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一句,突出显示了当前中国推进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十八大强调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抓住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为中国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现本国的真实形象。本文从公共外交的概念、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意义和中国公共外交有哪些特点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特色
一、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
对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分析,而且有了基本统一的结论。美国学者格里恩(Edmund·Gullion)在1965年首次提出“公共外交”一词时,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括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一国私人集团与他国的互动、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
美国国务院1987年出版的《国际关系辞典》列举了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包括出版物、文化交流、广播、影视等,美国新闻署称公共外交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引导和影响外国公众,加强美国公民与外国公民之间的对话。达到推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目的”。同时,美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公共外交的热潮。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解读。目前国际上对公共外交的定义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传统”上的定义。英国莱切斯特大学教授白瑞智在其《外交词典》中将公共外交定义为,“是20世纪后期,外交官为宣传目的而使用的一个词汇,不能将其混同于公开外交和议会外交”。
二是美国学者的定义。弗莱切学院在较早出版的一本关于公共外交的小册子中将公共外交定义为:“超越传统外交范围以外国际关系的一个层面,它包括一个政府在其他国家境内培植舆论、加强国内利益团体与他国的利益团体在政府体制以外的相互影响、借助传媒(如外交官和记者之间的沟通联系)、达到对他国政策制定以及涉外事务处理施加影响的目的。”美国学者汉斯·N·塔克(Hans· N·Tuch)认为,公共外交的重点在于减少国家间的误解和猜疑,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从根本上服务于外交战略的总体需要。
第三种定义认为,公共外交包含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印度学者拉那认为,公共外交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是为了赢得拥护,也劝说别人,它在不同形式的非政府人士的支持下,影响外交行为。根据这种定义,公共外交所要完成的使命一方面是要动员本国的民众支持自己的外交行动,另外一方面是促进国外的公众理解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而实现双赢。
二、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愈发紧密。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出现,成为各国交往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公共外交也日益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就目前中国的发展而言,开展公共外交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中国有必要通过公共外交来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来促使本国人民肩负起和国际社会沟通的责任。
其次,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目的之一是促进西方大国摆脱冷战思维的禁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冷战思维依旧存在于西方国家中。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一些国家处处针对中国,找中国的麻烦,同样的事情总是区别对待。西方国家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被认为是为了取得军事霸权;中国经济的发展被指责会增加外围的失业率,甚至对非洲贫困国家的经济援助被诬为新殖民主义。
第三,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决定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这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要让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包括中国民族精神,中国的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外政策等等。
第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不利于双方的发展。可以说,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中国对外交流中倡导“和谐”、“和善”、“祥和”等理念,谋求和平稳定地发展。
因此,无论从中国发展的内因、外部环境,还是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讲,中国发展公共外交是势在必行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三、中国公共外交的主要特征
多年来,我国公共外交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在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较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外交空前发展,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公共外交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从近些年我国参与的国际事务来看,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时候,呈现出专门部门领导,专人负责,专门机构协调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活动表现的更加明显。如:2004年孔子学院的成立、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正是由于政府的领导,民众广泛并积极参与才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第二,中国公共外交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呈现出以退为进的态势。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中国处于被封锁和遏止的国际环境中。在这些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要实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不得不首先实行有效的防御,借助灵活多变的渠道和方式开展公共外交活动,进而在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改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近年来,通过政府白皮书正面阐述中国的政策立场也成为中国公众外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针对西方国家对于我国人权问题的指责,这些白皮书详尽而正面地阐述我国的政策导向,极大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外界因猜测而带来的误解,改善国家形象。
第三,中国公共外交广泛结交朋友为主要目标,实现共赢。“以和为贵” 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目标也是增进国家之间的情感和友谊,努力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特别是中国对亚非拉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公共外交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园际工作,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文化交流的大T程,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的,它是一种软力量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比较柔和的、直截了当的和容易被理解的。随着公共外交的广泛实践,相信世界能有日益增多的人们,正确地了解中国和领略到“和而不同”中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启正.中国强化公共外交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俞新天. 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0(6)
[3]吴泽林. 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公共外交理论与体系的构建【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5)
