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 青少年心理韧性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强调用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看待每一个人,并认为每个人本身就具有内在的积极力量,任何人都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势,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克服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获得更加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内外压力时,能够合理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克服困难、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潜能。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学生挫折的来源,对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心理韧性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韧性;青少年;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08-07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的和病态的心理,更多的是涉及人们的“不快乐”和消极情绪。而积极心理学以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以正向的心态来对人的情感和行为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积极力量,确立优秀品质,挖掘个人的潜力,获得人生幸福感[1]。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个体回忆过往、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主观体验,比如幸福的心理感受、愉悦的情绪体验、内心希望感的萌生、对外界的感激,以及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等。
  二是积极的个人特质,主要是指个体个性特征中那些具有正向意义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人的个性力量比如乐观、勇敢、宽容等,同时也包含人的天赋、对某事物的兴趣等。
  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也称积极的社会系统,即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各种社会机构等。一些教育学者提出,在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能会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背景下提出的,近年来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重视。在不同的研究中,关于心理韧性的表述和称呼有所不同,我国的研究者把它翻译为心理弹性、心理复原力或抗逆力[2]。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有三种:品质性定义、过程性定义、结果性定义[3]。品质性定义将心理弹性视为一种能力,即个体在面对挫折,克服困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也称心理受挫能力、抗逆力;过程性定义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内外困境时,为维持内外平衡而进行系列自我调适的过程;结果性定义则强调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逆境中朝向积极、正向目标,采取积极行为,最终达到适应良好、完善自我的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采取了综合的角度,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可以在后天培养和训练的品质,良好的心理韧性促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得到更好的发展结果。
  当前关于中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频频传出,自杀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指向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较低。有的研究将其称为个体的逆商(Adversity Quotient),也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4]。在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遭遇学习、生活的挫折,无法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做出了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让家长和老师心痛。所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意义重大。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研究过程中共发出问卷710份,回收问卷694份,回收率97.75%,剔除漏填、错填、乱填的无效问卷244份,剩下有效问卷670份,有效率为96.54%。被试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由胡月琴和甘怡群[5]编制,包含27个题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量表为5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韧性越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题目鉴别度均大于0.30,区分度良好。
  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学生对于挫折与挫折教育的认识,探讨学生挫折的来源,本研究还自行编制了开放式问卷,对学生的挫折观与挫折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挫折来源
  根据调查的结果,中学生的挫折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的挫折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反映自己父母远在国外谋生,他们被迫从小远离父母,和祖父母或者家中其他亲戚住在一起,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在生活上感到无所依靠。还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完整健全的家庭关爱,也会产生较大的内心危机感。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生存压力较大,不忍看到长辈奔波劳累,心里充满了负疚感。我校采用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逐渐凸显,面对学校生活无所适从,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也是导致他们产生挫折感受的重要方面。
  2.心理的挫折
  来自心理层面的挫折主要体现在情绪情感困扰、个性心理品质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困扰三个方面。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发育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性特征逐步显现,其情绪情感相比儿童时期更具多样性、深刻性、多变性和冲动性。但在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步调不一致,他们在体验到更多更强的情绪情感时,却不懂得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在压力事件面前不能有效应对,从而引发很多不良后果。部分学生个性上敏感、多疑,面对身边的琐事常常“爱多心”;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在学习、生活、交际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这些个性上的问题无形中也增加了自我的心理困扰。另外,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   3.学习的挫折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88.2%的学生均反映自己存在学习上的挫折,很多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较重,父母的期望较高,加上学习方法欠佳,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困扰。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尤其是高中生,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习负担。相比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对学习方法的要求更高,以至于部分同学出现了学习方面的困扰。面对老师的严要求、家长的高期望,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习成绩的波动往往会造成学生明显的情绪困扰。
  4.人际交往的挫折
  青少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希望得到师长的尊重和教导,更盼望得到同伴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相应的社交技能,自我中心倾向明显,不能够换位思考,不知道如何有效沟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发生摩擦后不知如何处理,导致彼此之间关系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对立。这对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打击。加上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内心情愫暗涌、情感萌生,对异性产生好感,但不知道如何面对异性之间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青春期恋情,一旦发生感情波动,更容易一蹶不振。
  (二)青少年心理韧性现状与分析
  1.青少年心理韧性的一般状况与分析
  首先对高中生元情绪基本状况进行描述统计,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维度上得分较高,得分率为75.30%,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维度得分率较低,得分率为60.37%和63.57%。说明中学生的情绪调控和人际协助水平还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整体心理韧性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8日至9日,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期刊
如果一个命题在经典命题逻辑中既不是一个重言式也不是一个矛盾式,则称它是真值函项偶然的。真值函项偶然逻辑即是为了刻画所有真值函项偶然的命题。本文将给出一个关于真值函项偶然逻辑的可靠且完全的希尔伯特演算。在此演算中,通过演绎所得到的公式要么是偶然公理,要么是由偶然规则推出的。
一名八年级男生因玩手机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次写保证书无效而不愿再写保证书,主动来到学校辅导室.根据个案的自述和医院诊断,辅导教师判断个案目前不存在心理危机,主要表
[活动背景]rn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们对于信息的关注度超越以往.各类“标题党”和假新闻充斥网络间混淆视听,造成恐慌.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做出决策或判断的依据主要
摘要:基于初中生生涯发展、心理发展特点,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领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之上,开发并实施了以提高生涯自我调节能力为目标的生涯心理校本课程。课程以唤醒生涯意识、助力生涯发展为主线,以遇见生涯、自我探索、构建生涯外在支持系统、自我赋能为辅线,设计了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共分为四个单元——规划未来、遇见自己、愉见他人、快乐成长,以及16个具体的主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
摘要: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構建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调研了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在生态系统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启发下,对该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途径进行了梳理,提炼了适用于该校的“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关注”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服务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服务模式;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偶像崇拜;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55-03  【活动理念】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偶像崇拜习得社会生活所需的态度和行为。观察学习理论指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并且认为青少年都要经历
关键词:逆境;挫折;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52-03  【活动背景】  逆境与挫折对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很多学生进入高中才开始住宿生活,离开了父母和初中时建立的人际关系,重新建立人际关系是一大问题;高中和初中相比,难度突然加大的课业压力也是一大问题。  对于这些突然到来的逆境和挫折,学生可能
A New 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ogic in the Pre-Qin Era by Zeng Zhaoshi曾昭式, Institute of Logic and Cogni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is an ex
期刊
小英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父母很早便已离婚,她的监护权归爸爸.爸爸在小英两岁时将她交由朋友(养母)抚养,养母家经济条件良好,小英就读于当地贵族学校,母女感情深厚.爸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