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列岛刮遍“小平旋风”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题图1为1978年10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日本政府邀请正式抵达东京时,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陪同其在下榻的国宾馆前的欢迎仪式上检阅仪仗队。那时我国电视尚未普及,但在电视广播业已很发达的日本,邓小平访日的电视实况转播引发了极大的震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年之后,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广大日本人民要借此了解一衣带水的中国。从1978年10月22日到29日八天访问中,日本各大媒体对活动做了大量报道,东京六大报纸分别发表社论、评论,有的还出了特刊,电视台从早到晚安排特别节目。对邓小平的重要访问活动,不仅公营电视台,连民营电视台都全程直播,“连一个广告都没有插播”,这在商业化很强的日本,是极为罕见的。据不完全统计,欢迎邓小平的仪式和互换批准书的播放,每天有多达2300万人收看,收视率比平时增加了10倍。日本共同社说:“邓的访问使日中友好深入到列岛每一个家庭,迎来了中日新时代的黎明。”邓小平坦率、务实、幽默和开放的风采,使当时日本民众大为倾倒,日本列岛掀起了一股“邓小平热”,《读卖新闻》称“小平旋风刮遍扶桑列岛”。
  邓小平说,同日本友好的方针,是毛泽东主席定下来的,是周恩来总理领导实现的。他说,两国之间有了和平友好条约,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增强了日本、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能力,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所以这个条约对世界和平、对世界反对霸权主义都有深远的影响。
  10月22日下午4时,邓小平乘专机抵达晴空万里的东京羽田机场。日本外相园田直登上专机迎接说:“欢迎欢迎,你给我们带来了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翌日上午,邓小平来到首相官邸,与福田首相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交换仪式。此前的8月16日,该条约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10月16日和18日在日本众院和参院通过。交换仪式前的交谈中,福田首相说:“在日本,有些号称慎重派的人直到最后才同意这个条约。虽说有人反对,但多数人欢迎这个条约。我看这个条约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条约。” 对此,邓小平表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定,对中国,对日本,甚至对世界,都是件大事。我相信两国政治家、两国人民都没有低估这个意义。”10月23日上午10时38分,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在条约批准书上用毛笔签名,并互换了条约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见图2、3)。邓小平致词说:“中日两国人民要友好,要团结,中日两国要和睦,要合作,这是中日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让我们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为迎接中日关系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为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主宾讲话后,举杯共庆条约正式生效。随即,邓小平放下酒杯,走到福田面前同他拥抱。对于邓小平这一举动,福田首相缺乏思想准备,“因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些慌乱,姿势显得僵硬。”
  当天,邓小平在皇宫正殿竹厅与日本天皇裕仁会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第一次会见日本天皇。由于事前有一些关于追究战争责任问题的推测,所以会见引起了高度关注。主宾入座之后,裕仁天皇说:“阁下在百忙中,特意抽空不辞辛劳远道来日本,尤其是日中条约签订了,还交换了批准书,我感到特别高兴。”“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虽然也有不幸的事情,但希望今后加深友好关系。”邓小平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今后我们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和平的关系。”(见图4及图5)据日本宫内厅官员回忆,讲话内容是提纲原稿上没有的,天皇脱离原稿讲话还是第一次。这位宫内厅人士分析认为,“通过日中条约批准书,两国长时间的不幸关系结束了,陛下可能想向中国人民说一句话。”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陛下在首次会见中国领导人时,使用‘不幸的事情’这一措词,是从天皇的战争责任这个角度,间接地向中国人民表明谢罪之意。”会见后,日本天皇在皇宫设午宴欢迎邓小平一行。邓小平在午宴上表示中日两国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友好”,一位皇室侍从后来回忆,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天皇陛下心情这样愉快。”
  访问中,邓小平同福田首相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会谈(见图6),拜会了日本参众两院议长(见图7),到田中角荣前首相家里去拜访(见图8),并会见了长期为中日友好而努力的日本各界朋友。小平出席了日本记者俱乐部联合举办的记者招待会,回答了各国记者关心的问题(见图9、10)。小平同志对这次访日,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以一片喜悦的心情来到东京,并将以一片喜悦的心情回北京去。”