[4]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杨璐,女,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李志永.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J】.外交评论,2009(2)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特色
一、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
对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分析,而且有了基本统一的结论。美国学者格里恩(Edmund·Gullion)在1965年首次提出“公共外交”一词时,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括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一国私人集团与他国的互动、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
美国国务院1987年出版的《国际关系辞典》列举了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包括出版物、文化交流、广播、影视等,美国新闻署称公共外交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引导和影响外国公众,加强美国公民与外国公民之间的对话。达到推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目的”。同时,美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公共外交的热潮。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解读。目前国际上对公共外交的定义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传统”上的定义。英国莱切斯特大学教授白瑞智在其《外交词典》中将公共外交定义为,“是20世纪后期,外交官为宣传目的而使用的一个词汇,不能将其混同于公开外交和议会外交”。
二是美国学者的定义。弗莱切学院在较早出版的一本关于公共外交的小册子中将公共外交定义为:“超越传统外交范围以外国际关系的一个层面,它包括一个政府在其他国家境内培植舆论、加强国内利益团体与他国的利益团体在政府体制以外的相互影响、借助传媒(如外交官和记者之间的沟通联系)、达到对他国政策制定以及涉外事务处理施加影响的目的。”美国学者汉斯·N·塔克(Hans· N·Tuch)认为,公共外交的重点在于减少国家间的误解和猜疑,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从根本上服务于外交战略的总体需要。
第三种定义认为,公共外交包含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印度学者拉那认为,公共外交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是为了赢得拥护,也劝说别人,它在不同形式的非政府人士的支持下,影响外交行为。根据这种定义,公共外交所要完成的使命一方面是要动员本国的民众支持自己的外交行动,另外一方面是促进国外的公众理解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而实现双赢。
二、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愈发紧密。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出现,成为各国交往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公共外交也日益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就目前中国的发展而言,开展公共外交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中国有必要通过公共外交来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来促使本国人民肩负起和国际社会沟通的责任。
其次,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目的之一是促进西方大国摆脱冷战思维的禁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冷战思维依旧存在于西方国家中。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一些国家处处针对中国,找中国的麻烦,同样的事情总是区别对待。西方国家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被认为是为了取得军事霸权;中国经济的发展被指责会增加外围的失业率,甚至对非洲贫困国家的经济援助被诬为新殖民主义。
第三,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决定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这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要让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包括中国民族精神,中国的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外政策等等。
第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不利于双方的发展。可以说,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中国对外交流中倡导“和谐”、“和善”、“祥和”等理念,谋求和平稳定地发展。
因此,无论从中国发展的内因、外部环境,还是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讲,中国发展公共外交是势在必行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三、中国公共外交的主要特征
多年来,我国公共外交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在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较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外交空前发展,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公共外交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从近些年我国参与的国际事务来看,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时候,呈现出专门部门领导,专人负责,专门机构协调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活动表现的更加明显。如:2004年孔子学院的成立、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正是由于政府的领导,民众广泛并积极参与才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第二,中国公共外交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呈现出以退为进的态势。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中国处于被封锁和遏止的国际环境中。在这些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要实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不得不首先实行有效的防御,借助灵活多变的渠道和方式开展公共外交活动,进而在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改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近年来,通过政府白皮书正面阐述中国的政策立场也成为中国公众外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针对西方国家对于我国人权问题的指责,这些白皮书详尽而正面地阐述我国的政策导向,极大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外界因猜测而带来的误解,改善国家形象。
第三,中国公共外交广泛结交朋友为主要目标,实现共赢。“以和为贵” 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目标也是增进国家之间的情感和友谊,努力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特别是中国对亚非拉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公共外交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园际工作,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文化交流的大T程,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的,它是一种软力量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比较柔和的、直截了当的和容易被理解的。随着公共外交的广泛实践,相信世界能有日益增多的人们,正确地了解中国和领略到“和而不同”中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启正.中国强化公共外交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俞新天. 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0(6)
[3]吴泽林. 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公共外交理论与体系的构建【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5)
[4]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杨璐,女,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李志永.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J】.外交评论,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