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意之象与山水气韵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意之象即为“文学象征意象”,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事物的观察所赋予的哲理性思考。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那些能够蕴含某种精神的形象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作者言外之意。自古以来,中国诸多诗人热爱刻画渔夫形象,从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浑兮,可以濯吾足”,到管道昇的“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不光文学家热衷此类的象征意象,历代或在宫廷或在江湖的画师也都钟情于或这样或那样的象征意象出现在自己的画面上,或粉之以飞燕白鹤或饰之于江岸渔船。
  黄庭坚曾言:“凡书画当先观其韵。”北宋范缊云:“尝诵山谷之言曰:书画以韵为主,又云:独韵者,果何形貌耶?韵者,美之极。”(《永乐大典》卷八零七)至于后人论画以气韵者,更不可勝举。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最早提出“气韵”说,在文中品评历代画家时多用“颇得壮气”“神韵”“情韵”等。至荆浩在《笔法记》中也提到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
  早期的气韵中,气与韵是分开说的。例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沦张璪画时说:“气韵双高。”“韵”字起初本是对人的形容,魏晋时期,因黄老之学与朝廷用官的品评制度大盛,品鉴人物之风盛行,从开始的品评学识继而到品评人物的神韵。至后世对于品评绘画神韵时也多与“人”有关,例如,北宋黄庭坚《题杨道孚画竹》中道:“观此竹可知其人有韵。”(《苏黄提拔》卷八)正如陈传席在《论中国画之韵》中道:“韵用于画,其意思和玄学风气下识鉴人物的意思一样,都指的是人或画中人的精神姿态,而不指作画的用笔用色,也不指画家的主观情思。”
  随着中国绘画种类的发展且孔孟之学的禁锢,中国绘画不能像西方绘画一样将人体美作为一种至高美的欣赏。随着诗歌绘画逐步成为人们精神活动的重要寄托,山水形象也开始变成人们体悟哲理的工具,正如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说:“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徵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继而到荆浩时,气韵一词逐步发展为笔墨与作画之人的主观思想,从开始的品鉴人物到用之于山水的创作。
  一、渔夫
  渔夫形象出现在文学绘画作品之初,便成为隐逸思想的象征,人们在品读山水画时所读出的画中韵味,便是作者所想表达的志向。渔夫形象的入画一如文学作品中渔夫的形象一般,既是作者对于归隐的一种向往表达,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退避。就像吴镇所作的《渔父图》一般,此图写江南一带山水入画,渔船行于水中,画中人物抱桨低头欲睡,闲淡脱俗的感情跃然纸上,这又如何不是作者对人生思考的表现。想苏轼在《赤壁赋》中先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后又言“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生死似乎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王羲之也曾言:“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吴镇似乎比苏轼要看得开,他画中渔夫神情慵懒抱桨而眠,这便是他对生死的看淡。苏轼痛心于满腹才华不能用于江山社稷,只能吞吐在酒杯或笔纸间,而吴镇所处的时期,汉人没有出仕的机会,只能侣鱼虾而友麋鹿。吴镇出仕无路只能转向黄老,在画中表现出看淡生死或者说对仕途的心灰意冷。如此,他的《渔父图》也表现出内在的气韵,即一种看淡了人生的平淡气韵。渔夫形象出现在文学绘画作品之初,便成为隐逸思想的象征,人们在品读山水画时所读出的画中韵味,便是作者所想表达的志向。渔夫形象的入画一如文学作品中渔夫的形象一般,既是作者对于归隐的一种向往表达,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退避。
  二、江水
  江水给人以豪迈无穷的感官,江声将这份意味诉之于听觉,多少岁月东流水,几番流离世变迁。江水千古不变而又瞬息万变,与之相对的观江之人,或感之以沧桑或授之以豪迈。屈原说:“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而一贯愁苦的杜甫却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声不止于诗人的专利,在画作中也多有赞颂,恽南田作《杂画册临宋人江天石壁图》并拔曰:“三山半落青天外,秋霁晨起得此,觉满纸惊秋。”其中,三山半落青天外,出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土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山水以形媚道而贤者通,不论是诗文或是绘画都是要把山水形象来作为自身表达情感的工具。
  方闻在《形象与形象之外》一文中谈道:“根据中国人的看法,所有的艺术活动都必须体现或传达‘道’道显于一切人的行为及其规范之中。中国人思考和观察问题的方式是基于道的最基本的阴阳两极的概念,如现实与理想,幻觉与真实,等等。”正是这样的一种对艺术形象的认识,在面对或沧桑或雄壮的江水,画家们将江水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人格涵养。付诸于画面之上所要表达的,亦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就如同倚仗听江声的苏轼,从听江声,再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三、结语
  气韵从最初的人物品评到画面品评,它的意义逐步发展和变化,它融入了笔墨、画面内容和作画者的所思所感,不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可求的天赋,画面中所出现的渔父、江声、登高、长啸等文化意象,是作者借用画面中的形象来表现自我的追求。笔者不是说作画时无意象便不足气韵,而是说意象是作者人格情感的不自觉流露,是每当临江水口诵“滚滚长江东逝水”画意勃发时,以此江水入画,气韵俱生。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怀斯以其细腻的写实水彩画享誉世界,其作品饱含对自然的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后欧洲移民的深思,这都是使他形成忧郁风格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怀斯的生活背景、绘画技法等方面切入,说明怀斯绘画创作中的抽象性,虽然怀斯是个写实画家可他自己说:“我真诚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抽象表现主义……我画的景物是不同于传统写实画法来表达情绪的,它有一种内核——高度抽象的精髓。”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水彩画
期刊
