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的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时,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IO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特点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
  其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考虑的。
  第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用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第四,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这些就要靠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了。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挖掘。才能找到适合自身教学的方法。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課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互动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实施互动式教学,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可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总是说听不明白或不会做作业。为此,数学课堂要提高效率,必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激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灯光与影子》一节时,首先我提问道:“还记得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吗?其中留给你
新课程让课堂焕发出活力与生机,但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教学效果只是教学目标的表面达成,素质教育的深层目标还没有达到。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研究的方向。下面结合自己最近几年的学习、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改进学习方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要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非智力因
摘要:创新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主题,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中,把创新意识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努力探索、積极试验。  关键词: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文章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多媒体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多媒体对数学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文章就从事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收获与困惑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上数学课没多久,学习的兴趣就慢慢消失,因为数学课堂相对其他学科课堂而言趣味性不是很浓厚。如何培养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数学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那么,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起始,诱发
【摘要】创造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车轮。创造是人类理想飞翔的翅膀,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素质之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它无疑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