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典咏流传》看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获得一致好评。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为主的多样化手段已成为一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趋势。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正处于一种高速运转变化的状态,其中尤以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代表。网络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
  一、网络传播时代对文化传承的挑战
  首先,网络给人们建立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拥有一部手机,人们就可以与他人交流、获得知识、完成工作等。这在便利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造成了困扰。海量即时传播的信息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低头刷屏、刷手机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互动平台、即时评论或参与有奖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很多人选择了人机对话或虚拟交流,习惯了键盘打字却提笔忘字,习惯了电子图像阅读却忽略了纸质阅读。那些优秀的古代传统文化,如古典诗词,是在竹简、纸书和历代人的口口相传中流传下来的。到了现代,承载在网络上的古典诗词增添了符号性,却缺少了韵味,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的节奏显然与现代社会的节奏不太适应。
  其次,网络的迅速发展,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国文学和网络文学,这使人们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却也让一部分人把目光转移到了外国文学和网络文学上,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网络文学以网络为载体,种类多、更新快、内容新颖、易于理解,很快地适应了现代社会,改变了部分人的阅读习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容忽视。虽然很多网络平台也设置了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等栏目,但点击浏览量远远不及网络文学。
  最后,学习传统文化本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古典诗词中意象、意境、字词的古今异义、韵律结构等的理解就会有限制或有困难。如果人们看不懂诗词的含义,感受不到诗词的意境美,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诗词文化的兴趣。网络所带来的快餐文化使人们失去了静下心来细读慢嚼品咏的心境和条件。闹市中取静已是不易,快节奏中品味慢生活更属不易。古典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日益成为渐行渐远的背影,回眸一望的人数越来越少。
  二、《经典咏流传》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很多人也都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为了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种种努力,其中文化综艺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2018年2月16日开始,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推出了一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让更多的观众通过音乐的方式听到、记住并理解,这种新颖的节目形式让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首先,《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节目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传承。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就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随后他又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人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诗人生活的具象和情感的真实体现,诗人赋予了山石楼台、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以生命,让杨柳、鸿雁、松竹等事物有了特殊意义,中国诗词也因此具有特殊的意境之美。观看文化综艺的网友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以及他们从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共鸣,正意味着古诗词在当下的新时代中依然能够绽放出崭新的活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们将继续活跃在中国人的现代生活,继续涵蕴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心灵世界。
  其次,《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节目启蒙和引导青少年参与文化的传承。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培养“语感”。通过合乎节奏的阅(朗)读、写作形成潜在的语言感受,人们才能逐步接近“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诗歌必然是用来唱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很小的孩子,他们在字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就能把《明日歌》《敕勒歌》学起来,这就是流行音乐、流行文化所传递的力量。把古诗唱成歌,在人们心里种下一片桃花源。随着《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热播,《声律启蒙》《三字经》等篇目被谱写成歌曲,成为2018年很多中小学开学传唱的歌曲。深圳高级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贵州甲秀小学、甘肃兰州实验、三亚市第九小学的学生都在课间休息时学习这些欢快的歌曲。这些音乐用欢快简洁、老少皆宜的方式,带给孩子们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朗朗上口的音樂中思考深刻的文化内涵,更加便于孩子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经典传唱人不仅仅是歌曲的创造者和演唱者,他们更多的是传播者,许多年轻的明星,如王俊凯、凤凰传奇、谭维维等,他们本身就非常开朗阳光且富有正能量,在年轻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可以跟着他们用唱的方式去认识古典诗词,去感受中国文字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完成人生第一课,开始他们格物致知的道路。这让人们明白,新一代人的血液里面还是流淌着中国文化的基因,让人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成长的根基在哪里。
  经典重在传承,传承又重在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参与进来,使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扣好第一颗扣子,因为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下面的若干粒扣子才扣得准,扣得端正。像《三字经》这样的中华文明的典籍,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诗词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言而喻。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诗歌最大之美,就在于它给了孩子想象和灵性。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它们可以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古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化修养的人。   再次,《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创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手段。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人们能从经典中感受到先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感悟。而今天,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经典咏流传》把这些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和传唱,让经典走向了大众,让传统焕发了新生。这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古诗今唱”这样一种形式逐渐成为一种音乐形式或者说是流行趋势。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弘扬,而是鼓励年轻一辈去继承、去发展、去创新。
  经典传唱人其实是一个桥梁的作用,透过一种现代的语言,把古诗词和古典文化简洁易懂地讲述给更多人听。经典传唱人对诗歌进行创造改编,融入了戏曲元素,与琵笆、古筝、二胡、唢呐、编钟等乐器美妙的声音相融合,令人耳目一新。曲调的朗朗上口,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琵笆行》《将进酒》等经典作品。传承经典,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