  邓小平访日期间,日本陪同中江要介先生曾问邓小平对日本的什么感兴趣,邓小平回答说中国老百姓冬天使用煤球,时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他想知道日本有没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煤球。邓先生时刻不忘中国百姓疾苦的心情,让日方人员颇为感动。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奈良饭店用午餐时,宴会厅隔壁正在举行的婚礼很吸引人。邓小平高兴地走到婚礼现场,向新婚夫妇祝福。邓小平与这对新人握手的场面被一位青年拍了下来,照片以“意外的祝福”为题刊发在次日的《读卖新闻》上,一时被传为中日友好的佳话(见图11)。
  1978年是中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之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选择日本为他首次外访的国家,是他在酝酿中国现代化大战略的过程中所做的一次取经之旅。当时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头脑思考着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酝酿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邓小平访问日本安排8天行程,是罕见而很有深意的。除了政治领域的会谈会见,邓小平还怀着浓厚的兴趣先后参观了新日铁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和松下电器公司等三个大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资深经济界人士、技术管理人员接触交谈。
  他在参观新日铁的君津钢铁厂时,仔细询问了工厂的设备、技术,并希望日本朋友把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给在那里实习的中国工人,让人感到他一定要在中国建成同样先进工厂的决心。正是这种决心在后来促成了上海宝钢的中日合作项目。在访问中,邓小平总是一边参观,一边对比。访问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茨木工厂,邓小平与陪同参观的松下总裁松下幸之助进行了深入交流,还直接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交谈。邓小平应邀来到一间展示微波炉等新产品的展览室,讲解人员把一盘烧麦用微波炉加热后,请邓小平观看,邓小平拿起一个烧麦看了,突然一下放到嘴里,边吃边说味道不错。这一幕出乎松下公司职员的意料,大家无不赞叹邓小平敢于尝试的精神。邓小平在参观日产汽车公司座间工厂时,健步登上电动汽车,乘坐驶行;他参观了第三车体车间和第二装配车间(见图12、13),对于自动化程度先进的机器人直接操作焊接生产线,他看了好一会儿,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来到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感谢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产业界对我们的协助。”
  邓小平还参观了大藏省的大阪造币厂(见图14)。
  邓小平乘坐“光号”新干线列车从东京去关西时(见图15),在飞驰的列车上,日方陪同中江要介问:“现在列车时速是240公里,您感觉如何?”邓小平听后微笑说:“这对于中国太快了。真快!就像后边有鞭子赶着似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他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跑!”
  访问期间,邓小平在东京的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那次记者招待会,特别为世界所瞩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出国访问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方方式同记者见面。参加记者招待会的400多名记者来自共同社、时事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美联社、法新社、德新社等著名新闻机构,可谓盛况空前!在回答有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时,邓小平让西方记者们充分领略了他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他说:“我们所说的在本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指比较接近当时的水平。世界在突飞猛进地前进,那时的水平,例如日本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日本、欧洲、美国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要达到22年以后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醒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了这么一个雄心壮志。”为了实现现代化,他指出:“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大有希望的。”
  邓小平在谈到要承认中国落后的时候,突然说了一句饶有风趣的话:“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王翻译将此话翻得很准确,这一富于幽默感而很尖刻的自我评价,逗得记者们哄堂大笑。他们不得不承认,邓小平这种态度正是中国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邓小平访日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出现了“日本热”,大批各行业考察团涌入日本,大量的日本专家、学者被邀请到中国讲课,中日政府成员会议相继举行,官方与民间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日趋活跃,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迅速发展。邓小平访日,日本政府派出外务省亚洲局长中江要介及翻译富田昌宏,全程陪同邓小平一行。后来,中江要介担任了日本驻中国大使,富田昌宏担任了驻重庆总领事馆的总领事。2008年11月,邓小平访日暨中日友好条约签署30周年之际,富田昌宏总领事一行专程来到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纪念园举行了捐赠仪式(见图16),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暨邓小平访问日本30周年图片展》的200多张珍贵照片,捐赠给广安邓小平纪念园陈列馆。2008年,日本还发行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见图17)。
