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3)20-02-01
虽然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已发展为具有较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体系,但它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反应,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单调,手段落后,加上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训斥说教泛滥,只注重条条框框,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缺少内驱力,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
所谓“学生内驱力”又称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学生对学校学习活动的追求,如对认可、荣誉、尊重、独立的追求。内驱力与需要密切联系,都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激活状态。其作用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唤起行动;第二,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第三,将唤起的行动坚持进行下去,并及时调整活动的强度。发展学生内驱力是指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面对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政治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发展学生内驱力。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
一、 任务驱动法的借鉴
日趋完善的“任务驱动法”并不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利,它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作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用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则应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很多原理教学都可采用此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引入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政治课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拓展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首先,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其次,研究性学习的引入,更有利于政治课教学目标真正、全面地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思想觉悟目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与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力目标与觉悟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与人合作与分享,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政治课的教学当中,会更好地促使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政治课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指导作用。
三、主体性教学的启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内驱力,还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学是一种准备。它能为学生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良好的自学效果。首先必须端正学生对自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例如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两个阶段。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阅读后,找出疑难问题;课后预习是指课堂上学生重新阅读教材,补充和完善课前预习的过程。
其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白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而后释疑的过程。问题激起好奇心,怀疑推动求知欲,旧疑获释,新疑又生,迫切学生不断探索、追求,这样且思且疑,且疑且思,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增长。
最后,培养学生议论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视野开阔,勇于“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了使讨论达到预期的目的,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确定讨论的目标:目标的制定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即通过讨论,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出好讨论题目:讨论的题目最好来自学生。为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而又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问题作为讨论题。
总之,发展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让学生有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发现学习的“经历”,这样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具有一定综合性或实践性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屏山中学校645350)
虽然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已发展为具有较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体系,但它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反应,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单调,手段落后,加上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训斥说教泛滥,只注重条条框框,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缺少内驱力,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
所谓“学生内驱力”又称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学生对学校学习活动的追求,如对认可、荣誉、尊重、独立的追求。内驱力与需要密切联系,都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激活状态。其作用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唤起行动;第二,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第三,将唤起的行动坚持进行下去,并及时调整活动的强度。发展学生内驱力是指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面对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政治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发展学生内驱力。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
一、 任务驱动法的借鉴
日趋完善的“任务驱动法”并不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利,它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作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用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则应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很多原理教学都可采用此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引入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政治课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拓展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首先,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其次,研究性学习的引入,更有利于政治课教学目标真正、全面地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思想觉悟目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与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力目标与觉悟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与人合作与分享,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政治课的教学当中,会更好地促使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政治课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指导作用。
三、主体性教学的启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内驱力,还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学是一种准备。它能为学生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良好的自学效果。首先必须端正学生对自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例如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两个阶段。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阅读后,找出疑难问题;课后预习是指课堂上学生重新阅读教材,补充和完善课前预习的过程。
其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白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知识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而后释疑的过程。问题激起好奇心,怀疑推动求知欲,旧疑获释,新疑又生,迫切学生不断探索、追求,这样且思且疑,且疑且思,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增长。
最后,培养学生议论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视野开阔,勇于“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了使讨论达到预期的目的,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确定讨论的目标:目标的制定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即通过讨论,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出好讨论题目:讨论的题目最好来自学生。为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而又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问题作为讨论题。
总之,发展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让学生有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发现学习的“经历”,这样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具有一定综合性或实践性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屏山中学校64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