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情、理、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在这样的法治时代,人们处理事情更多的是以法律为准绳,认为法治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是一个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在一切依法办事的前提下,人们才会考虑理和情。也就是说,这三个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顺序是法-理-情。可是,当用这种排序来处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既不能正确体现教育的教化功能,也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相反,它将本来具有情感的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冷漠成了“法律”和“法官”,如果以“法律”和“法官”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可能就会酿成一些不必要发生的惨剧。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铁纪柔情”,以纪律规范人,以情感教育人。笔者认为这三个词要想真正体现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情-理-法。本文就是要试图揭示三者在教育中的辩证关系,让教育工作者真正成为情感教育的主导,在情感教育的涓涓细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关键词】教育 情 理 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3-02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法治是我们直接追求的一个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认为一个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法律至上,法是高于任何其他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的调整中,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其他的规范,比如说情、理跟法律发生冲突的时候,毫无疑问法应该是优先的,它的地位应该无疑地被大家认为是至上的。但是,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当我们一切“法”字当头,总是机械地按照法-理-情来处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既不能正确体现教育的教化功能,也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相反,它将本来具有情感的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冷漠成了“法律”和“法官”,如果以“法律”和“法官”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可能就会酿成一些不必要发生的惨剧。这个时候,我们会因为作茧自缚无法解脱而后悔不已。笔者认为这三个词要想真正体现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情—理—法。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铁纪柔情”,以纪律规范人,以情感教育人。那么,我们怎样从作茧自缚中解脱出来而使我们的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呢?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将法—理—情改为情—理—法即可。在这看似简单的改动中,教育的真正功能就清晰地体现出来了。
  在教育的范畴中,我认为情是指人之常情,即我们经常说的人性,可以理解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情感。理是指公理,是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比如说习惯、传统、共同规则,可以理解为学生的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法是指国法,指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可以理解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个人认为完美的教育秩序应该是情理法的结合,就是符合天理、人情、国法,这是最完美的一种境界。
  我认为“情--理--法”是最符合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处理情、理、法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动之以情”,突出一个“情”字抓教育
  人都是感情动物,事实上,管理是离不开人情的。据统计,全国70%的青少年学生有网瘾。国家明文规定,青少年学生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我区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农牧民子女,家中不具备上网条件。这样,矛盾就出现了。假如我们一切以“上网吧即开除”为硬性规定,那岂不是有很多青少年学生要面临走向社会的危险。如果一概开除,不但于社会安定不利,对于浓厚的师生感情也是一种亵渎。在处理这样的学生方面,山南二高做的就很好。在正式处理之前,有一个告诫制度。告诫就是给学生一个机会,给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一个空间。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其实就是合乎人情的管理。
  二是“晓之以理”,狠抓一个“理”字促教育
  抓教育工作,既要动之以情,用真情感化,使之意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多要注意“晓之以理”,加大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其素质,使之明白做人之理和求知之法。比如藏族学生戴首饰,可以说是他们的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但如果我们因为学生戴首饰就认定该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然后根据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处分,我想这样的管理制度不要也罢。因为,这种习惯是他们很小就养成的,我们认为学生戴首饰不合乎学校要求,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有理由的教育,而绝不是“法”字当头,一切自处分始至处分终。如果在教育工作中出现合理而不合法,便证明此“法”已不合理,有修订的必要。
  三是“严之以法”,落实一个“法”字管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是一项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讲情说理,没有严格的法规制度保障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保证学习效果,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先讲情,再讲理,如果实在不行,就要讲“法”了。这里,我们既要强调一个“严”字,又要强调一个“正”字,真正做到“严正”地处分学生。
  学校教育如何抓好、抓出成效,关键就在于对“情理法”的合理运用,“动之以情”可以暖心,但又不可以感情泛滥,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晓之以理”可以清脑,但又不可以老生常谈,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严之以法”可以正纪,但又不可以紧张过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情理法”三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三者宜逐层推进,使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为了谁,明白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学校教育,最终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标,从而保证整个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59-01  公开课是教学实践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 它应具有展示性与导向性。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展示,让我收获很大,我收获了很多,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的教学不足。  一、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1.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上好公开课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多媒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8-02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课难教”已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我们都知道,因为小学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但它又起着重要的作用,上好复习课,能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8-02  编者把一套语文教科书编成、出版,其“产品”是静止的;一旦把这套教科书投入使用,使之成为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使用的读物,它便处于运动状态。静态的教科书,它所应发挥的功能暂时还处于“潜伏”期,换言之,这些功能还只是一种“潜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功能,必须要让教科书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在这
期刊
【摘要】新时期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不容乐观,针对现状形成的原因,建议采取改变评价机制、政策的倾斜与平衡、给学生一个互动的、启发式的课堂等对策加以改善,以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改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6-01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社会进步日新月异。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大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文章以龙里县洗马镇龙场小学为例,分析了偏远山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习惯差的原因,总结了该校新生良好习惯教育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偏远山区 小学一年级新生 良好习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1-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4-02  蒙阴一中始建于1954年,1984年被确定为临沂市重点中学。2007年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2011年通过省规复验,2011年成为全省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2012年获得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占地1386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97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90个,
期刊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 灵活 鲜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2-01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然灵感、激发创新、积聚智慧的舞台。课堂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提高则是教师开展好教学的必要条件。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新课改的实质,抓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要能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活性,活力四射。概括起来就是: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87-01  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其思想内涵往往大于作品本身,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形象,如“阿Q”、“狂人”、“闰土”、“涓生”、“子君”……,已深深地烙在国人的脑海中,成为“他们”的代表,时时惊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记得十二岁那年看过一部电影叫《伤逝》。也许看不大懂,至今的印象只记得有个男子, 在烈火面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文要重视词语的积累,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为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查阅文言工具书和参考课后注释是积累文言词语的基本方法。参考注释方便快捷,为师生所喜用。但对有些注释,只是全面照搬,未必可行。例如《曹刿论战》一文中,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如果只按课后注释理解文意未免粗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方可准确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古代文化传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83-02  教学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我没有停留在词意的理解上,也没有满足于表达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的讲解,而是促使学生由词到词人再到人生态度的深入阅读,积淀学生的人文修养。  师生共同理解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应当是“回去吧,不管是风雨也不管是晴天了”。这里表现的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役的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