,丰富学生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增强责任意识与规则理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巩固篇——不定时跟进,实现矛盾的终结性化解
处于青年期的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技能,但其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处事方式并未成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在同伴冲突缓解后出现反复,难以从根源上化干戈为玉帛。复学之后的学生,情绪波动大,经常会因一些小事而焦虑烦躁。教师要不定时跟进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有矛盾的学生双方。对于是自己解决同伴矛盾的学生,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能力,尊重青春期学生渴望独立解决问题的特点,在冲突解决后,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各自處理矛盾的做法,从根本上解除误解、化敌为友。而对于那些由教师协助介入的同伴冲突双方,教师更要留意其事后的交往情况。这种情况的学生,往往是碍于教师面子,或者考虑到学生规章制度制约的问题,当时有所收敛,其实内心并未真正放下“仇恨”。教师要在彼此情绪安定下来之后,重新找到教育契机,帮助矛盾双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结语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成功的公式里,与人相处时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愉悦人的身心,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复学后,学生因阶段性的复杂情绪容易产生同伴冲突,教师要多观察、勤指导,找准时机,多方位介入矛盾双方,协调解决矛盾冲突,帮助学生修复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Shantz.C.U.徐长宽.儿帝之间的冲突[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2]张颖莹.教师有效介入中学生同伴冲突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9,6(12).
[3]王国伟.在化解学生冲突中挖掘育人资源[J].中国德育,2009(11):62-63.
[4]孔冬梅.正确对待同伴冲突,提高中学生应对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