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一个上午,《对外传播》就韩国《中央日报》对中国关注的领域、2008年在华采访的感受等话题,专访了《中央日报》驻华特派记者站副站长张世政。
《对外传播》: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韩国中央日报社和驻华记者站的情况。
张世政:《中央日报》创刊于1965年,与《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同为韩国三大报纸。现在中央日报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韩国最大的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期刊、有线电视台、网络以及一些事业部门等等。中韩两国建交以后,中央日报社于1993年开始在中国设立记者站,当时只有一名记者。2000年左右,开始增加为两名常驻记者,同时在中国香港也设有记者站。北京记者站和香港记者站负责报道发生在中国的新闻。我2007年1月份接替前任来到北京。
《对外传播》:《中央日报》对中国哪些领域的事情最为关注?您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您本人对中国哪些方面出较感兴趣?
张世政:《中央日报》最关注是经济方面的新闻,然后是政治领域的,包括国际关系、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国內的政治。我个人比较关注中国的全貌,以及中国和大国之间的关系。还有京剧,最近我写的文章就是关于电影新片《梅兰芳》的,黎明在韩国有一定的名气,他在《梅兰芳》里面表演京剧《霸王别姬》里虞姬的戏份时,会扮成女人的样子,这也是韩国国內读者比较关注的。
《对外传播》:2008年中国有很多国际关注的人事,您在2008年的采访报道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张世政:有两件事情很难忘。一个是北京奥运会,一个是四川地震。
北京举办奥运会,不但是中国人的骄傲,对亚洲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我“第二”时间赶赴四川地震现场。记得5月12日下午2:28,我在办公室感到眩晕,当时我听到的消息是地震发生在很偏僻的地方,我向韩国总部报告发生地震的地方人很少,虽然震级大,但不会有很多人伤亡。但是那天晚上公布的死亡人数很多,第二天早晨我五点钟起床,乘飞机去成都,比温总理晚一些。
《对外传播》:在地震现场采访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
张世政:我在成都、都江堰呆了8天,天天发稿子。当时有一件事情,我在机场遇到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四川人,他的老家就是震中映秀镇,知道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始终联系不上家人,十分着急,特别担心。5月13日见到他,他告诉我他家里25个人左右都在映秀,我专门采访了他,并发了消息,某个家乡在震中的人不知道家人的生死状况。16日左右,他们老家有些年轻人拼命地跑出来,知道他家里面的人基本没事,但是房子都倒塌了。很多韩国的读者也在为他祈祷。
《对外传播》:您接受过很多中国媒体的采访,比如《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等,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媒体同行?
张世政:中国媒体报道国际的新闻量有所增加,我听说胡主席6月份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提出要更加重视国际新闻。与韩国记者相比,我认为韩国记者之间、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对外传播》:在网上看到关于您在很多中国地方城市采访的消息,有哪些感受?
