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首先让学生‘闹’起来,‘活起来’,甚至‘火起来’。唯有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至于‘闹’是否影响到教师的课堂进度,是否‘像’课堂,不管这些,找到了快乐,生命才不会因为失去水分而枯萎!”(李炳亭语)但这仅仅是高效课堂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样的境界。
君不见小组活动时还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好表现,小组成了他的一言堂,其他人默默听,产生不了智慧的碰撞,反而培养了不少孩子的惰性;有的小组各说各的,乱成一团,学生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东扯西扯,借机说闲话,展示时结结巴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看来,课堂教学仅仅有“活”是不够的,还应求实。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真正达到课堂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培训学力较高的“组内舵手”
“组内舵手”是学习小组的组长,如果把每个小组都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组内舵手”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因此,需要对“组内舵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
1.集中辅导
新组长上任要集中进行培训辅导,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组长的职能、权利和义务,使他们领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增强使命感,使他们了解组长的领导艺术,形成技能。上任伊始,对于还处于起始阶段的“组内舵手”们,甚至规定了一些模式,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2.分散实践
组长经过培训后走马上任,在各自的小组里尝试着学到的技能技巧,并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熟悉和完善这些技巧,真正承担了老师助理的工作。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对各组组长的表现作出及时性评价,并及时组织小组长进行经验的交流,对组长们提出的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一次组长例会时,组长们反映小组汇报时,几个组交流的内容撞车,重复的讲解使展示者、倾听者感到乏味,浪费了时间。大家商讨后觉得,课前组长间需要沟通,分配好各自的展示重点。
3.定期轮换
组长可以是老师直接指派,也可以让学生推选,不过小组长不宜实行终生制。终生制负面影响较大,压抑了更多同学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而有些组长也会骄傲自大,独断专行,使得组员怨声载道。为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可以实行定期轮换“竞争上岗”的形式。一个月轮换一次,一个学期就能轮换四次,如果一个班分六个组,一学期就可以培养出24个“教师助理”,一学年就可培养出48名小老师,“老师”越来越多,这个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是有序高效、生机勃勃的。
二、有效组建善于合作的“组内水手”
得力的“组内舵手”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并不等同于万事大吉。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敢于开放和创新,敢于探索和追求,要善于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更需要老师对“组内水手”即组员进行组织、策划、引导、调控。
1.统一指导
合作初期,学生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往往感觉无从下手,讨论来讨论去得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表面一团热闹,展示缺少深度。这样的合作,不仅仅达不成预期的效果,还造成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高效无从谈起。如果此时教师采取扶一扶,再放手让学生合作,情况则大为不同。
讲台被“砸”了,有些老师噤若寒蝉,不敢讲了。其实,当学生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方向时,无从着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当好学生的参谋、催化剂、风向标,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2.深入小组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不少外地老师对山东杜郎口中学学生们的合作有序、展示精彩表示惊讶,常会问“你们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得到的回答是在进校的一个月内集中进行了培训。后来,我从学生那儿了解到,在培训时,每节课,语数外物化生等学科的老师进组蹲点,全程参与了每一次的合作与展示。也就是说,合作初期,每一个组都有老师手把手作具体指导。
我们每堂课每次活动都应深入到一个小组,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学生合作时的站姿,组内讨论音量的控制,板演时的书写的工整、字迹的大小无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细节。教师还可以为小组的展示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组织语言,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如果一天手把手指导一组,一星期就能指导五个小组,一个月就是二十组,一学期可以指导八十个小组,一个班通常分为八个组,那么一学期下来,平均每组就具体指导了十次。“组内水手”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何愁不能提高呢?
