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存在于学校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包括校园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以及师生的直接参与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总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水平更是反映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农业大学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 问题 建议 调查研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1932年,“校园文化”这一词最早被美国学者沃勒提出。我国学者曲宗湖和杨文轩对校园文化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见解,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解析。广义的校园文化从教育意义上理解,即为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以课余文化活动,即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第二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空间环境下,学生、教师作为其参与的主体,在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的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既反映了学校环境设施等硬件建设,也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底蕴等软环境的建设,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必须依赖的重要环境。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了解校园文化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实际被调研人数为150人,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回收率为97.5%。
  二、结果与分析
  (一)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被调查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学校科学发展软实力中的主要作用的看法,主要集中于发展和丰富校园人文底蕴方面,占到总数的54.5%。此外,各有18%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凝聚师生人心以及坚持特色办学理念。由此可见,同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比较全面。
  在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问题上,有51.3%的同学认为校园活动应该不断有所创新,27.6%的同学认为不受欢迎的传统文化活动应该取消,21.1%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活动应该做大。这从侧面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既没有做大,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更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传统活动取消掉,只是一味的传承下去,表明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层面上,现有活动与学生的期待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图1:校园文化在培育学校科学发展软实力中的作用
  针对校园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72.4%的学生希望学校多组织大型的校园活动,参加人数在100人以上或者为全校性的活动,以此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这样的校园活动,53.8%的同学认为一般以一周一次为宜,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提升机会,又能使学生劳逸结合,突出学校的特色。在校园活动的举办中, 2/3的学生更倾向于参加兴趣活动和体育活动,而学生社团(包括学生会和艺术团)也成为学生中最受欢迎的组织。
  (二)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物质文化不单指物质资源本身,而是包括了物质资源所蕴涵的思想和观念,如建筑造型、雕塑、体育场地设计等都附加人类的灵感与智慧,体现着人的情操、意志和观念。
  调查中被问及校园体育场地是否够用时,有53.2%的同学表示经常因场地紧张而打消运动念头,还有部分同学觉得体育场地开放时间过短,导致运动未尽兴或者在时间安排上有冲突,如表1所示。这充分说明学校在基础设施上还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需求。
  表1:对体育场地是否满足需求的调查
  如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为了增加校园人文气息,调查显示,有39.7%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多增加雕塑的数量,也有27.6%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刻字景观石来增加人文气息,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学校人文气息够浓,已不需要再增加其他东西来增强人文气息,如图2所示。阅报栏、公告栏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之一,也是高校中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阅报栏、公告栏放置的位置也将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力度,在对阅报栏、公告栏放置位置进行问卷调查时,有2/3的同学认为阅报栏、公告栏应放置在教学楼前和宿舍楼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放置在图书馆或者食堂前合适,如图3。放置在教學楼或宿舍楼前,可能考虑到学生更有时间观看信息,学生自习、上课等都需要去教学楼,而晚上回去睡觉,宿舍也是学生必经之处,相比较图书馆和食堂,在时间上或者人数上更占一定的优势。
  图2:要增加学校人文气息,优先考虑添加的人文景观
  图3:阅报栏、公告栏放置在哪里方便浏览   (三)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保障。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2:谁组织的活动最受欢迎
  表3: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服务引导工作满意程度
  调查中问及“谁组织的活动最受欢迎”,见表2。学生更喜欢参加学生自发举办的活动,而对学校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兴趣不大。为何学校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首先,大部分同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引导工作不太满意;其次,校园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为活动成效不大,资金紧缺,活动经费筹措困难,如图4所示。对于活动经费的来源,图5显示,有57.1%的同学认为,活动经费应该由学校拨款赞助,28.2%的同学认为应该由社会赞助获取。实际上,学生活动都由学校拨款赞助并不可行,学校只有少部分的经费用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如果学生活动由社会赞助,商家必然会提出诸多要求(冠名、横幅宣传等),而此时学校有关方面能否配合学生工作而取得这部分赞助费用,则需要有关部门拟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便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图4:校园文化活动存在问题
  图5:校园活动资金的来源
  (四)制约因素
  根据调查研究,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师生参与面不广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接受调查的40.4%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参与面不广、可操作性不强,排在问题的第一位(见表4)。
  表4: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另外,调查还显示,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见表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机会不多。
  表5:学校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
  2.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缺乏系统规划,辐射性和传承性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不够丰富,档次不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低,导致校园活动虎头蛇尾,成效不大,降低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大都由学生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而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开掘。
  3.大学里所开设的公共课中,文化类课程的设置屈指可数,学校举办的报告、讲座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如图6所示。这些问题表现在:时间安排不尽合理,与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存在冲突,导致很多学生未能参与进来;或者是讲座过于专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不愿再听下去;还有就是讲座层次过低,缺乏高水平讲座,学生不感兴趣,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只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里进行,没能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微乎其微。