张世政:前不久我去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了采访。原来我以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在10月下旬召开,但是9月30日我在新华网上看到10月9日召开的消息。看到后我很着急,怎么办呢?比预计要早几天召开,我还没有准备好。9月25日中国开始十一黄金周,所以没法联系上小岗村。但是我提前准备好一些采访资料,黄金周结束以后,10月6日星期一,我给小岗村那边打电话,说我想采访他们的村长、支书等一些负责人,他们说时间很紧张,我说我必须今天过去,明天采访,请你们帮个忙。
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呢?9月30日胡主席亲自去那里考察,10月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或者当天,我打算报道中国农村改革方向或者现场的新闻,我想平时他们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是不会接受的,会说“不行,不行”。我很诚恳地、很有礼貌地向小岗村要求,特别积极地解释我的情况,以及采访的目的,这样说他们终于答应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个人感觉这是很大的变化,除了中央政府,地方也采取这么开放的态度对待国外媒体,这是罕见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值得关注的变化。我正面评价这样的变化。
今年7、8月份的时候我还去了毛主席的老家。地方媒体对我很热情,在中国有35个左右的韩国特派记者,我个人觉得我是比较多去外地采访的,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地方政府的一些外事部门的负责人对我很好,很积极、热情,我认为不但他们的态度重要,而且要采访的记者的态度也很重要。比如我很积极地介绍我采访的目的、要求,沟通好的话会是双赢的。比如我去采访报道大连的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给韩国读者,便于韩国投资者了解大连的情况,以后到大连投资,这个对大连的老百姓好,对韩国投资者也好,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有些记者误解、误会地方政府太多,当然我也不否认有些地方政府还不够开放,但是我一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太愿意接受记者采访的,我猜测他们内部一定有问题。关键是我自己选择采访什么地方、什么现场、什么话题。
我记得去年1月份开始,外交部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开放外国媒体的采访限制什么的,10月17日我去外地采访,收到一个通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继续实行开放的政策。这说明中国在国外媒体采访报道方面有了信心。
《对外传播》:刚才您提到了在新华网上看到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消息。平常您都关注哪些中国的媒体。
张世政:启动电脑,我IE的主页就是新华网,其他关注的网站还有人民网。《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是我平常必看的。比如《京华时报》,信息很多,和老百姓的生活更贴近。《新京报》我看得更多,我个人觉得看这些报纸更容易了解中国真正的面貌,更客观一些,还有其他一些政治性的报纸,每天差不多看20多份。
我们的直接采访有限,两个人“覆盖”整个中国,都直接采访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会依赖中文媒体,先看大体的情况,值得报道的,搜集资料,需要直接采访的话直接和新闻人物联系,一些新闻事件就直接去现场。
《对外传播》:2008年就要过去了,您对2009年采访工作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哪些关注?
张世政:还是更关注中国的经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如果发生波动,对韩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我个人很希望中国能够成功处理金融危机,比如明年中国的增长率若下降至8%的话就会非常的不理想,不但对中国的老百姓,而且对韩国经济也不是理想的事情。我期待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势头,这是我明年最关注的事情。第二是中韩关系已经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我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内涵更丰富,不但外交层级,而且民间的交流也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编辑:贺潇潇
《对外传播》: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韩国中央日报社和驻华记者站的情况。
张世政:《中央日报》创刊于1965年,与《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同为韩国三大报纸。现在中央日报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韩国最大的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期刊、有线电视台、网络以及一些事业部门等等。中韩两国建交以后,中央日报社于1993年开始在中国设立记者站,当时只有一名记者。2000年左右,开始增加为两名常驻记者,同时在中国香港也设有记者站。北京记者站和香港记者站负责报道发生在中国的新闻。我2007年1月份接替前任来到北京。
《对外传播》:《中央日报》对中国哪些领域的事情最为关注?您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您本人对中国哪些方面出较感兴趣?
张世政:《中央日报》最关注是经济方面的新闻,然后是政治领域的,包括国际关系、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国內的政治。我个人比较关注中国的全貌,以及中国和大国之间的关系。还有京剧,最近我写的文章就是关于电影新片《梅兰芳》的,黎明在韩国有一定的名气,他在《梅兰芳》里面表演京剧《霸王别姬》里虞姬的戏份时,会扮成女人的样子,这也是韩国国內读者比较关注的。
《对外传播》:2008年中国有很多国际关注的人事,您在2008年的采访报道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张世政:有两件事情很难忘。一个是北京奥运会,一个是四川地震。
北京举办奥运会,不但是中国人的骄傲,对亚洲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我“第二”时间赶赴四川地震现场。记得5月12日下午2:28,我在办公室感到眩晕,当时我听到的消息是地震发生在很偏僻的地方,我向韩国总部报告发生地震的地方人很少,虽然震级大,但不会有很多人伤亡。但是那天晚上公布的死亡人数很多,第二天早晨我五点钟起床,乘飞机去成都,比温总理晚一些。
《对外传播》:在地震现场采访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
张世政:我在成都、都江堰呆了8天,天天发稿子。当时有一件事情,我在机场遇到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四川人,他的老家就是震中映秀镇,知道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始终联系不上家人,十分着急,特别担心。5月13日见到他,他告诉我他家里25个人左右都在映秀,我专门采访了他,并发了消息,某个家乡在震中的人不知道家人的生死状况。16日左右,他们老家有些年轻人拼命地跑出来,知道他家里面的人基本没事,但是房子都倒塌了。很多韩国的读者也在为他祈祷。
《对外传播》:您接受过很多中国媒体的采访,比如《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等,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媒体同行?
