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戛纳?西宁?陈坤选择了后者。5月26日,陈坤工作室“东申童画”发起的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在西宁启动第二季,陈坤和两千多名参与者一起,行走十几公里,历时三个小时。随后,这项名为“观·心·青海”的活动开始招募成员。8月下旬,入选者和陈坤一起行走青海,还将在青海支教半年,陈坤会在支教地授课两到三周。
活动的第一季是2011年开始的。2011年5月,“东申童画”在清华大学举行启动仪式,“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志愿者招募同时开始,一万八千名大学生报名,蔡涛、齐宏强等十位学生最终入选。2011年8月25日,刚刚拍完《画皮Ⅱ》的陈坤飞到拉萨,和行走活动参与者一起出发,用十一天时间走完一百多公里。其间,他们负重十五公斤以上,翻越三十二座大山,爬上海拨五千余米的垭口,还去色拉寺看辩经、去盲童学校探访。2012年1月,陈坤写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出版,用两百多页的图文详细记载西藏行走的经历。与西藏行程同时展开叙述的是他的成长经历,重庆江北区那个十几平方米的家,跟王梅言老师学习声乐,考北京电影学院,成为明星,三年的迷失,以及在禅定中找回自己。
为什么选择行走?也许因为,人类将人种散播到蓝色星球的各个角落是凭借行走;在大地上寻找友或者敌,融汇或者贯通,是凭借行走;在监牢囚禁生涯中不致绝望或癫狂,得凭借行走;甚至,在更大的监牢中驱赶虚无,也得凭借行走。行走,是生之必需,可以有目的,也可以没有目的。所以,陈坤说:“其实行走是最本能最简单的,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与地点,比如我们朝夕相处的这个城市。……如果我们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在城市里一心行走,让内心安静下来,与内心对话,可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一个全新的城市。”
“行走的力量”因此有了一种朴素的、开放性的面貌,没有叙事上的高潮,不以一个颁奖大会为终点,只是走,聚在一起走,散到各处走,热热闹闹地走,冷冷清清地走。不管怎样走,行走都得自己完成。
这个行者陈坤,不是我们熟悉的陈坤。他本可以安稳地隐藏在我们熟悉的“陈坤”里,做偶像,做演员,颠扑不破,没有风险。他却酝酿了蝶变,《画皮》里的坚实,《让子弹飞》里的险峻,都不是寻常角色,所以姜文说:“陈坤现在是从汤姆·克鲁斯向罗伯特·德尼罗过渡,他以后一定会是中国影坛的头一份。”
这不算危险,单纯的技艺磨炼都不算危险,危险的是,他的蝶变里有技艺以外的内容,务虚的,心灵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平均一两页就会出现一次“正面的能量”,但陈坤也不吝于交代这种“正面能量”渴望是怎么来的,他坦陈从前的窘困,他所遭遇的伤害和冷遇,他自认曾经“孤僻、自卑、傲慢、怀疑”,甚至现在的性格里依然有过去的痕迹:第一天行走快结束时,同学们忘记“禁语”的约定,在山下嘻嘻哈哈,他大怒,砸断了手中的登山杖,并且和同学们发生争执。
重要的是,他把这些都写出来了,他的暴躁、强势、完美主义,因为“学佛,学哲学,都不是达到一个外在心平气和的样子……我持续修行下去,我会有你们所想象的高深的样子、平和的样子,但是不是说我今天开始说我要随和,我就开始扮演一个没有脾气的人。”他在践行《正见》里的说法,人应当培养对情绪的觉察,当一个人开始注意到情绪所能够造成的伤害时,就像意识到了悬崖的存在,有了这种知道,才会免于恐惧。了解自己的暗面,对光源的渴望才更为强烈,看到了自己性格的齿豁,才比照出平和之境的静美。
和技艺无关,但却是他技艺飞速进展的根本,功夫在诗外,书在书卷外。精神的虚境的一点进展,却是强大的支点,足以供人撬起常人所不能负担的重负。
让人在漫长的行走之后,突然行至开阔之地。
活动的第一季是2011年开始的。2011年5月,“东申童画”在清华大学举行启动仪式,“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志愿者招募同时开始,一万八千名大学生报名,蔡涛、齐宏强等十位学生最终入选。2011年8月25日,刚刚拍完《画皮Ⅱ》的陈坤飞到拉萨,和行走活动参与者一起出发,用十一天时间走完一百多公里。其间,他们负重十五公斤以上,翻越三十二座大山,爬上海拨五千余米的垭口,还去色拉寺看辩经、去盲童学校探访。2012年1月,陈坤写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出版,用两百多页的图文详细记载西藏行走的经历。与西藏行程同时展开叙述的是他的成长经历,重庆江北区那个十几平方米的家,跟王梅言老师学习声乐,考北京电影学院,成为明星,三年的迷失,以及在禅定中找回自己。
为什么选择行走?也许因为,人类将人种散播到蓝色星球的各个角落是凭借行走;在大地上寻找友或者敌,融汇或者贯通,是凭借行走;在监牢囚禁生涯中不致绝望或癫狂,得凭借行走;甚至,在更大的监牢中驱赶虚无,也得凭借行走。行走,是生之必需,可以有目的,也可以没有目的。所以,陈坤说:“其实行走是最本能最简单的,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与地点,比如我们朝夕相处的这个城市。……如果我们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在城市里一心行走,让内心安静下来,与内心对话,可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一个全新的城市。”
“行走的力量”因此有了一种朴素的、开放性的面貌,没有叙事上的高潮,不以一个颁奖大会为终点,只是走,聚在一起走,散到各处走,热热闹闹地走,冷冷清清地走。不管怎样走,行走都得自己完成。
这个行者陈坤,不是我们熟悉的陈坤。他本可以安稳地隐藏在我们熟悉的“陈坤”里,做偶像,做演员,颠扑不破,没有风险。他却酝酿了蝶变,《画皮》里的坚实,《让子弹飞》里的险峻,都不是寻常角色,所以姜文说:“陈坤现在是从汤姆·克鲁斯向罗伯特·德尼罗过渡,他以后一定会是中国影坛的头一份。”
这不算危险,单纯的技艺磨炼都不算危险,危险的是,他的蝶变里有技艺以外的内容,务虚的,心灵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平均一两页就会出现一次“正面的能量”,但陈坤也不吝于交代这种“正面能量”渴望是怎么来的,他坦陈从前的窘困,他所遭遇的伤害和冷遇,他自认曾经“孤僻、自卑、傲慢、怀疑”,甚至现在的性格里依然有过去的痕迹:第一天行走快结束时,同学们忘记“禁语”的约定,在山下嘻嘻哈哈,他大怒,砸断了手中的登山杖,并且和同学们发生争执。
重要的是,他把这些都写出来了,他的暴躁、强势、完美主义,因为“学佛,学哲学,都不是达到一个外在心平气和的样子……我持续修行下去,我会有你们所想象的高深的样子、平和的样子,但是不是说我今天开始说我要随和,我就开始扮演一个没有脾气的人。”他在践行《正见》里的说法,人应当培养对情绪的觉察,当一个人开始注意到情绪所能够造成的伤害时,就像意识到了悬崖的存在,有了这种知道,才会免于恐惧。了解自己的暗面,对光源的渴望才更为强烈,看到了自己性格的齿豁,才比照出平和之境的静美。
和技艺无关,但却是他技艺飞速进展的根本,功夫在诗外,书在书卷外。精神的虚境的一点进展,却是强大的支点,足以供人撬起常人所不能负担的重负。
让人在漫长的行走之后,突然行至开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