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关于小学作文的教学,体系较为完整,模式趋于成熟,但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特殊性,以及在面临新课改的情况下,需要对作文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低龄学段的孩子建立更加与时俱进的写作思维与方法。本文将从作文的写作兴趣场景建设、作文思维的培养、五觉法的细节描写、互动模式的融入以及作文修改的培养等几个方面着手,多角度探析。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多角度 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高写作兴趣
当前关于小学作文的教育,大多数停留在课文结束的课后作业及单元小结的语文园地中,老师面对资源有限的课本,无法根据课堂大纲引领学生想象写作场景,而课外的写作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会对学生的写作体系养成产生影响。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承担起桥梁的角色,积极吸纳生活中对于写作有益的场景,将其剖析分解,转换成可以讲授给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模块。引领小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的现象,比如,在进行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时,让孩子联想在家庭当中,爸爸和妈妈的生活习惯,或者常用语等等,不仅能够活化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对于写作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在进行动物描写写作训练时,可以让孩子回忆动物园中与动物互动的场景,回忆起动物的形态动作以及神态等等,或者给孩子们留家庭作业,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动物,自选角度描写。这样不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对于写作的兴趣,一改关于写作是刻板无聊枯燥的印象。
二、作文整体思维的培养
写作的基础在于阅读,想要写出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础阅读量。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品读,建立起作文的整体思维框架。这种写作方式需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这个低龄群体来说,抽象思维的培养过程比较艰难。关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抽象的整体思维,首先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段的能力,帮助其锻炼对于整体文章剖析的能力,接着引领孩子模仿这种写作方式,帮助其整体思维的建立。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布置相关预习作业,按不同条件来分段,比如按时间顺序来分,按描写内容来分等等,在这种剖析的过程中加强整体思维的深化。有了整体框架思维能力,接下来就是更具体的练习。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文章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好的文章必须有好的造句能力。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注重对于造句能力的培养。
三、写作五觉法填充细节
五觉指的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在完整的框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运用五觉法填充文章细节。运用多觉法感受描写主体,通过视觉形象描写出事物的具体构象,通过听觉的叙述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获得观察对象的完整形象,在文章完成传达给他人时,营造出描述对象立体的形象。细节与整体也要结合运用,可以通过对五觉的记录整理,深化框架思维。在课堂上进行点拨训练,鼓励孩子们进行即兴创作,对孩子们造的句或者作的诗进行点评,强化孩子们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力。通过写作对象的区别,自主选择写作的方法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独自写作的能力,从而触类旁通。
四、互动模式的融入
写作的基础之一就是生活体验,可是小学生的人生体验有限,无法完整描述写作对象,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将学生分好组,并且给每个组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在学生层面扩展写作资源。或者可以以单独问题为切入点,在一问一答当中使学生发散思维,比如与学生交流你最喜爱的季节是什么?这个季节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为了更具体的将写作意象呈现给学生,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生活场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灵活地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创设互动场景。小学生精力旺盛,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唤起学生对模式场景的深入,设置写作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
五、关于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审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擅长所在。作文修改的思路包括对作文立意的审视,文章主题是否明确,文章素材是否贴合主题,分段叙述是否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是否通畅,以及是否正确地使用了标点符号等等。其次就是要在尊重文章原意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修改,如果修改之后原本的文章被弄得面目全非,那么修改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修改要做到“删繁就简”,在保证文章原有架构基础之上,删除一些啰嗦重复的语言,增添一些润色之处,“画龙点睛”。最后将文章整体阅读一遍,做些细节修改,使文章变得更加通顺流畅。
六、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确实是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内容,因为其中包含为高年级做基础的抽象思维的建立,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从多角度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维,在完成整体框架之后,进行局部的修改。使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奕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0).
[2] 王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4).
[3] 李梅.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多角度 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高写作兴趣
当前关于小学作文的教育,大多数停留在课文结束的课后作业及单元小结的语文园地中,老师面对资源有限的课本,无法根据课堂大纲引领学生想象写作场景,而课外的写作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会对学生的写作体系养成产生影响。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承担起桥梁的角色,积极吸纳生活中对于写作有益的场景,将其剖析分解,转换成可以讲授给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模块。引领小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的现象,比如,在进行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时,让孩子联想在家庭当中,爸爸和妈妈的生活习惯,或者常用语等等,不仅能够活化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对于写作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在进行动物描写写作训练时,可以让孩子回忆动物园中与动物互动的场景,回忆起动物的形态动作以及神态等等,或者给孩子们留家庭作业,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动物,自选角度描写。这样不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对于写作的兴趣,一改关于写作是刻板无聊枯燥的印象。
二、作文整体思维的培养
写作的基础在于阅读,想要写出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础阅读量。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品读,建立起作文的整体思维框架。这种写作方式需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这个低龄群体来说,抽象思维的培养过程比较艰难。关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抽象的整体思维,首先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段的能力,帮助其锻炼对于整体文章剖析的能力,接着引领孩子模仿这种写作方式,帮助其整体思维的建立。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布置相关预习作业,按不同条件来分段,比如按时间顺序来分,按描写内容来分等等,在这种剖析的过程中加强整体思维的深化。有了整体框架思维能力,接下来就是更具体的练习。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文章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好的文章必须有好的造句能力。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注重对于造句能力的培养。
三、写作五觉法填充细节
五觉指的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在完整的框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运用五觉法填充文章细节。运用多觉法感受描写主体,通过视觉形象描写出事物的具体构象,通过听觉的叙述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获得观察对象的完整形象,在文章完成传达给他人时,营造出描述对象立体的形象。细节与整体也要结合运用,可以通过对五觉的记录整理,深化框架思维。在课堂上进行点拨训练,鼓励孩子们进行即兴创作,对孩子们造的句或者作的诗进行点评,强化孩子们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力。通过写作对象的区别,自主选择写作的方法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独自写作的能力,从而触类旁通。
四、互动模式的融入
写作的基础之一就是生活体验,可是小学生的人生体验有限,无法完整描述写作对象,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将学生分好组,并且给每个组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在学生层面扩展写作资源。或者可以以单独问题为切入点,在一问一答当中使学生发散思维,比如与学生交流你最喜爱的季节是什么?这个季节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为了更具体的将写作意象呈现给学生,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生活场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灵活地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创设互动场景。小学生精力旺盛,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唤起学生对模式场景的深入,设置写作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
五、关于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审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擅长所在。作文修改的思路包括对作文立意的审视,文章主题是否明确,文章素材是否贴合主题,分段叙述是否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是否通畅,以及是否正确地使用了标点符号等等。其次就是要在尊重文章原意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修改,如果修改之后原本的文章被弄得面目全非,那么修改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修改要做到“删繁就简”,在保证文章原有架构基础之上,删除一些啰嗦重复的语言,增添一些润色之处,“画龙点睛”。最后将文章整体阅读一遍,做些细节修改,使文章变得更加通顺流畅。
六、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确实是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内容,因为其中包含为高年级做基础的抽象思维的建立,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从多角度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维,在完成整体框架之后,进行局部的修改。使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奕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0).
[2] 王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4).
[3] 李梅.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