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填补声乐基础理论空白的书籍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评述和介绍性的文章,笔者就声乐专业长期缺乏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而导致被同行认为是“最简单的专业”这一评论,评述并介绍了石惟正教授《声乐学基础》这本书籍的问世在声乐理论、声乐研究和声乐教育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该书在写作目的和书籍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特色评述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大种类,是人类文化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表演又因乐音音源不同而分为器乐、声乐两大类。器乐是人演奏乐器而产生的音乐,声乐是以人体自身为乐器,由人体自身唱出的音乐。声乐是音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种类,声乐所起的社会作用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比其他的种类更直接、更快捷,所影响的地域范围和听众数量更为宽广、巨大,因此奠定了它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专业人士却忽略了对声乐基础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甚至有些搞艺术的人士更是认为声乐专业是所有同类专业中最简单的专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评论呢?这不仅让我们对现行的这种声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重新审视。声乐专业跟其他音乐专业一样,学习的形式都是老师跟学生一对一的小课,可是跟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学习声乐的人所学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师将发音、演唱技巧点到,剩下的就只能靠学习者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能不能悟懂还得看自身的素质。笔者曾经有过两年学习声乐演唱的经历,在学习期间深有体会,老师在教学时经常会讲“把气沉下来——所谓气沉丹田”、“会厌壁拉紧”、“小舌头张开 ”“要有鼻腔胸腔的共鸣”,可是到底“丹田”在哪?“会厌壁”在哪?“小舌头”又是什么?“共鸣”又是怎么一回事?却不是很明白,只是看老师的示范,听老师发出的声音然后单纯的摹仿,对自身发声体的发声技巧没有一个直观的参照物。所以说学习声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有的时候进步飞快,有的时候却停滞不前,声乐的学习是跟时间不太成正比的,它不像其他乐器和键盘类专业,认真练习10个小时和练习5个小时的效果绝对不一样。如果让声乐专业的学生不间断的唱上10个小时,那结果就是嗓子极度疲惫,严重的还会损伤声带。所以学习声乐的人不会经常泡在钢琴前,拼命的练习发声和技巧,相比其他专业确实看似轻松简单的多。但这并不代表声乐的学习真的是简单的,可以一蹴而就的一门学问。
  那么长时间以来,我们学习声乐,除了学习发声和演唱技巧外,到底还遗漏了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我翻阅了天津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石惟正老师的《声乐学基础》这本书,收益颇丰。石惟正教授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书的自序中就提到,原文是这样表述的:“每个声乐教学者甚至一些专业的演唱者嘴上都有许多关于声乐演唱的理论名词,像‘位置’呀,‘关闭’‘换声’等等,但你不要听他们说的词都一样,但可能实际含义有很大差别。我去国外的一些院校访问时,国外也这样,大同小异,其他的任何专业都有公认的可以作为教本的基本理论,为什么声乐专业就没有呢?什么时候结束声乐教学界这种既无共同理论,又人人满嘴‘理论’、‘感想’、‘想象’充斥在教学或者学术研讨当中的情况呢?什么时候能让声乐学习者在理论上有基本的、共同的概念呢?什么时候让本来内容繁复,涉及方方面面,极有深度的声乐学习摘掉人们出于误解给他戴上的‘简单’的帽子呢?……”,我在认真阅读学习完这本书后,明白了石惟正教授为什么要研究声乐理论,为什么要写《声乐学基础》这本书的目的了。
  一、书籍的三大特色
  1. 凡是有关声乐基础理论的概念以及重点知识,石教授都用“圆点”的形式重点突出,这样既便于声乐学习者在阅读时对重点问题的着重掌握和理解,也便于初学者找准知识的重点,不会海底捞针。只要对画有圆点的文字着重掌握,阅读时,精读和泛读就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2.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复习题,这对于初学者作教材使用就方便了很多,学习者可以及时通过课后题来检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不足,便于学习者更快的储备知识量,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践。对于一般的阅读者来说,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也使得自己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
  3.“图文并茂,文谱相生”是该书最大的特色。书中使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者介绍人体音源振动体的结构和发生的主要动力,附有很多的人体结构示意图,可以让读者更直接、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机能,知道哪些部位与唱歌密切相关,它们的位置以及该如何去协调和运用它;书中的歌曲都是采用完整简谱谱例的形式,强调歌词的视觉效果,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结合谱例和石教授所做的文字说明,便会对声乐表现中需要注意和学习的问题体会得淋漓尽致。
  二、书籍看点及评论
  《声乐学理论》这本书将关于声乐的理论集中在一本书,同时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指导声乐学习者去了解并运用声乐演唱的科学规律去学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笔者读后,受益匪浅,不仅对以往的声乐学习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反思和总结过程,而且也使自身的音乐修养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它的发行,不仅丰富了从事专业声乐演唱者的声乐基础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声乐业余爱好者对声乐艺术的审美和鉴赏的能力。笔者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像《声乐学基础》这样的著作问世,让更多的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表演水平,还可以丰富专业理论修养,让声乐表演者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8(第2次印刷).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点,公安部禁毒局指导协调,广东省公安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坐镇后方指挥所,调动汕头、惠州、梅州、河源4个地市公安民警、特警以及武警官兵共3000余人,组成109个抓捕小组,出动车辆570余辆、警用直升飞机2架。行动名称:雷霆扫毒汕尾行动。目标:广东省陆丰市博社村。方式:夜间突袭。  异地调动重兵,长途奔袭,一场高度保密的军事行动,其目标竟然是一个村子,这个博社村到底怎么了?
