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zh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这是一股教材改革的春风,凭借这股“好风”,将塑造学生人格魅力的风帆扶上“青云”,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因此,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师表风范
  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可塑性大、摹仿力强,“向师性”、“从师性”明显等特点,在学校教育中,他们总是把教师的所作所为视若权威、奉作经典。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智慧、品德、修养等,做好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教师希望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首先自己就应当具有这样的品质。一句话,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不令而行,心悦诚服,尊师敬师,乐而好学。特别是当今社会,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心胸豁达、淡泊名利、荣辱不惊、鞠躬尽瘁的师表风范,从而才能熏陶学生,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才能让学生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推崇陆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夙愿,颂扬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傲气,欣赏渣滓洞烈士们“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的铮铮誓言。
  二、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内涵
  教师,除“身正为范”之外,还要“学高为师”,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师的天职就是把人类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知识加以选择和概括,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所谓“语言和文化”,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以2002年10月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通过的《语文》教材为例:从先秦的《诗经》、《离骚》、史传散文,到汉魏晋的诗歌、辞赋;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中外现当代诗歌、小说和戏剧,五彩斑斓,丰富多彩。如此宏大的教材,如语文教师读书不多、不“杂”,文化底蕴不厚,对有关知识没有独特的领悟,怎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让学生如坐春风呢?怎能慷慨陈词,让学生悄然动容呢?怎能亦庄亦谐,使学生既得乐趣又得理趣呢?马卡连柯早就提醒我们:“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庄子所说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是这个道理。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传播迅速,因此,“一桶水”就显得少了,应该是一条“河”,是一条常流常新的“河”。这条“河”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若“河”水少得可怜,怎能谈得上“教书育人”和“诲人不倦”呢?比如讲王维的诗,若教师对水墨山水画知识一窍不通,就不可能以苏轼对王维的赞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揣摩“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是学生眼中的“百宝箱”,时不时有一两件灿烂的“珍宝”显露出来,让学生为之惊叹向往。那么怎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内涵呢?我认为,第一,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吸收各种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随时发散出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第二,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更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吸收各种看似和教学内容“无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要博览群书,文艺性的、科学性的、哲理性的都要涉及,平时不妨多留意文化信息、体育动态、国际国内时事等,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信手拈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应是语文教师的指导思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是语文教师的精神写照。
  三、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传达了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新课程下的好课标准,是要看教师能否变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完成没完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换;能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一句话,就是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学起来融洽、自主,平等地与教师对话、交流情感,完成教学内容。假如老师还用一种模式教每一堂课,还用一种方法教每一篇文,还用一种思维来束缚学生,那学生能学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吗?
  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着其创造性劳动的灵活性。教育在改革,科技在发展,语文教师必须有开拓精神,具有适应、创造等多种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巧,不做僵化的教書匠,而做集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于一身的学者型教师。创新,就有希望;创新,就有活力。语文教师不墨守成规,不囿于旧说,勇于探索,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才会有创造性的发现。语文教师的创新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讲究符合教学规律,讲究科学、有效,既要与时代同步,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敏感性和超前性。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不断出现新的转机,才能将传统的优势和现代的成果融合起来,使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完善的人格和深厚的学识,这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语文教师的呼唤,是新课程对新型语文教师的召唤,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孜孜不断的追求。
其他文献
大华仪表厂从1984年9月起实行厂长负责制,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从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初步理顺了党政工三者关系,企业面貌开始发生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去脂软肝丸是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贾跃进老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经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该文介绍贾跃进老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验案3则.
目的 研究心绞痛患者行尼可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86例心绞痛患者,采纳“用药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尼可地尔)与对照组(常规疗法)各4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与
摘 要: 选词填空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施改革后的一种新题型,不仅测试学生对词汇的语法语义的理解,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篇章结构和句段间逻辑关系的把握。很多学生由于不熟悉题型,缺乏做题技巧,在此题上失分率较高。本文以四级考试真题为例,对这一题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归纳总结了四步解题步骤,以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题型并形成有效的答题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选词填空 解题策略    大学英语四级
目的:本次研究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通过对围绝经期高脂血症痰证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其中医病位、病性特点及围绝经期高脂血症痰证兼杂特征,为中医的辨证论
摘 要: 本文作者运用调查法对我区高校体育现状作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区高校体育教学应结合我区实际,在理论教学、运动教学、师资等方面加以改革。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爱好、能力等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随着新世纪社会需
摘 要: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题。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古代文学的教材版本的使用情况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第二部分论述古代文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
摘 要: 探究性教学精髓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科学探究性教学了。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构建却依旧困难重重,突出表现在对于问题情境创设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进行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的策略认识不够。本文对高中物理科学探究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与策略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科学探究式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无疑
摘 要: 在近几年的教学课程改革中,文章作者认识到教学改革对一个语文教师非常重要,并总结了三点课堂教学体会:努力营造宽松氛围,构建生命之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道语文学习与做人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主体教学    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多年来却被人们讨论不休,那就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位语文老师。体现在教改中:一是究竟怎样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