  4.网络的影响
  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世界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过滤的,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侵蚀,这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还与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意义背道而驰。
  图6:报告、讲座、论坛等突出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持肯定的态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也基本正确,但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
  2.学生对于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满意度不高,尚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一些硬件设施利用率低、开放不合理,学校环境及宣传设施方面也有待改善。
  3.现有的文化传统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学校尚未根据自身现状建立适合自己的条例,许多方面還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
  4.对校园文化活动,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表现积极,但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缺乏。
  5.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呈现多元化,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
  6.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很多。主要问题是经费来源不足、师生参与面不广、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低、网络影响等。
  (二)建议
  1.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协调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不仅要保证文化活动硬件设施的需求,还应该结合精神文化,开展有内涵、高层次的创新活动。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而精神文化又是物质文化建设的条件。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发展。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它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在德、智、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现出教育的全面性,从而有效的建设与创造良好文化环境。健全的规章制度,还需要有有效的执行方能显示其价值。
  3.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校园文化反映了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爱校的热情。学生的文化兴趣是提高文化意识的重要因素,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是其培养兴趣的最佳途径,富含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平台。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教改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G07)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
  [2]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
  [3]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4]方志华.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内涵及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高等农业教育,2003,(9)
  [5]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6]张斌,韩立新.构建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校高等农业教育,2011(11).
  [7]曾学龙,周晓燕.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3),.
  [8]蔡立彬.大学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9]冀伦文,朱先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10]谷贤林.校园文化对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5,(6).
  [11]张旻桓,马振山,陈名虎.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7).
  [12]叶汉钧,陈建新.试论大学形象与校园文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3]寿韬.高校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及特征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9).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所以就语文实践而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要着眼于
期刊
[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教学的侧重点。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兴趣 感受旋律 陶冶情操  古往今来,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来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呢?这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犯愁的难题。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飘忽不定。正如有的教师所言:兴趣是
期刊
[摘要]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如信息化环境建设观念认识错位,资源整合及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滞后,培训质、量堪忧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探究出加强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教育信息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
期刊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发现了10种小学音乐教学方
期刊
[摘要]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的学好数学,应用数学。  [关键词]创设 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 激励性评价 体
期刊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爱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尤其是对有趣的游戏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体验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现行教材里融入了大量的鲜明彩色画面、可爱的小动物和儿童的形象,这为教师运用多种游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游戏入课  游戏是儿童认识、理解和掌握世界的独特
期刊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又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比身体健康还可怕,可是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觉得农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关键词]农村 少年儿童 心理健康  一、加强农村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儿童
期刊
[摘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悟文章,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字]理解感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从小教育孩子要热爱阅读,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
期刊
[摘要]从教数年,每年期末复习问及学生的难点在何处时,其中一个必不会少的知识点便是方程。从学生平时的练习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学生在方程这一块碰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认为方程难学,害怕学方程,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分析,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并试图找到了突破方程的方法。方程是一种等量表现形式,而数字符号x的引入是这个难理解的一点。从特殊的数到一个字母来代表数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  [关键词]培养 养成 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