  今年为中日建交40周年,笔者撰写此文时,联想到近年我国已赶超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感受到三十多年前邓小平访日高瞻远瞩之伟人情怀。
其他文献
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快速的生活节奏、快餐式的生活文化,也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紧张与空虚。饲养宠物则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宠物市场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成为宠物饲养一族,这其中水族宠物饲养所占的比例相当高,而观赏鱼类更是水族宠物中最受欢迎的品种。许多城市白领会在办公桌上放一个小鱼缸,工作间隙看看水中游动的小鱼,成为他们很好的放松方式,
期刊
日本是一个相机生产和销售的大国,但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二手相机商店淘物美价廉的商品,其中不乏学生、工薪族和外国游客。外国游客往往因时间仓促、语言不通等条件的影响,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在东京找到适合自己选购二手器材的商店。所以希望借此文跟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个艺术摄影专业的留学生,二手器材商店是我最爱光顾的地方。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对经济不宽裕的学生来说,选择二手器材比较
期刊
用过几款单反相机,但还是喜欢带轻便的卡片机外出。做摄影媒体编辑多年,但那些专业术语看我,倒可能比我看它们更来得亲切。这次阴错阳差,体验索尼SLT-α57机身+ DT18-55mm F3.5-5.6 SAM镜头套机的任务落到我肩上,作为器材准“菜鸟”的我多少心怀忐忑。  好在这是一款入门级单电相机,α57单电相机采用了索尼独有的固定式半透镜技术,取消了传统数码单反相机具有的反光板和五棱镜取景器等结构
期刊
3月2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在美丽的南方城市杭州,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评选。本届华赛在奖项设置上与往届相同,分为八大类别、十六个奖项:日常生活类新闻(单幅、系列);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单幅、系列);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单幅、系列);经济及科技类新闻(单幅、系列);自然及环境类新闻(单幅、系列);文化、艺术与娱乐类新闻(单幅、系列);体育类新闻(单幅、系列);新闻人物与
期刊
我们的眼睛就是天生的照相机,每一次眨眼,就通过视网膜在脑海里留下一幅画面。当我们旅行的时候,我们不用带画布纸笔,我们只带着我们的眼睛四处行走,而相机,不过是帮我们呈现出记忆里的那一幕幕场景而已。旅行中的人们都有眼睛,但不是所有的行者都有画面。又或者,所有的旅人都有画面,但不是所有的画面都有语言。再或者,所有的画面都有语言,但不是所有的画面都有心的蕴涵。  王瑶行走在非洲和俄罗斯。她行走在那里的风景
期刊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沙飞      2012年5月5日,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沙飞百年诞辰的日子。河北石家庄双凤山陵园,沙飞铜像耸立在燕赵大地的青山翠柏之中。他背靠青纱帐、身着八路军军装、手握照相机、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让后人联想到他当年驰骋抗日疆场的摄影战士的身影。    决心用镜头记录历史  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5月5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省开平县,
期刊
首先,请大家先看一下例图1,这种拍摄方法完全无法让瓶中液体的颜色显得诱人,那么到底要怎样拍摄,才能呈现出美味的样子呢?  在例图1中,我们拍摄的时候是从被摄物右边对着物体打灯的,例图2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在被摄物体的后面,隔着乳白色的丙烯板再布1盏灯,使瓶中液体看起来更漂亮。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用光线使液体看起来漂亮的照明方法,这种光即透射光。所谓透射光,是和反射光相对的概念,指的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的
期刊
微单的狂潮席卷全球,为萎靡不振的照材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微单市场上收获第一桶金的厂家在单反的正面战场上利用微单越挫越勇,而稳居单反市场占有率明显优势的厂家对微单总有些漫不经心。去年,尼康大张旗鼓地推出1系列微单相机,佳能也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APS-C级别的类微单相机博秀(PowerShot)G1 X。尽管如此,这两个单反市场的“大腕”,在开发微单的问题上总让人感觉有些没有诚
期刊
今年吉祥,过了春节就收到多个相机制造厂送来的好几部相机。第一个到场的就是这台奥林巴斯微型单电数码相机E-P3。老实说,机器先放在那里一个多月,一直没用。因为给我的这台E-P3是银色的,银光闪闪,时尚得晃眼,而我认为自己是个人文摄影师,使用的相机应该是低调的,没人注意最好。  像奥林巴斯E-P3这样的小机器,我过去用过多部,都因为一个慢字,跟不上我的拍摄节奏,最后都把它们束之高阁。也就是说,我一直在
期刊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现在的“黑白摄影”应改称“单色摄影”更为准确。单色摄影是深受摄影人喜爱的表现形式,自1839年摄影术发明至今,一直兴盛不衰,在摄影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看似单纯,却包容了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意识。有些人认为黑白摄影最容易,可以无师自通。但其实由于没有多种色彩的掩饰,黑白摄影在创作过程中更需要严格的技术支持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黑白摄影只使用黑白灰色来支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