张世政:中国媒体报道国际的新闻量有所增加,我听说胡主席6月份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提出要更加重视国际新闻。与韩国记者相比,我认为韩国记者之间、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对外传播》:在网上看到关于您在很多中国地方城市采访的消息,有哪些感受?
张世政:前不久我去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了采访。原来我以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在10月下旬召开,但是9月30日我在新华网上看到10月9日召开的消息。看到后我很着急,怎么办呢?比预计要早几天召开,我还没有准备好。9月25日中国开始十一黄金周,所以没法联系上小岗村。但是我提前准备好一些采访资料,黄金周结束以后,10月6日星期一,我给小岗村那边打电话,说我想采访他们的村长、支书等一些负责人,他们说时间很紧张,我说我必须今天过去,明天采访,请你们帮个忙。
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呢?9月30日胡主席亲自去那里考察,10月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或者当天,我打算报道中国农村改革方向或者现场的新闻,我想平时他们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是不会接受的,会说“不行,不行”。我很诚恳地、很有礼貌地向小岗村要求,特别积极地解释我的情况,以及采访的目的,这样说他们终于答应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个人感觉这是很大的变化,除了中央政府,地方也采取这么开放的态度对待国外媒体,这是罕见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值得关注的变化。我正面评价这样的变化。
今年7、8月份的时候我还去了毛主席的老家。地方媒体对我很热情,在中国有35个左右的韩国特派记者,我个人觉得我是比较多去外地采访的,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地方政府的一些外事部门的负责人对我很好,很积极、热情,我认为不但他们的态度重要,而且要采访的记者的态度也很重要。比如我很积极地介绍我采访的目的、要求,沟通好的话会是双赢的。比如我去采访报道大连的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给韩国读者,便于韩国投资者了解大连的情况,以后到大连投资,这个对大连的老百姓好,对韩国投资者也好,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有些记者误解、误会地方政府太多,当然我也不否认有些地方政府还不够开放,但是我一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太愿意接受记者采访的,我猜测他们内部一定有问题。关键是我自己选择采访什么地方、什么现场、什么话题。
我记得去年1月份开始,外交部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开放外国媒体的采访限制什么的,10月17日我去外地采访,收到一个通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继续实行开放的政策。这说明中国在国外媒体采访报道方面有了信心。
《对外传播》:刚才您提到了在新华网上看到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消息。平常您都关注哪些中国的媒体。
张世政:启动电脑,我IE的主页就是新华网,其他关注的网站还有人民网。《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是我平常必看的。比如《京华时报》,信息很多,和老百姓的生活更贴近。《新京报》我看得更多,我个人觉得看这些报纸更容易了解中国真正的面貌,更客观一些,还有其他一些政治性的报纸,每天差不多看20多份。
我们的直接采访有限,两个人“覆盖”整个中国,都直接采访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会依赖中文媒体,先看大体的情况,值得报道的,搜集资料,需要直接采访的话直接和新闻人物联系,一些新闻事件就直接去现场。
《对外传播》:2008年就要过去了,您对2009年采访工作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哪些关注?
张世政:还是更关注中国的经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如果发生波动,对韩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我个人很希望中国能够成功处理金融危机,比如明年中国的增长率若下降至8%的话就会非常的不理想,不但对中国的老百姓,而且对韩国经济也不是理想的事情。我期待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势头,这是我明年最关注的事情。第二是中韩关系已经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我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内涵更丰富,不但外交层级,而且民间的交流也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编辑:贺潇潇