期刊
【摘要】民歌旋律的地方性特色,是了解和掌握某一民族或区域内民歌特点,尤其是个性化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四川康巴、安多及嘉戎方言区的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操方言因素、地域分布,以及民歌旋律音调所呈现出的诸如音调结构、音调使用习惯、音调材料等地方性特征,来探讨此区域内原生态藏族民歌旋律的地方性特色。  【关键词】藏族;民歌;音调;地方性  四川省是我国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作为其省内的主要世居
期刊
【摘要】以壮族原生态音乐作品《晨昏》为例,从民间音乐素材的选取、意境的构思和氛围的营造、创编运用的音乐元素、创编技法、后期音乐缩混等方面来探讨民间音乐资源的创编,《晨昏》是一首对广西民间音乐资源创编的探索和创新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壮族;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创编;《晨昏》  民间音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应对其进行创编的探索和创新。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民间音乐浩如
期刊
【摘要】《我是歌手》开播三季以来,刷新了中国音乐电视真人秀收视率记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开启了中国普通大众渴望好声音、追求音乐好品质的新时代,在长达三年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大众音乐审美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以《我是歌手》第三季为例,从4个方面简单的阐述其对大众音乐审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我是歌手》;音乐审美 ;影响  每一个周五晚上总有千千万万的人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我是歌手》的到来,这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是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欧美摇滚乐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其代表人物就是流行乐坛巨星“猫王”(Elvis Pressley),“披头士”(Beatles)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关键词】欧美摇滚乐;披头士;猫王;杰克逊  一、早期流行音乐的起源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远离故土的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渲泄
期刊
【摘要】笔者历经数次对无锡梅村二胡产业的实地采风,详细了解并记录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行业特色,并通过与梅村当地的二胡制作工艺技师的访谈了解到梅村二胡的制作特点和发展规划。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将对音乐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可实现从时空的维度来认识梅村二胡文化与工艺。  【关键词】调查报告;梅村二胡工艺;现状与传承;保护与开发  功能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在
期刊
【摘要】肖邦一生的创作主体集中在了钢琴室内乐的创作中,尤其是钢琴独奏作品。其独特的悠长旋律、精彩的和声语言成为听者提及能够迅速联想到的音乐风格标签。如果把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和声色彩视为音乐传达的前景,那么除此之外,在肖邦钢琴作品的其它层面,其中景或后景中也蕴藏了精彩的构思与布局。本文试通过观察肖邦的4首钢琴前奏曲(Op.28,1、2、4、21),来看作曲家在中、后景的巧妙结构组织手段。对其的细致观
期刊
【摘要】受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古筝音乐分为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在演奏法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以河南筝代表乐曲《汉江韵》为例来总结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分别以右手的特色奏法、左右的特色奏法进行展开性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曲;汉江韵;演奏;手指运动  一、简介河南筝乐  “河南流派筝乐”这一代表地方风格的筝乐流派称谓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于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
期刊
【摘要】布格缪勒《十八首性格练习曲》中的第六首作品的创作风格在作曲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传统,在情调上却带有浪漫色彩,因而既严谨又优美,抒情。作者在练习曲的创作上不仅考虑了技术训练的课题要求,还强调了音乐的表现功能。本文试图从音乐形态方面、演奏方面及思想寓意方面对布格缪勒《十八首性格练习曲》中的第六首进行梳理,以进一步了解这首作品的风格及创作手法,力求探寻这首作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布格缪勒
期刊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这位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深受俄罗斯民族风格影响,虽然他在宏观上跨越多种音乐风格,但其作品大多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如果提到俄罗斯音乐,除了柴可夫斯基之外,当属拉赫玛尼诺夫,他的音乐语言深入内心,更是一位热衷擅长于摸进技法的作曲家,在他大量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他这一生的三个时期中,第二交响曲的传统保守风格和自身经历给这首作品渗透着丰富的配器戏剧效果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本文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