美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动画强国,一提到美国动画,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动画片,独具特色且风格鲜明,其代表美国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其影响力扩及整个世界。  一、开端  最初,美国动画是从报刊上面的“连环漫画”发展起来的。美国动画成长初期,有一个对美国动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他便是温瑟·麦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并不是他,但他是第一个看到动画艺
期刊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积淀的根本,它给大学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校园的很多文化创意还涵盖着学生对本校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来源于长时间的积累和锻造,所代表的更多的是这所大学负有的内涵精神。品类众多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商业风景,融入到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还能借以体现学校的精神内涵。很多学校甚至利用这样的文化创意,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UCL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开始是加
期刊
“假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强式假说,即语言决定论,主张语言决定思维,并主导着感知行为,包括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这一假说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另一种是弱式假说,即语言相对论,主张语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并不起制约或决定作用,这一假说主要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争议  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下面就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
期刊
丑的反义词是美。丑与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以丑为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丑角不是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是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上述品质都是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笔者是一名京剧武丑演员,从事京剧事业已有三十多年,以下是笔者对京剧武丑行当的理解和个人对武丑行
期刊
声乐艺术的综合形态是多样的。如果从广义角度着眼,文学的词章与音乐的旋律构成书面无声的作品,然后经过合乐演唱与表演等,创造出口头有声的声乐作品。它综合了文学的、音乐的、表演的各种机制。如果从歌剧或戏曲等综合形态来看,声乐艺术还要涉及其他如戏剧、美术、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旋律的构成形态与造型。  声乐艺术的综合形态是多样的。文学的词章与音乐的旋律构成书面无声的作品,然后经过合乐演
期刊
音乐表演是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创作与欣赏中间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表演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音乐表演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音乐表演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探究音乐表演的产生、发展及社会作用为抓手,试论音乐表演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找出当下社会音乐表演的不足,为未来音乐表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音乐表演是音乐活动的中
期刊
王昌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的七绝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也被称为“七绝圣手”。研究和分析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透过诗歌揭示王昌龄所处的唐代社会风气及相关历史背景,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王昌龄创作的诗歌作品,发掘王昌龄诗歌中的情感及艺术特征。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及政治家,其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见证了唐朝由兴盛逐渐走向没落。王昌龄创作的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辟谣的意思是指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人们经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透明,只有开诚布公地道明前因后果,用数据说话,才能打消大众内心的疑虑,遏制谣言的滋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人有很多制止谣言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万章章句上》中四章的解读,浅谈孟子是如何为圣人辟谣的,并审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流言所伤,圣人不免。在《孟子·万章章句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万章问曰:“或谓孔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获得一致好评。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为主的多样化手段已成为一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趋势。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正处于一种高速运转变化的状态,其中尤以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代表。网络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