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使受教育者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生活,在社会的发展中贡献力量。而审美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美术审美教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究科学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美术审美教学活动的理念,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获得明显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审美教学;创造能力;动态美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就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而言,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审美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的审美教学十分关键,它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小学美术的审美教学需按照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不能过于关注美术知识的积累,而应该关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育活动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强调考试的重要性,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社会发展至今,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加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一门技术才是关键[1]。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充实丰富学生内心,增强学生主动获得快乐的能力。
二、科学展开小学生核心素养美术审美教学活动
(一)美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对学生充满爱是教育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做到给学生真正的爱护,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与学生建立联系,要真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是敬仰又尊重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规范自身言行,做到为人师表,可以将此看作是一种人格魅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也便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在一堂美术课上,教师说道:“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会渐渐无法感受到快乐,只能像动物一样活着,没有感受,浑浑噩噩地过每一天,完全处于麻痹的状态。”接着将话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表现,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表现。对此美术教师应该对那些回答“这是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表现”的同学带去更多的关心,因为这部分学生很有可能主动获得快乐的能力不强。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
比如在《可爱的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基本相貌特征,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制作材料的特性,能够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巧妙应用,并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从而制作出可爱的动物。另外本节课的关键还包括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使其初步形成感受美的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年纪小,缺乏耐心,对待作业态度不够认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耐心作画的习惯。动物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艺术品中,展开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欣赏、感知和理解,从形、色、动态三方面感受动物的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2]。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最终给出一个满是自己创意的作品。教学进行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喜欢该动物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这个动物你知道哪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升华。
(三)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的内涵涵盖了态度、体验、欣赏、评价和判断这几方面。其中审美体验与审美感受有一定的差别,感受是人类的感觉器官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去接受外界的信息。对客观的世界产生某种感受,此时人们也会获得美的享受。而体验则有所不同,是由外及内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感及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由情及魂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感官受到刺激,而是真正触及情感和灵魂。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一种亲身经历的感受。感受更近一步才是体验,是从外部的感官刺激,进一步到达内心深处。在体验的过程中,人的各项主体因素都会被成功调动,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体验所能带来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了惊喜、诧异、领悟、体会、想象,由多种心理活动构成,有些时候,体验甚至还会让人意识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孤独、幸福、开心、失落、失望这些感受都需要真正地体验,也正是这些感受才形成了丰富而又多样的人生。小学美术教育应当关注审美体验,要能够带领学生真正去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加深学生对美术著作的印象
设置美术课程的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一堂成功的美术课,能吸引学生对知識产生兴趣,并有足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某种积极的情感。要想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而不是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机械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孕育和创造美的能力。我们所看到的精神产品由人所创造,反过来也用这些精神产品来教育人,从而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持,当人的物质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后,就会对精神层面有一定的要求,这便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在人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如果人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美,就有可能感受到艺术中的美。因此,对小学生展开审美教育,也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顺利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观察一条鱼,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鱼的动态美,描述鱼可爱的地方。有的学生认为鱼的眼睛比较好看,有的学生认为鱼鳞好看,还有的学生认为鱼在水里不断游动很漂亮。在学生仔细观察了鱼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鼓励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3]。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非常引人注意,他的画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鱼头和鱼尾,而且有的是颠倒的,这便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作品。
综上所述,要想科学开展美术审美教学活动,作为美术教师,应当与学生加强沟通,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美术著作的印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雪婷.优化美术教学,发展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0(13):86-87.
[2]陈晓梅.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0(13):59.
[3]李胜凯.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0):61-64.
关键词:审美教学;创造能力;动态美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就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而言,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审美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的审美教学十分关键,它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小学美术的审美教学需按照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不能过于关注美术知识的积累,而应该关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育活动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强调考试的重要性,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社会发展至今,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加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一门技术才是关键[1]。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充实丰富学生内心,增强学生主动获得快乐的能力。
二、科学展开小学生核心素养美术审美教学活动
(一)美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对学生充满爱是教育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做到给学生真正的爱护,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与学生建立联系,要真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是敬仰又尊重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规范自身言行,做到为人师表,可以将此看作是一种人格魅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也便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在一堂美术课上,教师说道:“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会渐渐无法感受到快乐,只能像动物一样活着,没有感受,浑浑噩噩地过每一天,完全处于麻痹的状态。”接着将话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表现,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表现。对此美术教师应该对那些回答“这是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表现”的同学带去更多的关心,因为这部分学生很有可能主动获得快乐的能力不强。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
比如在《可爱的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基本相貌特征,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制作材料的特性,能够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巧妙应用,并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从而制作出可爱的动物。另外本节课的关键还包括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使其初步形成感受美的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年纪小,缺乏耐心,对待作业态度不够认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耐心作画的习惯。动物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艺术品中,展开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欣赏、感知和理解,从形、色、动态三方面感受动物的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2]。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最终给出一个满是自己创意的作品。教学进行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喜欢该动物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这个动物你知道哪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升华。
(三)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的内涵涵盖了态度、体验、欣赏、评价和判断这几方面。其中审美体验与审美感受有一定的差别,感受是人类的感觉器官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去接受外界的信息。对客观的世界产生某种感受,此时人们也会获得美的享受。而体验则有所不同,是由外及内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感及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由情及魂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感官受到刺激,而是真正触及情感和灵魂。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一种亲身经历的感受。感受更近一步才是体验,是从外部的感官刺激,进一步到达内心深处。在体验的过程中,人的各项主体因素都会被成功调动,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体验所能带来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了惊喜、诧异、领悟、体会、想象,由多种心理活动构成,有些时候,体验甚至还会让人意识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孤独、幸福、开心、失落、失望这些感受都需要真正地体验,也正是这些感受才形成了丰富而又多样的人生。小学美术教育应当关注审美体验,要能够带领学生真正去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加深学生对美术著作的印象
设置美术课程的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一堂成功的美术课,能吸引学生对知識产生兴趣,并有足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某种积极的情感。要想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而不是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机械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孕育和创造美的能力。我们所看到的精神产品由人所创造,反过来也用这些精神产品来教育人,从而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持,当人的物质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后,就会对精神层面有一定的要求,这便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在人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如果人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美,就有可能感受到艺术中的美。因此,对小学生展开审美教育,也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顺利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观察一条鱼,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鱼的动态美,描述鱼可爱的地方。有的学生认为鱼的眼睛比较好看,有的学生认为鱼鳞好看,还有的学生认为鱼在水里不断游动很漂亮。在学生仔细观察了鱼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鼓励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3]。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非常引人注意,他的画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鱼头和鱼尾,而且有的是颠倒的,这便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作品。
综上所述,要想科学开展美术审美教学活动,作为美术教师,应当与学生加强沟通,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美术著作的印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雪婷.优化美术教学,发展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0(13):86-87.
[2]陈晓梅.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0(13):59.
[3]李胜凯.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