3.及时评价
没有总结就会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每节课,教师要对课堂中各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回顾,引导总结经验教训,对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和小组制定出帮助、督查、调整等措施。
通常,我们可以利用下课前一两分钟的时间对小组合作时耗时、发言人数、倾听情况、展示精彩度进行评点,每个学生也在这些方面作自我反省。每节课都选出一到两个明星小组和若干明星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得好的班级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在全校展示,拿出一个样板,供全校师生学习。合作得好的小组,以一次合作为例,在班级演示,展现自己的合作风采。这些方式学生喜闻乐见,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如果把小学合作学习比作航行着的一艘船,舵手与水手的角色职能是何等的重要。有了这两支技能娴熟的队伍,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活而不乱,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激情燃烧的舞台,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学生也才能真正融入这“知识的超市”,体会生命的狂欢。
君不见小组活动时还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好表现,小组成了他的一言堂,其他人默默听,产生不了智慧的碰撞,反而培养了不少孩子的惰性;有的小组各说各的,乱成一团,学生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东扯西扯,借机说闲话,展示时结结巴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看来,课堂教学仅仅有“活”是不够的,还应求实。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真正达到课堂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培训学力较高的“组内舵手”
“组内舵手”是学习小组的组长,如果把每个小组都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组内舵手”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因此,需要对“组内舵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
1.集中辅导
新组长上任要集中进行培训辅导,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组长的职能、权利和义务,使他们领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增强使命感,使他们了解组长的领导艺术,形成技能。上任伊始,对于还处于起始阶段的“组内舵手”们,甚至规定了一些模式,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2.分散实践
组长经过培训后走马上任,在各自的小组里尝试着学到的技能技巧,并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熟悉和完善这些技巧,真正承担了老师助理的工作。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对各组组长的表现作出及时性评价,并及时组织小组长进行经验的交流,对组长们提出的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一次组长例会时,组长们反映小组汇报时,几个组交流的内容撞车,重复的讲解使展示者、倾听者感到乏味,浪费了时间。大家商讨后觉得,课前组长间需要沟通,分配好各自的展示重点。
3.定期轮换
组长可以是老师直接指派,也可以让学生推选,不过小组长不宜实行终生制。终生制负面影响较大,压抑了更多同学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而有些组长也会骄傲自大,独断专行,使得组员怨声载道。为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可以实行定期轮换“竞争上岗”的形式。一个月轮换一次,一个学期就能轮换四次,如果一个班分六个组,一学期就可以培养出24个“教师助理”,一学年就可培养出48名小老师,“老师”越来越多,这个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是有序高效、生机勃勃的。
二、有效组建善于合作的“组内水手”
得力的“组内舵手”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并不等同于万事大吉。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敢于开放和创新,敢于探索和追求,要善于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更需要老师对“组内水手”即组员进行组织、策划、引导、调控。
1.统一指导
合作初期,学生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往往感觉无从下手,讨论来讨论去得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表面一团热闹,展示缺少深度。这样的合作,不仅仅达不成预期的效果,还造成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高效无从谈起。如果此时教师采取扶一扶,再放手让学生合作,情况则大为不同。
讲台被“砸”了,有些老师噤若寒蝉,不敢讲了。其实,当学生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方向时,无从着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当好学生的参谋、催化剂、风向标,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2.深入小组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不少外地老师对山东杜郎口中学学生们的合作有序、展示精彩表示惊讶,常会问“你们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得到的回答是在进校的一个月内集中进行了培训。后来,我从学生那儿了解到,在培训时,每节课,语数外物化生等学科的老师进组蹲点,全程参与了每一次的合作与展示。也就是说,合作初期,每一个组都有老师手把手作具体指导。
我们每堂课每次活动都应深入到一个小组,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学生合作时的站姿,组内讨论音量的控制,板演时的书写的工整、字迹的大小无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细节。教师还可以为小组的展示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组织语言,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如果一天手把手指导一组,一星期就能指导五个小组,一个月就是二十组,一学期可以指导八十个小组,一个班通常分为八个组,那么一学期下来,平均每组就具体指导了十次。“组内水手”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何愁不能提高呢?
3.及时评价
没有总结就会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每节课,教师要对课堂中各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回顾,引导总结经验教训,对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和小组制定出帮助、督查、调整等措施。
通常,我们可以利用下课前一两分钟的时间对小组合作时耗时、发言人数、倾听情况、展示精彩度进行评点,每个学生也在这些方面作自我反省。每节课都选出一到两个明星小组和若干明星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得好的班级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在全校展示,拿出一个样板,供全校师生学习。合作得好的小组,以一次合作为例,在班级演示,展现自己的合作风采。这些方式学生喜闻乐见,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如果把小学合作学习比作航行着的一艘船,舵手与水手的角色职能是何等的重要。有了这两支技能娴熟的队伍,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活而不乱,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激情燃烧的舞台,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学生也才能真正融入这“知识的超市”,体会生命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