  在《经典咏流传》节目里,当歌曲演唱完毕后,传唱人、其他嘉宾将会讲述歌曲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最后进入鉴赏嘉宾团的鉴赏时刻,由康震等解读经典背后的诗词人文背景。王黎光、庾澄庆、曾宝仪负责歌曲点评,带领观众共同品鉴歌词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在这档节目里,观众能看到专业人士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人们不仅能享受到视听盛宴,还能补充欠缺的诗词文化。这档节目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承诗词文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央视总编室主任兼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表示:“综合频道是国家电视台的第一频道,既是正确舆论导向的引领者,价值高地的攀登者,也是品质品味品格的捍卫者,還是创新创优引风气之先的领头者。”将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无论是哪一种情景,配合这么优美的旋律和古人留下的经典作品,都会打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最后,《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节目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一个高频词。这份自信何来?首先来自老祖宗留下的深厚文化家底。别的不说,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可以看出中国文艺星河的灿烂、创造力之强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墨梅》这首诗是习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常委跟中外记者见面的时候所引用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展现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数不尽的诗词曲赋蕴含着这样的文化魅力,以适当的形式传播传承,必将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永流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新手段的多样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网络与科技,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使文化传播从传统的平面传播手段演变成全方位的传播。网络平台中,各大软件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比如,音乐软件中的电台功能使文化经典通过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很多读书软件紧跟时代潮流,增添听书功能与评论功能。朗读亭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华优秀古诗词的传承与发展。这不仅使古典诗词进一步传播,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些年,公众号的盛行极大地促进了各类信息的传播。借助公众号的推送,古典诗词进一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未来,网络必然将继续发挥着传承与创新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更多传承创新手段的产生。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进行永久的传承。人们应当坚信,未来,中华传统文化会发展得更好。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巴渝鼓舞作为古代的战前舞蹈,有着独特的象征和意义,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巴人古文化,被越来越多人重视和挖掘。本文从巴渝鼓舞的起源、历史入手,分析它五种表演形式中独特的服饰、动作、队形及雄壮震天的鼓点,并追溯到它的传承与保护,让这种独特的古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一、巴渝鼓舞的来源与历史发展  巴渝鼓舞发源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春节发源地、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市。阆中是战国时期的
期刊
怀斯以其细腻的写实水彩画享誉世界,其作品饱含对自然的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后欧洲移民的深思,这都是使他形成忧郁风格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怀斯的生活背景、绘画技法等方面切入,说明怀斯绘画创作中的抽象性,虽然怀斯是个写实画家可他自己说:“我真诚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抽象表现主义……我画的景物是不同于传统写实画法来表达情绪的,它有一种内核——高度抽象的精髓。”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水彩画
期刊
美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动画强国,一提到美国动画,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动画片,独具特色且风格鲜明,其代表美国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其影响力扩及整个世界。  一、开端  最初,美国动画是从报刊上面的“连环漫画”发展起来的。美国动画成长初期,有一个对美国动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他便是温瑟·麦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并不是他,但他是第一个看到动画艺
期刊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积淀的根本,它给大学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校园的很多文化创意还涵盖着学生对本校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来源于长时间的积累和锻造,所代表的更多的是这所大学负有的内涵精神。品类众多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商业风景,融入到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还能借以体现学校的精神内涵。很多学校甚至利用这样的文化创意,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UCL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开始是加
期刊
“假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强式假说,即语言决定论,主张语言决定思维,并主导着感知行为,包括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这一假说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另一种是弱式假说,即语言相对论,主张语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并不起制约或决定作用,这一假说主要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争议  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下面就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
期刊
丑的反义词是美。丑与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以丑为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丑角不是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是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上述品质都是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笔者是一名京剧武丑演员,从事京剧事业已有三十多年,以下是笔者对京剧武丑行当的理解和个人对武丑行
期刊
声乐艺术的综合形态是多样的。如果从广义角度着眼,文学的词章与音乐的旋律构成书面无声的作品,然后经过合乐演唱与表演等,创造出口头有声的声乐作品。它综合了文学的、音乐的、表演的各种机制。如果从歌剧或戏曲等综合形态来看,声乐艺术还要涉及其他如戏剧、美术、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旋律的构成形态与造型。  声乐艺术的综合形态是多样的。文学的词章与音乐的旋律构成书面无声的作品,然后经过合乐演
期刊
音乐表演是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创作与欣赏中间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表演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音乐表演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音乐表演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探究音乐表演的产生、发展及社会作用为抓手,试论音乐表演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找出当下社会音乐表演的不足,为未来音乐表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音乐表演是音乐活动的中
期刊
王昌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的七绝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也被称为“七绝圣手”。研究和分析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透过诗歌揭示王昌龄所处的唐代社会风气及相关历史背景,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王昌龄创作的诗歌作品,发掘王昌龄诗歌中的情感及艺术特征。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及政治家,其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见证了唐朝由兴盛逐渐走向没落。王昌龄创作的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辟谣的意思是指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人们经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透明,只有开诚布公地道明前因后果,用数据说话,才能打消大众内心的疑虑,遏制谣言的滋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人有很多制止谣言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万章章句上》中四章的解读,浅谈孟子是如何为圣人辟谣的,并审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流言所伤,圣人不免。在《孟子·万章章句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万章问曰:“或谓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